最专业的地理科普平台
最全面的海量备考资源
云在众多自然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多种类。不同的云会有不同的特征,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天空中云的特征去预测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粗略来分,云可以分为低云族,中云族,高云族。这是按照云形成的高度来划分。按照形态可以分为卷云,积云,层云等类型。
低云族
指形成位置较低(2000米以下)的云层。细致来分,可以分为积云,积雨云,层积云,层云和雨层云。
下图中这样一大团的像棉花一样在空中的就是积云,通常预示着晴朗天气,但是也可能发展为积雨云。
层云是看起来一大片一大片的云,位置较低,可能发展为雨层云。
层积云一般分布在600—2000米的空中,在形状和厚薄上有很大差别,也可以细分为透光层积云,蔽光层积云,积云性层积云,堡状层积云,荚状层积云等。
中云族
指形成位置介于中间的云层(2500—5000米高度)。可以分为高积云和高层云两种。它们相比低层云族,云块较小,呈现小片状或者鳞状。高层云的出现通常预示着降水的出现。
高云族
可以出现在4500米至对流层顶的范围内,可以细分为卷云,卷层云,卷积云。卷云很漂亮,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一般预示着晴好天气,但是如果云层变厚,云量增多,甚至发展为卷层云,就预示着天气可能会变化。
民间有“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的谚语,钩钩云就指的是卷云的一个细类:钩卷云。它与普通卷云不同,它是由于冷暖气团在高空汇合引起层结不稳定发生对流而形成。对流天气通常都会带来降雨,因此这里再不用多阐述了。
云除了体现实时和未来的天气状况以外,还有重要作用,就是在白天反射一部分阳光,在晚上保持住大气的温室效应。阴天的夜晚会比晴朗的夜晚更温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同样,白天如果云层较厚,阳光就会被削弱一部分,气温偏低,紫外线强度相应削弱。一年四季阴天多的地区,阳光辐射量也低,但不代表地表接收的热量低。
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
1.形成原因
独自生成:一些温带气旋由锋面上的一个波动发展而成。在锋面上因某些原因而形成波动,并在波动顶点附近出现一条闭合等压线,此后逐渐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气旋。
热带气旋演变:热带气旋北移至温带一带,受西风槽影响而失去了热带气旋的特性,转变成温带气旋。另一方面,视其位置及强度,大型的温带气旋的影响范围可能会超过温带地区,连带亚热带地区也可受到影响。
2.结构特征
结构上表现为:
1、冷心系统,直径从几百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平均直径为1000公里。
2、 温带性:冷锋和暖锋并存、高空西风带槽线;
3、 气旋性:冷暖平流气旋性卷入、中心有辐合上升气流。
3.按成因分成三类
西风性的温带气旋指由西风带高空(500Hpa或以上)出现高度场槽线波动,进而逐渐在底层诱生出温带气旋的一种情况,此类型的温带气旋一般维持时间相对较短,移速较快,发展程度一般。
寒带性温带气旋指在中高纬度地区,由极地冷气团南下冲击西风带而形成的底层温带气旋气旋,该类型的温带气旋一般先出现底层结构而后发展为高层,属于三种类型中比较常见的。一般寒带性温带气旋维持时间较长,同时强度较强,冷平流较强,常带来大风降温过程。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热带性温带气旋指热带系统经过斜压能冲击后逐渐失去热带性转化而来的温带气旋,该类型的温带气旋由于由热带系统发展转化而来,其底层和高层结构将对于一般的温带气旋略有差别,且一般降水比较强烈,但是因为常常伴有槽线的关系,其移动速度也非常快,特别是进入高层西风急流引导的区域后可达到60-80km/h的移动速度。
4.分布地区
1、西伯利亚地区:
该地区的温带气旋更多由北冰洋极涡南下,或诱生出西风长波槽南下,在河道到贝加尔湖一带形成温气的雏形,而后东移进入日本海、鄂海地区强烈发展并达到巅峰状态,最后并入阿留申涡登陆北美阿拉斯加地区减弱消散。同时也有从阿尔泰地区开始形成,在我国东部达到最强,并明显影响我国的锋面温带气旋。
2、北美东北部:
该地区的成因主要是阿留申分裂流出和北美极涡南下的共同影响,在高空构成横槽态势,同时底层墨西哥湾水汽沿着中美大平原北上,在科迪勒拉山系东侧形成的背风坡低压区形成辐合,最后导致北美大平原北部加拿大地盾处形成广大的低压区,系统东移后受到常年存在的北美大槽的影响加强进入北大西洋,而后在冰岛附近达到最强并东移登陆西欧沿海。
3、中国东北与江淮:
活跃在中国的温带气旋,主要有两个较为集中的地带,一个在北纬25一35°,如江淮气旋、东海气旋和台湾气旋等;一个在北纬45-55°,如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和黄海气旋等。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
每日万余阅读总量
关注搜索地理词语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