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履冰、黄皓禹、陈裘超

年关将至,浙江各地的民生实事项目也将迎来收官。在宁波,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引人关注——因为不同以往,今年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几乎都是“民声”定的“民生事”,反映民生意愿更加充分。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发轫于宁海,已成为宁波乃至浙江为民办实事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民生实事项目囿于征集渠道有限、集中征集时间短,公众参与度、关注度并不高。2023年8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深化“四大机制”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通过拓宽项目线索征集渠道、优化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价机制,对票决制进行迭代升级。

如今,这些民生实事项目成效如何?这场改革又会怎样影响票决制的实践?日前,记者走进宁波的城区、乡镇和村社,寻找答案。

上万条民意线索从哪里来

宁波的《决定》吸收基层首创经验,创新性提出“常态化征集与集中征集相结合”,规定9月为“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征集月”。

在“集中征集月”里,宁波市各级人大和政府分外繁忙。一方面,宁波市政府和人大搭建数字化应用平台,面向群众常态化征集项目线索;另一方面,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线下平台载体,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网格、深入选区,积极听取群众需求。以宁海县为例,2023年全县共开展线下征集活动90余场,代表参与1300多人次,群众参与达3500多人次。

“人大代表‘跑’出不少线索。”宁海县黄坛镇人大主席葛为多介绍,镇里发动67名镇人大代表、13名县人大代表,代表们及时收集线索,归类梳理后再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汇总提交。

据悉,人大、政府、代表、群众牵手“四侧联动”,2023年9月宁波累计征集14131条线索。经过整理、归类、筛选、票决,这些来自群众的呼声,最终转化为15项民生实事项目,涵盖养老服务、交通出行、基层医疗服务等社会民生重点领域。

今年,依托“线上+线下”“代表+群众”的征集模式,民生实事项目线索进一步增多。截至9月30日24时,宁波市累计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线索6万余条,是2023年的4倍多。

海量线索如何精准转化

如何优化项目选定流程,充分反映民意诉求?宁波的《决定》明确提出“会商论证+大会票决”的模式,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与市政府会商机制。除了在票决前将详细资料发送给人大代表,人大相关机构还会组织实地调研考察,与人大代表、群众“共议”候选项目,修改完善项目具体内容。

在塘溪镇成人文化艺术学校,今年8月新开业的老年食堂把“选择权”交给人民群众。塘溪镇人大主席姜启超介绍,起初,镇政府考虑到选址困难、持续运营难度较大等问题,对于是否将老年食堂项目列入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存在顾虑。部分代表和群众提出,塘溪镇老年群体体量大、用餐不便、配餐需求突出,由于群众意愿较强烈,镇政府最终听取群众意见。老年食堂项目不仅被列入候选项目,而且在随后的人代会票决程序中以高票通过。

今年首次列入宁波民生实事项目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也得益于此。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心理援助协会会长夏宇介绍,2023年8月,在海曙区线上民生实事项目线索征集会议上,观看直播的观众有四分之一建议将其列入民生实事。

目前,宁波已完成1个市级、10个县级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建设提升改造;已修订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设和服务标准,并完成1家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10家区(县、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辅导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改造;已完成800余名专职心理教师专题培训和中小学其他教师普通培训全覆盖,项目整体完成率100%。

今年,新一轮的民生实事项目线索征集工作已完成。“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深化细化民意研究、加强与政府部门间的对接,更好地实现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副主任周业勇说。

民生实事实不实,百姓说了算

宁波的《决定》提出,将每年9月第一周确定为民生实事项目市民监督周,并通过“直播+云监督”“码上监督”等形式,充分调动公众参与项目实施监督的积极性。

鄞州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主任张孟耸介绍,2023年,鄞州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向人民报告”活动通过多个平台的线上直播,全网收看人次达218.9万,满意度测评环节,人大代表参与投票率达98.7%,民生实事项目平均满意度高达97.8%,比五年前提高了十多个百分点。

由于大类包含项目较多,对人大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宁波的《决定》要求,人大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督活动,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质量、资金使用等开展全过程监督,并在年底全面评估项目实施情况。

眼下,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办单”、人大“验单”的全链条更新机制已在宁波率先推开,正走出一条“全民征集、全程监督、全面报告”的票决制工作之路,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民生实事的提出者、参与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