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0年3月2日傍晚,山东博兴县东王文村里,一支500多人的日伪军面对八路军几乎快要吓尿了裤子,拽着70多具尸体仓皇而逃。
说起这支日伪军,当天清早还穷凶极恶地想要吞掉村里的八路军,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仅有70多人的八路军小分队愣是没让他们占到便宜。
敌军离去,八路军战士们和村民清扫着村中的断壁残垣,安葬了21位战友,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事实上,当年这场仗便是我军开辟山东境内小清河以北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仗,也是我军战斗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指挥官正是时任山东第六军分区特务连指导员的朱志明。
说起此人,当年军中知名的文武全才,还是渤海军区公认的战斗英雄,最重要的是,曾经我军八二迫击炮曲射改平射、飞机机枪改手发等等武器改装事迹,也都出自他手。
这样一位可遇不可求的战斗全才,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精彩往事,后来的他又怎么样了呢?
一、爱国家庭走出来的革命赤子
1918年出生在山东寿光的朱志明,幼时起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在上海和北京完成小初高学业,自然也接触到了不少先进思想,直到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他才随父回到家乡。
起初,在寿光当地小学做教员的他就开始自发进行抗日活动,那时的朱志明能文能武,唱歌、演奏信手拈来,用感人的方式激发着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此举却遭到了校长等人的排挤。
要说当年的朱父也是极为开明的,或许是见到了太多的国破山河碎,对于儿子积极组织抗日活动以及四处奔走、宣传,朱父从未阻拦过,私下里还给了朱志明不小的支持。
在朱父心中,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要让儿子安稳度过一生早已成了奢望,既然无法逃避这样苦难的命运,何不大胆放手,让如此卓越的儿子有一片翱翔的天地,也让他与其他有志之士亲手结束这乱世!
所以说,曾经的朱志明就是在一个看似普通的爱国家庭中走出来的革命赤子,才华横溢的他有着爽朗的性格,注定了从军后的大有作为。
事实证明,朱志明的确是一位胆大心细的战斗天才,没有足够的武器军备以及人员配给,他依旧能够因地制宜地一次又一次创造战斗奇迹。
二、半截河智斗鬼子小分队
离开学校的朱志明将家乡60多名青壮年组织起来,成立了抗日救国团,1938年3月,他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正式踏上艰辛的革命征程。
1939年2月,寿光县组建八路军独立营,5月,独立营迅速扩建为三支队寿光独立团,下辖4个连,朱志明是5连的副连长,此时的他仅仅21岁。
当时的日军早已在寿光十区的侯镇以及九区的道口等地方建立据点,也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当地百姓,平日里常常带着翻译进到附近的村子里宣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中日亲善”等等无耻言论。
其实,每每进村后,日军不是搜刮百姓的余粮,就是抓着民夫给他们无偿修筑工事,每次活动的规模都不大,从三五人到二十几人不等。
眼看着百姓被鬼子纠缠得不堪其扰,独立团也打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就在掌握了鬼子行踪规律后,这个任务被委派到朱志明头上。
1939年秋天,朱志明带着刚刚组建好的五连一个排的兵力,来到鬼子道口据点附近的半截河村,深夜悄悄隐蔽进百姓的家中,伺机行动。
第二天,一小股鬼子果不其然大摇大摆来到了村子里,人数大概有八九个的样子,村长见状恭恭敬敬地将他们请进村公所院内,连忙奉上好酒好茶、点心肉食。
村公所刚好坐落在村子里的一条小巷里,中午时分,这一撮鬼子在此大快朵颐,朱志明一行人意识到偷袭的好时机终于来了。
他先是部署了一个班的兵力堵住巷子口,又派出了另一个班去往村头,监视道口据点的鬼子,之后又带领着一个班的兵力快速爬上村公所四周建筑的房顶和墙头。
随着一声令下,几十枚手榴弹在一瞬间被扔进村公所的院子中,遭遇突袭的鬼子尖叫着窜入屋子里,一边透过窗口和门口向院外乱射一通,此时的朱志明已经带队离开了。
院内的几个鬼子还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躲在屋里迟迟不敢出去,时不时地向外射击,过了一两个小时,确定情况稳定后,慌忙逃回了据点。
虽说此次行动并没有全歼进村的鬼子小分队,也是因为我军当时用的手榴弹性能极差的缘故,可遭遇过此次袭击,道口据点的鬼子再也不敢小范围出动,周围的百姓也终于能过上一段时间的安稳生活。
最重要的是,此次偷袭算是抗战之后寿光九区八路军与鬼子之间展开的首次战役,八路军因此在当地的影响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就在此后不久,朱志明指挥的另一场战役才算是当地八路军和鬼子之间的生死较量,恰恰也是这次规模不大的战役,让朱志明在军中名气大涨。
三、东王文村血战鬼子大军
1940年元旦,清河区军政委员会在寿光县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共山东分局的最新指示,要求清河地委以及三支队迅速向小清河及黄河以北发展,以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一个月后,三支队司令部将部队分为东西两路迅速渡河并向小清河北进发,东路则交给了基干二营以及第六军分区特务连,朱志明时任特务连指导员。
3月1日晚上,特务连以及第六军分区司令部机关抵达博兴县东王文村,一夜休整并没有突发情况。
3月2日清晨,还没等部队开早饭,侦查员便急匆匆跑来汇报,村子附近的多个据点都出动了鬼子以及汉奸,几百人组成的鬼子大军正向东王文村进发。
情急之下,司令部首先下令全军掩护百姓转移,可此时的鬼子大军已经逼近村子,司令部随即下达命令,特务连三排掩护司令部机关以及百姓撤离,一排、二排则留在村子牵制敌人,等到司令部机关、百姓安全转移后再进行转移。
说时迟那时快,鬼子大军此时已经从三个方向合围上来,距离村子不到1公里的距离,司令部机关在三排的掩护下从村子的西北角撤离,可百姓刚刚出村就被鬼子赶了回来。
就这样,500多人组成的鬼子大军,张开血腥大口准备吞噬的村子里的八路军,正是朱志明带领的特务营二排、三排70多名战士。
面对敌我兵力相差如此悬殊的处境,朱志明没有慌张,而是和副连长丁连荣镇定的带领战士们占领村子的东、南、北三处有利地势,百姓们也行动起来,将自家的土筐、木箱等装上泥土来帮助八路军战士们修筑工事,此时的东王文村,军民一心到了空前状态。
没等工事准备好,鬼子就迫不及待地展开攻势,村子周围到处弥漫着硝烟,趴在屋顶应战的八路军战士们也都在敌军扫射中抬不起头来,可鬼子大军依旧没在我军这里占到便宜。
丁连荣副连长带领二排战士先是用手榴弹攻击从东北方向袭来的鬼子,另一边,排长赵子章则带着一排战士与另一股鬼子展开交战,不多时,三个方向的鬼子全被击退。
就在此时,鬼子指挥官糟谷开始沉不住气,亲自上阵督战的他将鬼子、汉奸重新集结,先后对村子发起了8轮进攻,却都被我军一次又一次成功击退。
中午时分,枪炮声渐渐平息,我军战士们以为鬼子讨不到好处就此撤离,可朱志明下令战士们继续严阵以待,不出所料,糟谷开始了新一轮更猛烈的攻击。
这一次的鬼子大军将所有兵力集中在了村子北面,从合围变成了重点突破,一时间,步枪、轻重机枪、掷弹筒、小钢炮齐上阵,我军掩体几乎被毁,二排奋力反抗却还是没能阻挡鬼子大军的进攻。
当鬼子大军冲进村子后,我军战士们尚未完成集结,鬼子又借着村子里的地形和布局,一时间将我军70多名战士分割成了七八块,每一处战士只能就近躲进院子里,借助院墙、屋顶做掩护,和鬼子展开殊死搏斗。
糟谷此时感到志在必得,在他看来,自己带领的500多人大军,无论如何都能将眼前分崩离析的八路军生吞活剥,偏偏局势就在他眼前发生了惊天逆转。
在我军被分割后,一排长赵子章带领着20多名战士躲在一处院子中,朱志明则和丁连荣也带领着20多名战士躲在不远处的院子中,就在赵子章率队冲出院子后,朱志明这边也立马展开行动。
两支队伍不多时便成功汇合,之后的他们从村西杀到村东,又从前街杀到后街,将分散在其他院子中的战士集中到了一起,又利用村子里的地形对敌军进行反扑。
就在此时,鬼子大军被我军战士们成功分割成几块,即便几个敌军士兵凑到一处依旧无法相互配合作战,还不知所措地到处乱撞,之前的凶狠气势已然不再。
这样的局势一直持续到傍晚,眼看自己占不到便宜还有可能全军覆没,鬼子大军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场景。
要知道,当年的八路军兵力还很薄弱,朱志明带领两个排的兵力能够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实属不易,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还能反扑日军,这样的胜利的确让我军上下士气大振。
除此之外,这场战役在朱志明一行人当年即将开拓的新根据地内产生了极强的影响,也让他们在百姓心中争取到了最大的信任。
别看这一战将朱志明临危不乱的作战能力突显出来,事实上,他的谈判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善于四两拨千斤的口才背后是厚积薄发的学识和眼界。
四、单枪匹马进敌营劝降伪军
1944年8月,渤海军区的八路军发起了以解放利津城为主要任务的第二阶段作战,至于对利津城的争夺,首先要做的便是清除外围的敌军据点,崔家庄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朱志明已经成为渤海军区特务营长,下辖五个主力连,武器装备都是军区最好的,端掉崔家庄据点的任务自然落到了他们头上,也是因为这一据点的敌军装备和工事都是最强的。
当朱志明认真分析局势后,没有急于采取硬攻的方式,相反,他发现此时驻守在崔家庄据点的伪军营长居然是自己的老相识,还曾是八路军一员。
源于这层关系,朱志明大胆决定先来一场劝降战,随即将一封劝降信送到了伪军阵营,很快便得到了伪军营长的回应,原来,此时的他的确有心投降,只是怕部下反对,索性力邀朱志明前来面谈。
虽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我军依旧不敢掉以轻心,营部众人也都不建议朱志明就这样贸然前去,一旦被扣留,产生的影响对我军也是极其不利的。
可对于朱志明而言,如若真的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崔家庄,这又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哪怕牺牲他一个人的性命都是值得的。
就这样,朱志明毅然只身前往劝降,临行前,他也对部下做了精心部署:“我此番前去,一旦被扣,你们可以立即发起进攻,先挫一挫敌军的锐气就好,之后可以再劝降一次,如果还不行,就立即发起总攻,不必考虑我的安危!”
幸运的是,朱志明的劝降极为顺利,他在大力保证投降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崔家庄据点,还缴获了大量军事装备,为后续利津城争夺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当渤海军区副政委刘其人收到捷报后,不禁对朱志明大为赞叹:“朱营长真的是胆大心细、智勇双全的猛将啊!”
在很多人看来,能够带领部下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军队首领就是完美的,事实上,懂得审时度势,善于以最小代价博得最大战果的首领才是智慧的。
在朱志明过往参与的数次战斗中,他都能迅速找到发力点,带领部下将敌军有生力量做以分解、切割,随后各个击破,不愧是当年渤海军区的战斗榜样。
要说打仗如此卓越的他,居然还在军事装备改造方面独树一帜,经他手改造出来的装备,杀伤力空前提升,如此技能也的确做到了大力提升我军战斗技能。
五、自学成才的装备改造专家
懂得协同作战重要性的朱志明,对于不同杀伤力武器之间的运用配合也深有体会,偏偏我军当年并没有强悍的装备实力做支撑,如何在现有装备上做文章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多年的作战经验,让朱志明对不少武器构造和性能了如指掌,1944年初冬,经过一番努力,他研发了八二迫击炮平射,摒弃了之前的曲射,直接将射程拉远到100-200米,大大弥补了我军缺少平射火炮的弱点,改良后的迫击炮配合突击爆破的战术,命中率大大提升。
有关于八二迫击炮改装,渤海军区警备六旅政委肖锋对此有着深刻的印象,他第一次见证改装后的武器威力,还是在我军攻打无棣城守敌的时候。
当时,朱志明带领的特务营运用四门迫击炮对城门和城墙轮番轰炸,改装后的迫击炮威力巨大,几乎做到了一炮多用的程度。
肖锋看着起劲,副营长赵衍庆也说:“现在山东部队都会这么用了,迫击炮还能头尾装药,以后说不定还能改进得更好!”
如此武器改良,还被朱志明成功运用在了柳庄战斗中,敌军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守城工事瞬间没了优势。
原来,我军在包围柳庄后,将村寨西北角作为突破点,在距离敌人炮楼不到30公尺的防御工事内排好数门迫击炮,开战后进行平射,几天的轰炸下来,敌军的炮楼被轰垮,我军得以进村全歼守敌。
要说朱志明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有关于武器原理、构造的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可他偏偏通过努力成为了我军在这方面的专家。
1944年1月,我军在潍县北部俘获一架迫降的日军战斗机,机上还有两挺重机枪,还是电发的,飞行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按动电钮进行扫射,我军想要将机枪用于地面作战就需要改为手发。
面对这个改装难题,军区司令杨国夫直接将朱志明找来帮忙,在对局部构造进行拆卸之后,朱志明经过三天的钻研,不但将电发改为手发,还绘制出了图纸,为机枪配上了架子和扳机,直到抗日战争结束,这两挺机枪还继续在解放战场上大显身手。
事实上,当年我军战士们用的枪支的确是“万国牌”的,很多都是战士们缴获回来的战利品,可好不好用就难说了,尤其是枪支方面,能否瞄得准是个大问题,平日里的朱志明总会亲手帮助战士们修正标尺缺口,还会在亲自射击确认后再交给战士们使用。
六、暖心的革命将领偏偏血洒沙场
要说朱志明绝对是一位革命多面手,文武双全的他,来到战场可以做到杀伐果断,平日里和战士们的相处也是极为融洽。
在弟弟朱永顺的回忆中,朱志明当年无论到哪都在马背上带着一个胡琴,平时总会为战友们演奏解闷,在军中上下总能起到协调作用。
爱兵心切的他,从不祈求自己能够获得多大的军功,只是希望部下能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平安归来,良好的作战能力一度让日军咬牙切齿。
为此,想要泄愤的日军还曾将朱父抓走,只为让朱志明顾及亲情而知难而退,好在最后,一家人当了一亩地筹集够了赎金,就在朱父平安归来后,依旧对儿子的选择毫无怨言。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军中将才,没能看到新中国成立的曙光。
1946年8月27日,朱志明在邹平旧口战役中壮烈牺牲,当时的他年仅28岁,令人遗憾。
结语
在朱志明牺牲后不久,渤海军区便追授他军区战斗英雄的称号,一路走来,朱志明从连长晋升营长,甚至还成为了代理团长,所到之处令鬼子闻风丧胆。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他还将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上大放异彩,奈何天妒英才,朱志明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多年来,鲜有人提及朱志明这位英雄,可他的英雄事迹不该就此被遗忘,那是因为,朱志明曾用身体力行证明了一件事:奋斗中的中国人一定是无法被战胜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