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现在只要一提起‘外媒’这个字眼,大家的脑海中似乎立刻就会联想到部分针对我国的歪曲报道。

且其中大多刻意将我国描述成科技滞后、人口素质偏低的落后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全球发展利益交织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西方世界内部在舆论导向和国家价值观上也并非完全趋同。

但还是存在着一些外媒愿意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客观评价近几十年来我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在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等领域皆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且相关技术也惠及不少其它国家。

此前法媒对外披露的一组数据,算是再次将我国置于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位置,我们似乎不需再向全世界去刻意证明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法媒披露真实数据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加速推动新旧生产力转换,各国围绕先进技术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比如AI、生物以及航天科技等等。

相信在部分别有用心的外媒的扭曲报道影响之下,有很多从未到过我国的外国人很容易把中国想象成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不过之前法媒在国际期刊上对外披露的一组数据,算是客观描述了我国在科技水平上的‘硬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全年我国在自然指数(可理解为全球性的高质量科学研究文章产出)年度榜单中以19373.35的贡献份额位居第一。

美国的自然指数贡献额则为17610.47,而在今年《自然》杂志增刊的“2024自然指数-中国”中,我国依然位居该数据库的榜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止是我国的科研产出成果丰硕,数据显示,2015至2023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推出的自然科学研究论文数量增加了约132%。

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也依然是我国重要的科研伙伴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真正看到我国在全球先进科技领域取得瞩目成就的远不止部分法媒。

包括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在内的部分媒体,同样对我国在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能源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展现出钦佩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科技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国别”。

在各国围绕高端产业展开激烈博弈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很难在外媒的报道中展现出多少正面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我国确实在部分先进科技领域占据着主动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领先不会被追赶或者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取得相应优势。

我们需时刻谨记,我国仍处在发展中国家阶段的国情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我国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实现技术领先之际,部分外媒已经开始对我国的科研成果进行捧杀。

即试图给我们“扣上”发达国家的帽子,并作为其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论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中国科技无需“自证”

谈到我国所取得的科技发展成果,相信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前段时间“嫦娥六号”抵达月背提取月壤。

或者最近中欧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展开的激烈博弈,亦或是中美两国在芯片产业问题上的“斗法”。

发达国家维护自身产业优势的频频动作,就是对我国科技发展最好的‘认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全球经济增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过程中,我们依然面临着诸多“卡脖子”难题。

比如高端光刻机、核心工业软件国产化问题等等,我们必须对当前国际科技发展情况有着更清醒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东方红一号”地球卫星发射升空,到“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工程顺利落幕,再到“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顺利交会对接、“嫦娥六号”采集月背月壤返回地球。

我国在航天领域一步步走过来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无需多言,而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也在稳步推进国内“八横八纵”高铁网络建设工程,不断攻克实际施工难题。

把高桥、铁路修到沙漠戈壁、险山密林之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

同时我国还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新兴科技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国内技术蓬勃发展相辅相成的是,我国还充分借助各类国际合作组织与其他国家共享科技发展的成果。

比如我国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一边要打破和重塑旧有的全球产业链秩序,另一边又要协助其它国家共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变革成果,可以说我国已无需再向世界去证明什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抹黑永远会有理由

就在我们试图借技术革新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过程中,其间也将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既得利益群体所制造的重重阻力。

而西方国家针对我国所采取的行动似乎也经历了从遏制打压,到封锁制裁,再到渲染所谓“产能过剩论”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因技术创新而产生的竞争优势,任何金融或贸易上的限制手段都无法起到遏制技术创新的作用,反而还容易引发贸易战。

部分美欧国家为应对我国的发展壮大而提出所谓“对华去风险”的战略,试图通过政治打压、贸易脱钩等方式来限制我国在国际社会发展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美欧国家与我国在贸易上完全脱钩似乎并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至于政治层面的“断联”,更是已经完全脱离现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处在落后位置的时候,既得利益群体会想方设法对你进行打压和制裁以维护自身的发展地位。

而当你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时候,各种“威胁论”便立刻甚嚣尘上。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外部势力总会找到抹黑和诬蔑我们的理由,哪怕这些理由大多都是“虚空炮制”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要打压和限制我国的发展来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又要与我国展开‘有限度’的经贸合作,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在这个强调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又哪有这么多的理所应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保持稳定的战略定力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我国所历经的发展过程并不是要向谁去证明什么。

而是通过持续的发展改革来为本国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进而造福于整个人类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我们正在或即将面对什么样的外部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稳定的战略定力。

坚持走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成功的经验只可借鉴但无法复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持开放、审慎、包容的态度积极拓展对外合作。

而在‘引进来’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坚持‘走出去’,不断以技术共享的形式探索国际经济合作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在我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背景下,闭门造车的发展模式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发展利益,其对科技的进步也是一种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外部势力大肆渲染的所谓“经济去风险”论调不过是考虑到自身处于竞争劣势而采取的市场竞争手段,并试图从中得到利益承诺。

面对这类以贸易限制为筹码来讨价还价的做法,我们需要在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情况下坚决捍卫自身的发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贸易手段与科技进步之间有时候会呈现出反向促进的态势,而我们则有必要保留采取一切反制措施的权利。

持续塑造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恐怕才是未来与既得利益群体打交道的核心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都是走在积极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道路之上。

这是任何片面报道都无法掩盖或扭曲的现实。

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含金量”究竟如何,相信国际权威媒体或期刊终究会给世界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即便我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就能以此跻身全球发达国家之列。

我们必须要对自身和国际社会的发展情况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

在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之下,未来我国在推进科技进步与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国际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不断追求自立自强的借口。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无需向世界去证明什么,至少在面对外部‘围堵’的时候,既得利益群体已经证明了中国发展的“含金量”。

参考资料:
环球网 2023-05-21《全球自然指数最新榜单发布 中国跃居第一》
中国科技网 2024-06-05《最新自然指数显示:中国继续保持第一》
新华社2024-09-10《时光相册丨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八号——看航空航天发展》
澎湃新闻2024-09-20《世界与中国 | “产能过剩论”实为质疑中国新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