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中航工业总结运-8系列发展历史,感触很多。运-8乃至后面的运-9一直名气不大,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也没收获多少青睐,尽管其功劳并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运-8不知道有多少衍生型号

在50年前的陕西阎良,仿苏联安-12的运-8顺利首飞。作为当时国内唯一自主生产的运输机,运-8问世之后10年,都没有真正融入军队。原因是传承多年防守反击国防战略,没有运-8的用武之地,只能干一些测试、试验或特种运输的活儿。陕飞不甘心自己的主力作品白白闲置,于是推出了运-8系列第一个关键改型——运-8C。相比于之前型号,运-8C最大的不同就是机舱变成气密结构,可以运输人员、搭载精密设备。其实封闭气密结构早就是国际运输机标配,运-8C出现得这么晚,主要还是国内并不重视。就连陕飞当时搞运-8C这个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进入民用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位很关键的运-8C

1991年,在运-8C首飞仅一年的情况下,基于运-8C改进的民用版运-8F,就尝试从西北运了300多只活羊到阿联酋。后续运-8F不断拓展业务,推出了运-8F-100/200/400。尽管真正卖出去运-8F还是不多,但陕飞还是成功活了下来,并且大幅优化了运-8的设计:五人驾驶模式改为三人、部分死重取消、外形优化、航电全面升级等。恰好当时海洋局势恶化,海军需要一款固定翼海上巡逻机,于是陕飞就基于诸多积累,推出了运-8警戒机,打开了作为“电子战机载体”的大门。从日后来看,整个90年代运-8还是在挣扎求生,但量产的运-8C、运-8F、运-8警戒机价值都很高,后面运-8/9能发扬光大,这三者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邮政用的运-8F

有运-8警戒机、运-8F这两个不错的例子,陕飞在90年代末萌生了研发新一代平台的想法。恰好这时空军外购以色列预警机失败,俄罗斯A-50E又性能欠佳,正在考虑发展国产预警机。最终两个想法结合在一起,成就了空警-200。假如没有运-8C,陕飞就不可能在运-8F上不断改进以积累技术;要不是看到运-8F很出色,海军也不会考虑发展运-8警戒机。空军当时已经有空警-2000这个选择,只是运-8警戒机表现不错,才会有空警-200替补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警-200现在依然活跃

不过,空警-200那是中电科的作品,陕飞只是得到了资源改进运-8,给空警-200提供先进平台,在陕飞内部,它叫“运-8三类平台”。当时陕飞思路还比较简单,即先利用空警-200项目带来的资源,把“运-8三类平台”搞好,后面再效仿运-8C衍生出其他型号。但空警-200试飞期间发生的严重事故,导致“运-8三类平台”的安全性被质疑,一度被雪藏。等到2008年国内发现严重缺乏空中运输力量时,“运-8三类平台”才获新生。短短几年后,运-9、空警-500以及一堆分不清用途、看起来奇奇怪怪的“高新机”,就出现在海空军装备序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运-9确实是很不错的平台

有个很有趣的事情要解释一下,像预警机这类特种设备,载机厂家一般不会提供整机,因为内部特种设备安装,会涉及到布线等非常规需求,就是给了整机也得拆。因此,在空警-500的生产体系里,陕飞就负责给“运-8三类平台”,后面怎么装,那是中电科自己总装单位的事情。而运-9是陕飞自己的作品,交付的都是整机。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后者就是买电脑整机,拿过来就能用,而前者是自己装,究竟用什么主板、CPU,厂家不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警-500的价值非常大

运-8乃至后面的运-9,其实不太引人注目。但从仿制首飞、到后面艰难成长,甚至是遇到重大挫折被冰封,以及最后一飞冲天的过程,是这几十年来国产装备发展的典型。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工业奇迹”,有的只是几十年不懈努力,一朝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