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第七届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MPIC)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其中平行会场(上海厅)上午与下午的主题报告活动分别由同济大学伍江教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帆院长主持。共有9位来自规划实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聚焦大都市规划面临的核心议题,分享了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午场主持人 同济大学伍江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午场主持人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帆院长

主题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介绍:林良嗣,东海学园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荣誉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

报告分享:

《老龄化和气候危机时代面向居民福祉的交通规划与空间发展》

报告提出一是分析城市交通转型的社会背景和转型方式。以“增长的极限”理论引入,提出机动车数量无限制增长带来的问题和隐患,指出应转变交通发展方式。通过曼谷、北京和东京等城市研究,分析城市交通和汽车拥有量、交通出行习惯、环境与健康问题等内容。二是提出面向居民福祉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面向城市交通发展的新阶段,提出以“避免、转变、改善”(Avoid, Shift, Improve)的系统性策略促进交通方式转型。他还将城市交通中“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模式转变为以居民幸福指数为基础的QOL(Quality of Life)模型,不仅关注GDP增长,更优先居民的生活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介绍:彼得罗·埃利塞伊,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前主席,URBASOFIA 公司创始人兼董事

报告分享:

《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更新的催化剂》

报告深入剖析文化遗产概念,探讨如何将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纳入城市规划战略。一是文化遗产的定义与价值重塑。文化遗产不仅限于建筑、雕塑等有形资产,更包括故事、传统、习俗等无形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不再是被动的保护对象,而是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二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以欧洲Rock项目为例,展示了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作用。该项目通过整合多个欧洲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再生与优化。三是文化遗产与城市更新的未来展望。他强调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精准保护与利用。通过加强社区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可以激发居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介绍:叶子季,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副署长

报告分享:

《宜居、具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亚洲国际都会——香港的未来发展》

报告介绍了《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的整体框架及规划内容。香港2030+的愿景是成为宜居、具有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亚洲国际都会。通过“提升集约高密度城市的宜居度”“迎接新的经济机遇与挑战”“创造容量以达到可持续发展”三大策略,实现规划愿景。香港2030+制定了概念性空间框架,应对未来发展的用地需求,主要由两个都会区,两条发展走廊,以及支持的运输网络所组成。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他结合北部都会区深入分析智慧、环保及具有抗御力的城市策略,包括推进可持续土地规划及城市设计,采用综合智慧、环保及具抗御力基建系统,推动智慧及绿色出行等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介绍:霍华德·王,伦敦交通局首席交通规划师

报告分享:

《数智驱动更新 共创未来交通—以伦敦公共交通为例》

报告结合伦敦轨道交通的特征,分析更新升级公共交通网络所面对的挑战,思考伦敦轨道交通更新中如何权衡利弊,详细分析工程实施中面临的困难与阻碍。他认为伦敦的公共交通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基础设施老旧,需要进行更新和重建。更新地铁系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资金来源、现有设施的适配、信号系统与列车的兼容性等。他还针对项目实施中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协商、施工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等内容进行研究。此外,基于数字化发展思维,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数据区识别供给方案及解决问题,能实现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介绍:田春华,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副院长兼总规划师

报告分享:

《中国城市群国土空间体检评估及治理思考》

报告介绍了基于城市群重要功能与中国城市群发展状况,以城市群国土空间体检评估为抓手加强城市群国土空间治理的实践与思考。她认为城市群是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高度一体化和同城化的城市群体。中国城市群是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区域,规划格局逐步确立。为更好落实城市群发展战略,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原则,聚焦核心功能构建多层次多维度指标体系,开展城市群国土空间体检评估。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她建议城市群治理应注重落实国家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引导差异化发展;坚持优势互补,构建协同机制,推动一体化发展;立足存量时代,提升功能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介绍:苏珊娜·梅兹,德国汉堡城市发展与住房部区域和城市规划局局长

报告分享:

《大都市的城市战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报告从大都市区角度切入,测重于汉堡在区域合作与城市规划方面的战略,阐释其如何建设成为一个绿色、包容且具有韧性的大都市。区域合作方面, 汉堡市与周边小城市和社区合作,打造大都市圈,基于数据和具体需求进行灵活合作。在建设大都市区过程中,汉堡设立了多个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构建区域绿色网络、优化区域交通网络、促进区域分工协助和实现紧凑连片的住区开发。为应对城市空间扩张、人口增长与极端气候等问题,汉堡提出了宜居紧凑、城中之城、沿线开发、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多模式出行等城市发展战略。此外,以格拉斯布鲁克(Grasbrook)等为例,展示功能混合、资源节约、社会包容等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介绍:商静,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规划师

报告分享:

《创新国土空间规划范式,支撑区域空间协同治理》

报告一是回顾了在我国治理体系中区域战略和规划的重要地位,这是认识区域空间规划重要性的国家背景。二是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家规划体系框架下谈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工作背景。如何与当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类规划工作和国家级区域规划协同发力,是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切实发挥区域协同治理作用的关键。三是介绍长三角区域规划治理创新的案例。长三角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实践是适应跨行政区小尺度区域空间单元、以直接指导空间开发建设为目标的协同开发建设模式,创新重点在于管理架构和机制的设计,而不是规划编制模式和技术。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是适应跨行政区大尺度区域空间单元、以推动各行政单元协商共治、统筹谋划跨界重要空间优化布局为目标的空间协同治理模式,侧重于基于现有行政事权框架的规划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介绍:范利,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德国卡塞尔大学高级研究员

报告分享:

《联邦引领下的柏林城市更新》

报告分别从德国、柏林、S区三个尺度阐述城市更新制度和特点。德国城市更新注重顶层设计,联邦主导,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联邦在德国城市更新中是总舵手,把握大方向并提供自上而下的财政补贴。联邦和地方通过平摊城市更新项目费用的三分之一原则合作。柏林在城市更新中注重文物保护,将文物分为保护建筑群、整体保护区、花园保护区、单个文物建筑、地下文物五类。近年来城市更新注重社会参与和包容,“社会融合性城市”项目是“谨慎的城市更新”升级版,强调除物质性更新外,采取更广泛的方式进行整体性更新,如职业培训、提高就业率、保护中小商店等。S区城市更新关注保留市中心居住功能,抑制房产投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介绍:安德烈亚斯·罗尔,丹麦盖尔建筑事务所交通部门主任

报告分享:

《不仅是自行车——在哥本哈根骑自行车》

报告以自行车为切入点,思考如何构建以人的需求为核心的安全、畅通、舒适、宜人的慢行系统。他认为自行车在哥本哈根的城市吸引力中扮演重要角色,形成了浓厚的自行车文化。哥本哈根规划提出“人本城市”理念,提出要从人们的生活出发,设计活动空间,再考虑固定的建筑基础设施。这种规划范式的转变旨在为人民提供更精细的服务。慢行道的改造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概念,对现有的有缺陷的自行车道进行改造,规范化设计,提高其便捷性、舒适性和实用性。要建立跨区域的自行车高速公路系统,推动绿色出行、增强跨区域的自行车通行能力。规划时要强调跨部门协同与跨模式运营,确保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协调,提升整体交通效率。

(供稿:市规划院、政研科技处)

1、【MPIC】重磅 | 第七届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隆重召开2、【MPIC】议程 | 2024年第七届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议程发布

3、【MPIC】观点|第七届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主旨报告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