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3年,卢照邻拖着半边已然无法移动的身体,艰难地爬到了颍水边,回头看看自己那破败不堪的老屋,再想起那棵垂死的梨树。他艰难地一侧身,一头扎进了颖江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是卢照邻最著名的《长安古意》中最著名的一句诗,或许也是他在感情中最真实的感受。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卢照邻一般被人认为排行第三,不过杨炯确认时“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可以看出卢照邻的才情是很受认可的。

不过他的结局和其他三个一样,都不是太好。

卢照邻出身于范阳卢氏,这是在全国都鼎鼎有名的名门望族,秦始皇有著名的卢熬、卢生,魏晋南北朝时当官的也不少,素有“望出范阳,北洲冠族”的名声。

而卢照邻10岁就博学多闻而闻名,成为响当当的神童,他的老师都是当时的名师,比如曹宪、王义方等。

出身好,受到名师教育,自己才气也很高,让他的心气相应地也高了,立志要到长安去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岁时他就一举中试及第,两年后得到邓王李元裕的赏识进他府中当了典签,也就是掌管文书的官员,有时还会帮助邓王出谋划策。

邓王很是器重他,将他比作司马相如,刚开始卢照邻很是受用,但时间长了他也感觉自己是在混日子。

因为在邓王府中再受器重,也不比在朝廷中任职起的作用大,于是他就向邓王提出辞职,寻找别的机会。

在找到新工作之间,他先休息一段时间,四处游山玩水,写诗作赋,没想到就在洛阳游玩时写下的诗《长安古意》为他带来盛名,也让他遭到了权贵的迫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刨除诗中的情情爱爱,这些诗句让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看到了讽刺意味,觉得卢照邻是在讽刺自己,于是挥一挥手,卢照邻就被抓到了狱中关起来。

曾经到哪里都备受尊崇的公子,就因为权贵的一句不满就锒铛入狱,这让卢照邻第一次认识到被权力压迫是什么滋味。

好在他的家世不俗,还是能找到各种关系将他救出来,邓王也重新给他找了个工作,但工作地点远在新都,远离长安,官职也不高。

这让卢照邻离自己的凌云壮志越来越远,不过他迫于无奈还是去了,在自己不能真心接受的地方生活,处处都能让他伤心。

好在这时候一个女子成了他的解药,与她在一起,卢照邻感觉自己真不用羡慕那成双成对的鸳鸯了,也让他心中的理想复苏了。

他又计划去长安参加考试,临行前他向心上人承诺,功成名就后就回去迎娶她进门,然而这一去就再也没回去过。

不是他不想回去,而是他回不了。

就在他即将参加考试时,他父亲去世让他顾不上考试就回家奔丧,处理完丧事完毕后他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

腿脚逐渐不听使唤,甚至很快就让他卧病在床,根本行走不了,郎中断言他中了风疾。

风疾类似现在的中风,在当时科技落后的时代,一旦患上这种病治愈的可能渺茫。

此时卢照邻心气还是很高的,不愿意放弃,他逢人就问药,甚至到深山去炼药,找孙思邈治病。

可是即便是药王,也没能将他的腿疾治好,那时没有轮椅,卢照邻要去哪里只能靠别人,要不然只能爬着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病人自己也会逐渐失去耐心,看到院子里的一棵被虫病折磨得半死不活的梨树时,他的同理心达到了巅峰,写下《病梨赋》,表面是说病梨树,其实说的是自己。

后来他的病情越发无法控制,不只是腿不能动,连一只手也僵硬了,他心如死灰,回到了家乡,买下几十亩田地请人挖好了坟墓,安心等待死去。

覆焘虽广,蹉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680年,实在忍受不了的卢照邻艰难地向颍水爬去,一头扎进了水里,结束他壮志未酬的人生。

参考信息:趣历史网:卢照邻的上半生壮志未酬,下半生又重病缠身抱残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