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12月,日本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为策应其他方向部队作战,日军于岳阳集结约十二万人,再度向湖南省会长沙发起进攻。前两次长沙会战,中国以巨大牺牲取得胜利,成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挺进。战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面对众多为国捐躯的将士,一直致力于思索如何以最小代价歼灭日军。经过反复思忖,结合长沙地形与我军实际情况,薛岳最终得出结果,创制了一种用于歼灭日军的战法——天炉战法。概括而言,其总思路为八个字:后退决战,争取外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军集结之际,薛岳亦调兵遣将,精心谋划,调动第七十三军、第七十九军、第四军和第七十四军至各自区域集结待命,并命令各军各师以长沙城北的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以及浏阳河为天然屏障,因地制宜构筑层次分明、立体防御、互相钳制的防线。当日军正面攻击时,我军利用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充分发挥每次攻势的最大防御效能。当敌人即将攻破防线时,立即后撤至下一个堡垒,然后在后撤中区分两翼,从后方三面对日军形成包围之势,待敌人越过层层防线、筋疲力尽之时,对其进行围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4日晚,日军两个主力师团向新墙河发起猛烈攻击。在巨大的炮火覆盖下,第二十军并未与之硬拼,而是按照薛岳的部署,以团为单位分散于防线上,凭借多层次阵地节节抵抗,有序后退。就在日军以为胜利在望、突破汨罗江北岸时,薛岳紧急调动三个军进攻长乐街,同时两个军坚守汨罗江南岸阵地。其中防守汨罗江南岸的两个军采取了不同策略,他们并非一味后撤,而是呈扇形分散开来,向两翼撤回,为下一步包抄做好准备。我军两个军在江岸与日军抵抗至30日晚。日军感觉进攻顺利,认为此次攻克长沙易如反掌,殊不知已落入薛岳设下的天罗地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1月1日,信心十足的日军主力兵临长沙南侧。驻守长沙城的是第九战区的王牌部队战斗力强悍、有“泰山军”之称的第十军。随着日军进攻受阻,我军外围包抄而来的九个军、三十个师已全部按照计划进入预定位置,形成巨大包围圈。日军顿感形势危急,指挥官立即命令撤出战斗,不可纠缠。与前两次长沙会战不同,此次日军的撤退并非易事,他们陷入层层围堵之中,丢盔弃甲,被我军处处打击。至1月16日,日军被打得完全退回战前位置,还损失五万多人,包括日军中队长佐野荣吉在内的一百三十九人被俘。经此一战,日军两年内都不敢再进犯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