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一次大授衔,而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也是从这次授衔中产生的,在这一次授衔中,素有“战神”之称的粟裕被评为十大大将之首。
而围绕着粟裕的军衔,却在后来产生了诸多讨论和误会,回来流传出“粟裕辞让元帅”和“粟裕因没有当上元帅,表达不满,被毛主席骂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言,那么真相究竟为何?
从战功来说,在解放战争中我军歼灭敌人3万以上的战斗约有38次,而粟裕就指挥了12次,其中歼敌5万以上的战斗约有23次,粟裕参与指挥了8次,可以说,在解放战争中,粟裕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也是因此,后世对他素有“战神”之称。
而淮海战役时,我军总共投入的兵力大约在60万左右,其中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就占据了45万之多,可以说,淮海战役中,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是绝对的主力部队,在歼敌55万的数量中,有将近40万都是华野的功劳。华东野战军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所在。
毛主席曾说“论功、论才、论德,粟裕确实都可以领元帅军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确实如此,从粟裕的经历来看,粟裕虽然没有参与过红军长征,但其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军功累累,但在1955年2月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还有一条,粟裕是不满足的,那就是资历问题。
对于元帅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在创建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中,立过卓越战功的高级将领,才有资格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粟裕的战功大都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在红军创立时期,粟裕并没有直接参与过创建红军队伍,或者参与领导过战役军团作战,在当时,粟裕的职级仅仅是班长,而十大元帅的其他成员,比如朱德在南昌起义时就已经是团长,而叶剑英则是广州起义的领导人,罗荣桓则是秋收起义时的党代表,其他几人也都是如此。
因此从资历这一点来说,粟裕确实是不够的。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关于粟裕的那两则流言。
粟裕确实有两次“辞让”的经历,只不过不是辞让元帅,而是辞让司令。
第一次是1945年华东军区成立时,中央原本任命粟裕当司令,但当时粟裕为了根据地更好的发展,提出让原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张鼎丞出任。
第二次则是1948年时,中央任命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可是粟裕却向中央打申请保留调往中原局的陈毅的司令员和政委的职务。
也是因为这两次辞让的经历,后来才流传出粟裕辞让元帅的流言,不过这个流言刚刚流传出来时,就被辟谣了。
粟裕自己也说,能够被评为大将,对于他来说就已经是最高的军衔了,还要什么元帅呢,他只嫌高,不嫌低。
由此可以看出,粟裕本人是非常谦卑的,那为何又流传出了粟裕被毛主席骂哭的流言呢?
在中央给各级将领评定职级时,为确保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主席和周总理等人曾花费了较长时间讨论,在讨论时,主席曾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的时候不要命,这会儿却为了肩膀上的一颗星,非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
其实这不过是主席在讨论时随意说出的一句话,跟粟裕压根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后来却被有心之人利用,说成了“粟裕因为没当上元帅,被主席骂哭。”实在是无稽之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