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已有44年了,但权威资料依然较少,尤其是中美两国在战争爆发前的交流与博弈的细节更是“模糊”,只在李光耀、布热津斯基、卡特等相关当事人的回忆录里有些许提及,外界对此猜测颇多、真假难辨。
近些年,美国政府印刷局先后整理出版了5卷“美国对外关系文件”,公开了1977-1980年中美苏三国博弈的一些外交史料,其中就包括邓小平访美期间的会谈内容、以及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内部的相关探讨。
当然,美国人对史料的态度从来都是“自带立场”的,在老白俞看来,这些材料的“真实性”问题不大,但多半是经过筛选的,只展现了符合美国利益的一面,尽管如此,它们依然具有很强的文献价值。这篇文章,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角度,仅供参考。
【中越战争与中美建交】
1960年苏联宣布从中国撤回全部专家,意味着中苏关系从友好走向敌对,中国由此陷入美苏两大霸权国家的合围境地,外交处境非常艰难。与美国相比,苏联是中国的邻国、陆军实力强大,被视为咱们的“头号敌人”。
1978年11月,苏联与越南缔结军事同盟,不久之后苏联太平洋舰队开始进驻金兰湾,越南也没闲着、打算称霸东南亚,如果苏、越阴谋得逞,中国将陷入南北夹击、海陆封锁的绝境,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关系开始急速升温。
北京时间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点,中美两国同时宣布将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建交公报》确认了两国进行战略合作的目标,特别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从中美建交的时间和《建交公报》的内容来看,苏越同盟确实大幅度推动了中美建交的步伐。
在中美建交谈判的最后阶段,邓小平在接待日本友人时表达了访美意愿,卡特总统心领神会,邀约邓小平于1979年1月访问美国,最终确定下来的访美时间、是那年农历大年初一。
在正式访问之前,中方曾通过驻美联络处试探性的提及“中越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这个敏感问题,美国政府非常谨慎,邓小平决定当面沟通。
【邓小平访美,探明美国态度】
邓小平访美是带着“问题”来的,这一点,美国人心中有数。与卡特总统正式见面前一天,布热津斯基邀请邓小平参加自己的“家宴”,出席“家宴”的均是美国军政要员,邓小平表示:希望与卡特总统就“印支问题”进行深度协商。
1月29日邓小平与卡特正式见面,会谈开始,双方就确定了两日议题:第一天讨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国际性和地区性事务,第二天再探讨中美双边关系。
从议题的设置上,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邓小平访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在第一天,双方重点讨论了苏联与越南的对外政策,在谈到越南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越南就是“东方的古巴”,并表明:如果中美两国不对此给出足够的关注,越南所扮演的角色将超过古巴。
邓小平随即提出了解决这种“紧张局势”的方案:“西欧、中国、日本和美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发生于世界各个角落的事件。”
为了避免美国人的误会,邓小平解释道,“中国并非提议建立正式的同盟关系”,而是建议双方“采取协调性的行动和必要的措施”。
这天下午,中美双方花了一个小时专门探讨了越南入侵柬埔寨的问题,邓小平认为越南打算在东南亚建立一个由自己控制的“印度支那联邦”,并最终“将被苏联用来对付中国”。
邓小平向美方透露了中国政府的决定:采取短暂的惩罚性行动,以“抑制越南的野心”,对苏联、中国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并希望美国在国际上提供“道义上的支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