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大元帅——剧照
话说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被部下推举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三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招抚流亡的农民,给他们牛,赈济贫困老百姓,又招募农民垦田,收获以作军饷军粮。四月,杀与之合军共同作战的老十三家首领“曹操”罗汝才和“革里眼”贺一龙。五月,杀另一路民军首领袁时中。五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
八月,督师孙传庭拥兵10万出潼关。李自成闻讯,即率主力北上,九月,两军对垒于汝州郏县。时值大雨滂沱,明军粮运不继。李自成一面动员百姓坚壁清野,使明军无法就地筹粮;一面派大将刘宗敏率一万精骑出汝州背后,断明军粮道。孙传庭闻讯大惊,不得已回师欲打通粮道。李自成率师追击400里,大败明军,斩首四万余级!李自成乘胜挥师西进。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
孙传庭过去不是李闯的克星吗?怎么这些年销声匿迹,而且被闯军杀得一败涂地呢?
这又得从洪孙两位联手围剿秦贼豫贼(陕西河南流民军)大胜之后说起啦。
孙传庭耳聋称病无辜坐大牢
崇祯十一年,正当陕西剿匪工作形势一片大好,李自成仅剩18骑逃窜到商洛山避难,孙传庭等人准备对李自成等发起致命一击时,崇祯皇帝却一纸调令,将在陕西的剿匪主力部队调往了京畿前线。
皇太极——剧照
话分两头,当其时也,1638年8月,满清(1636年皇太极已改国号为清)趁大明主力部队在川陕围剿农民军的时机,对边关发动了袭击,攻破了长城,河北危殆。崇祯心急如焚,只得命洪承畴孙传庭率5万陕西部队开往北京勤王。而后名将卢象升战死,河北危殆。孙传庭到了北京以后,与主和派的杨嗣昌及关宁总监高起潜产生了矛盾,为了阻止孙传庭的战略计划,杨、高二人设计不让皇帝接见孙传庭,非但如此,还奏请将孙传庭带来的陕西军队留在蓟辽守卫边关。
孙传庭大怒,质问杨嗣昌道:"我陕西部队留守边关,那么流贼声势必定复振,你这是替流贼解围。"杨嗣昌置之不理,奏请朝廷任命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孙传庭手里无兵,光杆司令一个,自然不愿意上任,再次上疏请求觐见皇帝无果后,生了一场重感冒导致耳聋,称病请求提前退休(这倒是常见病,未必是装的),孙传庭的行为给政敌找到了攻击的口实,几道污蔑的奏疏上去,爱面子的崇祯就以欺君罔上的罪名把孙传庭给抓了起来,关进大理寺监牢待审。
孙传庭——剧照
孙仪表魁伟,身高1.8米多,能左右射,武艺绝伦,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及预设伏击战,可怜孙大帅如此英才,在监狱里一关就是3年(1639年至1642)。虽然因为不少大臣的仗义执言,没被处决,但是孙传庭在监狱里的这段时间,剿匪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果如他所料,李自成部死灰复燃,原本受到洪承畴的毁灭性打击以后,李自成已元气大伤,翻不起什么大浪。却不想张献忠部率众数万复叛,张李两支部队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加上1640年河南发生大旱,饿殍千里,李自成率部进入河南,数天内就有几十万饥民投诚,势力骤然变大。大明关中地区战乱不断,江山岌岌可危。崇祯任命的统帅熊文灿、杨嗣昌多次败于民军之手,丧师失地,京师震动。
1642年2月,洪承畴在松锦大战中惨败被俘,无将可用的崇祯终于想起了孙传庭,从大牢里将孙提出,恢复其兵部右侍郎的头衔,让其率部队去解开封之围。
孙传庭还在半路上,开封城就已被李自成攻破,陕西巡抚兼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被擒杀。于是崇祯改任孙传庭为陕西巡抚兼陕西三边总督,火速上任剿匪。
孙传庭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奉密旨处死了消极避战的陕西总兵贺人龙,贺人龙外号贺疯子,作战悍勇,然而在开封作战中避战逃跑,致使总督汪乔年被杀,给官军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斩首贺人龙给士气低落的官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1642年10月,孙传庭与李自成进行了著名的柿园之役,此战官军先赢后输,孙部损失副将孙枝秀等78名将校及数千精锐,只得退回陕西。
牛成虎一战郏县设伏破李闯
孙传庭李自成两军相遇于汝州郏县附近,请记住这个地名,与四次血战四平很相似。官军与民军在此大战三次,终于大败,大明朝就是从汝州(郏县)开始气数已尽。
孙传庭仍然采用了设伏的老办法,他命麾下悍将牛成虎总兵官任先锋,牛颇具将才,他率部与农民军稍一接触即佯装不支败退,李自成仗恃人多势众,未察出有诈,一路气势汹汹地穷追猛打,逐渐被牛成虎引入孙传庭在冢头镇早已布置好的三重伏击圈中。牛成虎见李部主力已入埋伏圈内,立刻率部反身回击,高杰、左勷、董学礼、郑嘉栋等四总兵率部一齐杀出,左右包抄,分割包围,闯军顾此失彼,大败亏输。
李自成经历过无数次恶战,全军覆没的滋味都尝过两次,他本人和刘宗敏李过等猛将武艺卓绝,人人重铠重甲,良驹宝马,一场伏击战很难把他干掉。毫无悬念地,他和猛将恶战突围后,立即命部下故意将辎重及抢来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丢在道旁,还有意将一些病弱的骡马沿途遗弃。孙部虽然取胜,但多是缺少实战经验的新兵蛋子,又缺乏补给,一见到处是财物(贫农子弟兵眼眶子浅),蜂拥而上哄抢,一时间,队形大乱,满山遍野是披红袄子绿缎子戴金镯子的,新军秩序崩溃,各总兵官弹压不住,只得听之任之。
柿园之役
李闯部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这时,“曹操”罗汝才率部匆匆赶来救援,李自成便与其合力反击官军。
罗汝才率部绕到官军主力背后,给明军来了个反包围,李自成则利用官军秩序混乱之机,遴选精锐重新投入战斗。民军联手作战、人多势众的优势此时终于体现出来了。战场势态也随之转变。左勷、萧慎鼎部率先溃逃,其他各部打顺风战还行,但毕竟以新兵为主组建,一看别人跑了,心理阴影面积瞬间增大,很快也顶不住了,部分老兵虽奋死抵抗,但面对四面杀出的民军,也难以撑住,都纷纷溃退。孙传庭喝止不住,败兵如潮水般袭来,众亲兵只得强行把孙传庭扶上战马,拼命保护他冲出战团,残部仓皇撤回陕西。
孙部老兵不足这个特点,后来就把他害死了,下文再说。
孟良崮战役
所以为什么说,关键战役要上王牌部队精锐部队,在生死对决时,哪一方气松了,就是大败。比如孟良崮战役,粟裕派了王必成的六纵(涟水战役吃过张灵甫大亏的部队),复仇心切,所以拼了命3天就攻上了孟良崮;淮海战役的碾庄之战,大王庄非常难打,解放军派了中野6纵46团,拼死鏖战,把敌军最厉害的“老虎团”都拼光了,国军其余部队一看咱也别打了,投降吧!所以,一支部队再怎么战损,老兵和营连排带兵官这个主干不能没有,休整到后方补充新兵,有了基层军官很快就能训练起来。74师,当年留一支部队未上孟良崮,回去补充兵员很快成军,战力强悍到爆表!济南战役,老蒋空投了重新组建的74师7个连到济南,就是这7个连死守邮政大楼给华野造成了巨大伤亡,7个连的官兵也全部阵亡。如果是齐装满员的新74师到了济南,济南未必那么好打了!
让俺们回到郏县阵地,这场战役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明军折损副将孙枝秀、参将黑尚仁等将校78人,数千士兵阵亡;李自成一方也损失了八千人马。总兵萧慎鼎临阵溃逃被崇祯下令斩首示众,总兵左勷同样是临阵脱逃罪,念他是名将左光先之子,是东林党名士左光斗的亲侄子,仅罚马两千匹(给官家配齐2000匹战马,就是罚款的意思),戴罪留营效力。
此役,有的说是孙传庭部饿着肚子打仗,许多饿急眼了的明军士兵只能偷摘农家柿园中未熟的青涩柿子充饥;也有的说,是李闯部饿得受不了,摘柿子充饥,因此郏县之战被史家揶揄为“柿园之役 ”。不管是哪方摘柿子不重要,这是一个诨名。
孙传庭回陕重整旗鼓造“火车”
李自成被官军歼灭了八千多人,看起来与官军伤亡人数似乎相差不多,但是民军补充兵员迅速,且多为饥民,影响不大;而官军阵亡78名将校及精锐士卒,损失相对大得多。明军实施卫所制,一卫5600人(相当于师级建制),下辖5个千户所(千总),1个千总辖10个把总,那么一卫的军官约在60名。78名将校阵亡,也就等于4支师级部队军官阵亡率超过25%(没算受伤的),这仗就没法接着打了!
为什么军事素养和战术比民军高出很多的孙传庭,接战后一再失利呢?究其原因,一是新兵多,二是与几位军事主将不合有密切关系。当时孙传庭手下有7个省的军队,分别是侯恂的湖广兵、杨文岳的河北保定兵(主将虎大威)、白广恩的陕西兵、孔贞会的四川兵、刘泽清的山东兵、朱大典的南京兵,陈永福的河南兵,总人数约10万。但在这些军事主将当中,侯恂也是刚从牢里放出来的,没有魄力军纪败坏;白广恩和副手高杰相互拆台;河南陈永福治军不严,管不住部队的老油条,为什么说他带的河南兵是老油条?后面再说。
这些综合原因导致了明军在其后的汝州决战彻底失败。
孙传庭一战郏县失利后,根据此战中暴露的问题,开始做针对性的整改总结,举一反三务求责任压实落实到人。首先,官军不再主动出击,坚守潼关。因为此时的民军已非往昔的“流寇”,他们已具备了和官军打大仗、硬仗的实力。
其次,鉴于柿园之役中各军无组织无纪律,孙传庭上疏希望袭用自己当初在做陕西巡抚时候的旧法,操练新军。
第三,针对柿园之役中战败的情况,孙传庭开发了一种秘密武器——“火车”。
据史料记载,这是一种木制战车,既可“载火炮甲仗”亦可“载辎重”,融作战与后勤于一体。同时,火车“战则驱之拒马,止则环以自卫”,可为战阵中攻守兼备的武器。孙传庭任命白广恩为火车营总兵,勤加操练。
李三曰:这个“火车”不是什么新式武器,是从明军早已列装的车营升级而来。最早源于土木堡之变瓦剌进犯京师,面对缺兵少将,户科给事中李侃建议就地取材,将京城既有的骡车进行改装,车厢用铁索连木板藏火铳于内,作战时车阵环列四周,步骑处于阵中。每车装载刀牌手五人掌管火铳,在敌军冲锋时轮流发射,若战局有利则打开铁索,纵骑兵出奔扩大战果。朝廷命兵部制造战车,为了减轻重量,每辆战车用牛马皮制作车厢(皮甲)。后因皮革不足,一些战车车厢由芦苇席和木板制作,重量因此有所上升。
从此,火器战车登上了明军历史舞台。当年萨尔浒大战时,杜松就把车营留在浑河对岸,自己率轻骑攻打吉林崖。现在想来,仍然为萨尔浒大战明军扼腕,野战相拼,你用轻骑精锐未尝不可。仰攻坚城吉林崖,把车营弃置不用,尤其攻击部队与老营隔了一条河,妥妥的背水一战,一旦失利,大本营全都回不去了!而努尔哈赤更为狡猾,他不与杜松精锐部队直接硬钢,绕过浑河偷袭留守部队,以车营为主的辎重部队自然全军覆灭,吉林崖上冒死强攻的杜松精锐部队一看老巢被端了,登时惊慌失措,轻易便被后金兵团灭。可见,杜松完全不是帅才!
李闯王势大称孤道寡杀“曹操”
孙传庭撤退回陕西以后,李自成势力陡然壮大,1642年11月,李闯围攻汝宁,擒杀总督杨文岳,基本扫清了河南境内的官军;随后,又大举南下湖广,驻守此地的左良玉部不战遁逃,12月,克襄阳,十六日又入荆州。1643年正月初一李闯进占承天府,并挖了嘉靖帝生父的显陵。
李三曰:这就是著名的大议礼事件主人公,嘉靖他爹“兴献王”“皇考兴献帝”,结局竟然如此。
李自成——剧照
不久,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并建立政权,已与明廷分庭抗礼。
这就回到了本文开篇所讲述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形势,自然使得崇祯忍无可忍。但是朝内已无人可用,于是他就把希望全寄托于孙传庭身上。面对陕西士大夫的“屡上书催战”,孙传庭还能不予理睬,稳稳训练新军,但在崇祯的催促下,就无法再置若罔闻了。当崇祯手令下达后,他只好上书请战。
退守陕西练兵的孙传庭,当然没闲着。他密切关注着李自成的动向:1643年三月,李自成“定都”襄京之后,被推选为新顺王。流民军内讧,李杀“曹操”罗汝才及“革里眼”贺一龙,吞并其部众,罗部下有不愿从者投靠了孙传庭,孙传庭向这些降卒问询了李自成所部的情况。
自成为啥要杀“曹操”“革里眼”等人呢?究其原因,高闯王在世,曹操的资历名气尚在李闯之上。商洛山复出之后,李罗二人合军配合打了不少胜仗。李自成善攻,罗汝才善战,两人攻打城池所获按6:4分割。如前所述,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被部下推举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不好的消息是,罗汝才同时被推举为“代天抚民德威大将军”(感觉也差不了多少——李三注)罗汝才拥有部众数十万,又有谋臣协助,军中资历更深。虽然罗汝才对李自成有大恩(一战郏县救了李自成,张献忠欲吞并李闯部时也告知李闯),有恩归有恩,这显然不是雄才大略的(阴狠)李自成所愿意看到的局面。
两人的生活习惯品行也大不相同。李自成不好酒色(这可能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他的两任妻子都出轨与人通奸),每天习练武艺、粗茶淡饭与部下同甘共苦。罗汝才坐拥数十妻妾,个个穿着绫罗绸缎雍容华贵,帐下配女乐(女文工团员)数支,高薪奉养,不打仗时日日笙箫,妻妾们大红灯笼高高挂,这让纯正的陕西流氓无产阶级李自成同志非常愤怒,鄙视痛恨(羡慕嫉妒恨)罗汝才的生活方式。
李自成袭杀罗汝才
既然起了杀心就得立刻行动起来。李自成做事很有章法,他不是先杀“曹操”,而是先找“曹操”的铁杆“革里眼”贺一龙喝酒,贺一龙是悍将,他的武功应该更加厉害,李闯担心一旦被他走脱,后面局势很不好办;所幸贺一龙是个鲁莽汉子,被李自成一堆迷汤恭维得开心要死,很快酩酊大醉,李命亲兵绑了,亲手砍掉贺一龙的脑袋。砍去罗汝才最重要的臂膀之后,再无顾忌。
次日清晨,李自成亲率二十精骑赴罗汝才大营,汝才卫兵看闯王前来不便拦阻,未成想李自成直入罗汝才帐中,汝才尚自与小妾温存昏睡未起,自成手起刀落,斩汝才于帐中,拎着血淋淋的首级出帐门,宣布罗汝才勾结明军左良玉欲叛,故予以处决,部众一看老大都被砍了脑袋,也没法再闹了,罗部皆归李自成所有。不过呢,贺部另外一员悍将高杰听说了之后,立刻带兵逃跑,投降了官军。以后给李闯部造成了很大麻烦。
崇祯帝选帅决一死战出潼关
1643年5月,为了彻底击败李自成,崇祯升孙传庭为兵部尚书,兼四川、河南总督,将大明帝国在中原地区的最后一副家当托付给孙传庭,由此孙传庭也正式迈入督师的行列。(袁督师,陈督师,卢督师,洪督师下场都不美妙)
崇祯升了孙传庭的官,也放了兵权,但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就是要孙传庭速战速决。现在的很多学者都认为正是崇祯皇帝的催促,让粮草不继、兵员未训练有素的孙传庭被迫战死,最后导致大明王朝灭亡。但是从很多历史典籍的记载来看,崇祯当时确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该不该催孙传庭出战剿贼,后面文章再说,但(与满清和流民军)双线作战,是万万错误的!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孙传庭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崇祯皇帝的命令,1643年8月,他率10万大军出潼关,进入河南与李自成决一死战。
八月初一至九月初七明军行军示意图
得知孙传庭出潼关找自己决战,李自成也做了相应的军事部署,放弃了已经占领的部分城池,收缩兵力,打算将缺少粮草的孙部引诱到河南中部决战。这就是不以一城一地为得失,战略目标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孙传庭此番的部署是:以新总兵高杰为中军,四川总兵秦翼明出商洛为犄角,总兵王定、官抚民为后军,其余将领,蓟辽总兵白广恩、副总兵郑嘉栋、赵华枝、河南开封副将陈永福(被降级了)等,俱“督师进讨”。高杰所统人马是贺一龙余部,“老十三家”的精锐,骠悍善战,以其为中军,既能保护主帅安危,孙传庭又将这支骄兵牢牢掌握手中,以使其不敢妄动,收一举两得之效。牛成虎在柿园之役中表现出色,故仍作为前锋。在出潼关后,孙传庭还檄令左良玉兵发汝宁,希望能对李自成形成夹击之势。如此布置,体现出传庭用兵的审慎。但因为明军内部军令不协调,终令部署化作空谈。
李闯王诱敌坚壁清野战汝州
当李自成听闻孙传庭发兵河南后,将主力屯于襄城、郏县之间。因为柿园之役中轻敌的经历,便固城自守,明显摆出要与孙传庭打持久战的阵势。因为他清楚,孙传庭此番是被逼出战,远道而来,后勤补给必会随其进兵而逐渐困难,河南此时又天灾人祸不断,以致赤地千里,官军也难以就地解决粮草问题。襄城离自己的根据地南阳、襄阳不远,民军不用担心后勤问题,所以只要与孙传庭相持下去,官军定会不战自乱。
战争一开始,李自成先行一步,定下战争基调。他派出一支小部队,前往阌乡迎敌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官军来到磁涧,民军由磁涧拔营往洛阳龙门,官军追至洛阳龙门,民军又拔营到汝州;孙传庭得手的洛阳是座空城,在此安营扎寨以后派遣精兵5000人攻打汝州,民军在汝州败北,逃往宝丰。孙传庭命令部队乘胜追击。
收复洛阳,使得崇祯误判了形势,以为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便再三催战。攻克汝州宝丰,孙传庭也很高兴,毕竟剿灭的确系是民军精锐。
孙传庭决心速战。
折增修奔袭唐县毁敌老营建奇功
双方都在布局,争取让对方进入自己的圈套,歼灭敌军主力。恰在此时,天降大礼于大明!
孙部进攻汝州之时,李闯都尉(低级军官)李养纯叛变投降官军,并告诉孙传庭绝密情报:李自成屯精锐于襄城、郏县一带,并将粮草和家眷屯在了唐县(今河南南阳市唐河县)。
战宝丰唐县(可以清晰地看到唐县在李闯根据地大后方)
孙传庭据此情报大喜!先率大军攻打宝丰,并派游击折增修(官职)率精锐由鲁山小道偷袭唐县。这样进兵,一可以在决战前拔去李自成的后勤基地,造成军心动摇;二是宝丰在民军而言也是重地,孙传庭预测李自成必来救援,届时即可与其主力野战,达到速战目的。
九月初八,孙传庭亲率主力攻打宝丰,果如所料,李自成于十一日派兵来救,与白广恩、高杰、卢光祖战于城东,官军两战皆胜!官军冲破城东北吊桥,占据阵地,放护城河水,令军士背土填平护城河沟。十二日夜,宝丰失陷,州长官陈可新被俘杀,数千名守军阵亡;此时,折增修率精骑攻下了唐县,把民军存留于此的辎重尽数掳获,转移至汝州长阜镇,并将民军家眷斩杀殆尽。一说,奇袭部队斩杀家眷之后,同时焚毁李闯粮草,迅速撤退,李闯部赶到时已是一片焦土。
折增修偷袭唐县
如前所述,《明史》经历朝代大变革,官军民军攻防纪录常有混乱不堪,以优秀的纸上谈兵指挥官李三看来,唐县的战史以后者更真实准确。孙传庭带主力攻打宝丰,派出游击(官职)由山道偷袭唐县,必然人数不多且为精锐,基本上和山崎大队偷袭关家垴八路军总部一样,数千人的精骑破袭成功后,第一占据不了城市,第二带不走粮草。因为李闯的根据地襄城近在咫尺,派骑兵增援不出数小时即可赶到。折部屠戮家眷焚毁粮草辎重此说较为合情合理。再看地图,唐县远离汝州郏县,处在民军大后方,官军一支奇袭部队不可能守住。
话说,民军赶到唐县,烈火浓烟全城皆破,满目尸体,民军满营皆哭!
反过来说,官军这手可能激起了民军同仇敌忾之心,反正家破人亡了,那就朝死里干吧!参考吕蒙袭取荆州,人家可没有把关羽部队的家属杀掉,反而让人到阵前传话,你们的家人都还好,都活着呢!关羽荆州兵的军心一下就散了!
战到此时,战争的天平向大明帝国一边倾斜了!孙传庭的前两个作战目标均得实现。
孙督师二战郏县妙用火车斩大将
但孙部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粮草从陕西运过来时间长,消耗量也大。靠“火车”自带的那点儿粮食,根本支撑不了几天,所以到了这时候,明军粮食基本都吃光了。众将纷纷叫苦,要求回师陕西或者先回到洛阳,这样好歹运粮路线能短一点!
孙大帅何尝不想回师?但目前连连获胜,势头不错,此时回师就算是前功尽弃。于是孙大帅给大家来了个“望梅止渴”,说闯贼在郏县屯了不少粮食,拿下郏县,自然就有饭吃了。结果等到饿得两眼发红的官军拿下郏县之后才发现,除了民军扔下的二百多匹受伤的马匹,啥都没有,立马就给各营抢了个精光,全部吃下肚去。但官军有十万人,这点儿马肉根本不够塞牙缝。
李自成得到消息以后,亲率万余精骑赶到郏县准备夺城,明军携新胜之威,充分运用火车战术再破民军,闯军大将谢君友在冲锋时也被官军火炮打下马来,被当场活捉斩首祭了旗。同时,乱战中官军还砍断了民军大旗,几乎活捉李自成。李自成大败之余只得退回襄城坚守。
孙传庭决定一鼓作气进攻襄城。
李自成偷袭白沙三战汝州设五阵
看起来,官军胜利在望。战至此双方其实都已疲惫,民军虽大败而归,但凭借襄城坚守;而官军虽然之前获得一系列胜利,但随后攻打襄城多日无果,伤亡累累。
从战场态势看,孙集团连胜,汝州郏县虽已到手,但是真正战略意义不大,因为李闯集团40万大军的实力仍在,后勤保障也还是顺畅的。相比之下,官军的补充后勤补给本来就不行,恰在此时,河南中部连日大雨,道路泥泞不堪,官军粮车每日只行30里,粮草接不上军心恐慌。但此时回师陕西显然前功尽弃,只有硬着头皮决一死战。
此役,李自成显出了卓越的军事家水平,他有将近40万人,占尽了兵力优势,而且并不以襄城为据点守城,而是在郏县汝州地界,构筑小土城20余座,深沟高垒,布阵五重,由外及内,引来孙部与民军进行野战。
李闯部最外一层为参战不久的新兵(饥民,俗称炮灰),次为久经战阵的步兵,再为精骑兵,再为决胜骁骑,最内为老营家眷孩儿兵。决胜骁骑又名“三堵墙”,是李闯精锐,即第四重,各7200人,分别高举红、白、黑色战旗,位列阵中右、左、前三线,用于冲阵,胜率极高!
官军虽人数少,但毕竟是正义的政府军,首先向李自成集团发起了冲锋。根据幸存的官军回忆,大战一开始官军占据了上风,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攻破了李自成军三重阵势。但官军攻到第四重阵势时,已成强弩之末,攻不动了,双方形成了相持。
两军交战粮草补给至为重要,此前,孙传庭攻破唐县烧了李闯军的粮,现在李自成如法炮制,九月十八日,李自成豪赌了一把——他命大将刘宗敏率一万精骑,从嵩山小道疾驰而进,于九月十九日突然攻占白沙镇。白沙是当时由洛阳通往汝州交通干线上的必经要地,这意味着,明军的粮道彻底断了!明军粮草本来就供给迟缓,士兵饥疲,士气沮丧,一听说白沙被农民军攻占,军心就乱了。
另有一说刘宗敏袭占汝州长阜镇,李三判断,可能性不大,孙传庭善断粮道善偷袭,如此重镇不至于被李闯偷袭。白沙地位不太重要,被攻陷当属出其不意。
孙大帅撤退筹粮重演淝水战
汝州明军没有后勤补给,又遭受连续7天的暴雨天气,少部分兵卒哗变,流言四起说什么闯贼大部队即将攻来。孙传庭眼见此情形,只得下令回师打通粮道。
于是,他命白广恩率火车营与高杰跟随自己去打通粮道,留下陈永福部继续围困襄城,这样部署一是为迷惑起义军,给他们明军尚与之相持的假相,二是避免大军全动引起混乱以致李自成趁机来攻。
九月二十日,孙传庭召开军事会议,会上决定:自己亲率秦兵回师白沙镇打通粮道,命陈永福率河南兵殿后,防闯军追击。
绝命后卫师——红34师
李三曰:这项决策很有问题,殿后部队,都是最强也是最听命令的。譬如红军强渡湘江,留下的是红34师,面对5倍于己的敌人,奋战到底,掩护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和主力红军渡过湘江,挽救了红军,救了党。红34师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被俘后断肠而死,这是何等的壮烈与坚忍!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面对李奇微的包围态势,第63军坚守防御13天,顽强抗击联合国军4个师的轮番进攻,粉碎了联合国军围歼志愿军的企图。63军用血肉之躯挡住了美军的进攻,9400人出征,800人归来,这场战斗的惨烈无可比拟,63军,一战封神!
由此可见,殿后部队需要何等强悍以及赤胆忠诚的将士!孙大帅,让河南兵留下殿后。显然压根没想到负面后果。第一,陈永福统兵无威,管不住部队,其次,河南处百战之地,且屡次经历大旱大灾,流民最多,李闯部与官军部在此反复拉锯作战,今天是李闯兵,明天可能又是官军了!哪儿有粮就去哪儿。如同淮海战役时,我军俘虏过著名的兵油子,他在此前国共双方的战斗中可能已经反反复复五次当了俘虏。这种老兵油子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跑路逃命倒是第一流的。
孙传庭何以留下河南兵殿后?
李三分析认为,故意坑陈永福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孙大帅肯定还是要指望殿后部队做好掩护。他可能想的是,留下河南兵在原籍打仗,风土人情饮食地形全部都熟悉,真不行就地和老乡筹粮也方便。
但是,河南兵油子可不这么想!九月二十一日一大早,秦兵开始拔营西撤,留下三万河南兵留在大营防守。看着锅盔兵们纷纷撤走,河南兵不干了——你娃回老家吃香的去了,留下俺们送死,好掩护你娃们往回跑。老子们不干了!于是,陈部不少人跟着陕西兵往西跑。很快,陈部士兵们纷纷开始跑路。陈永福一开始还想控制一下军纪,但是连斩了几个人都杀不住场面。眼看大势已去,老陈索性心一横也不管了!他也跑,就这样,三万河南兵一天之内就跑了个精光。
李自成很快得到侦察兵报告,明军已撤退,他苦苦等待的战机终于到来了!
九月十四日至九月二十二日的战场形势示意图
他马上下令全军出击,以最精锐的“三堵墙”为前锋追击明军。九月二十二日天刚亮的时候,闯军“三堵墙”已经追上了明军后队的河南兵。河南兵眼看闯军杀来了,吓得拼命往前跑,这一下又把前面的陕西兵队形冲得大乱。负责驾驭“火车”的炮手们一看这架势,惊呼:我靠你奶奶个熊!俺们败了!赶紧跑啊!于是赶紧抛弃“火车”,全部堆到大路中央,挡住河南兵的去路,拿河南人当垫背的掩护自己跑路。
李三完全无法理解,“火车”环绕起来,还是可以列阵抵挡敌军的。放弃“火车”,无论怎么跑也跑不过李闯精锐骑兵,唯一的解释是,白广恩军兵胆已吓破。
白广恩“火车营”的做法让官军陷入劫难。闯军轻骑飞马跃过“火车”,一路追杀明军。而跟在后面的闯军步兵则用大木棒把“火车”推开,然后追击漫山遍野逃跑的官军,一旦追上去,照着脑袋就是一棒子,连脑壳带头盔一起打个粉碎。(好像很熟悉?对,就是当年南原大战时,老百姓用大木棒砸落单流贼脑袋的镜头。这里产大木棒子,以后到这里打架一定要加倍小心!——李三注)官军被杀得尸横遍野,死者达四万多人,盔甲、兵器、旗帜、马匹全成了闯军的战利品。孙传庭看到全军崩溃,已无计可施了,只好带着两千多人的标营(秦兵精锐)一路狂奔逃走。因为闯军追得太急,他连潼关都不敢去了,而是直接渡过黄河,跑到了山西孟津,绕了一大圈才跑回了潼关。高杰、白广恩、牛成虎、郑嘉栋四个总兵官,也都扔下各自的部队,只带少数亲兵玩命跑回了潼关。
汝州之战(大明劫)
此战,李自成亲率大军追杀官军四百余里,斩杀官军超过4万人,缴获武器装备数十万件。(“死者四万余,失亡兵器辎重数十万”)
孙传庭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大明王朝最后能拿得出的野战部队,被李自成给击垮了。这次战役,诸多史书称为“汝州战役”。
与淝水之战非常相似,两军交战阵前撤退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就被对方攻击彻底溃败。
孙部出陕西约10万人,留在洛阳守备部队可能有2万人,在汝州战役参战的应该是8万人左右。一战阵亡4万多人,受伤的不低于2万人。为什么败得这么惨?我们先看下阵斩4万人是什么概念?
即便以千人行刑队集体行刑,敌军俘虏千人队一次排着队伸着头来杀(试着回顾一下1000人做核酸的场景),一轮也至少1小时吧?处决4万人也要40小时。这一场战役,闯军面对的还是敌方训练有素持有武器的士兵,一天就阵斩4万多人(砍伤未计),完全就是闯军在战场追击屠杀了!
作为主帅,汝州之役孙传庭难辞其咎!后世的人,以孙部多为新兵以及崇祯帝急于催战来为孙大帅开脱,那是不对的。
孙大帅1642年10月柿园之役失败后退回陕西练兵固守,直到1643年8月才再出潼关,足足有10个月训练部队,压根就不算新兵了。大家看看辽沈战役,101起初被白崇禧杜聿明打得节节败退,退到了松花江对岸,过了半年卷土重来,战斗力以及武器装备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了!
那么,撤退中面对敌人追击时,应该如何应付呢?
敦刻尔克大撤退
我们可以看下敦刻尔克大撤退。在德军的包围即将合拢之际,英法联军近40万人历时9天,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德军的两大装甲集群及空军部队始终未能攻破敦刻尔克外围防御阵地。敦刻尔克因此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撤退”。
德军在切尔卡瑟突出部战役胜利突围
二战中著名的切尔卡瑟突出部战役,撤退途中4万德军被10万苏军围困,德军指挥官施特莫尔曼少将率1万多人殿后(全部阵亡),德军最终有近三万人脱离了包围圈,苏军阵亡受伤2.4万人,堪称经典撤退突围战。
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御驾亲征,撤到土木堡时落得个自己被俘,大军土崩瓦解下场。也先施了诡计,本已围住明军却假装撤退,并派使者请和。王振看到瓦剌军“果真”向后撤退了,大喜“移营就水”。干渴难耐的士兵出城急奔河流而去,明军大乱。当明军刚一出城,瓦剌军立即从四面八方围攻上末。明军狼奔豕突,根本无法组织有效地抵抗。瓦剌骑兵蹂阵而入,猛砍乱杀,将一个个忙于奔逃而并无抵抗的士兵斩杀。50万大军(实际数字应该是12万)几乎全军覆灭!
这就看出来,我们汉族军队的普遍弱项,不善于在撤退(被伏击)中打防守反击。偶尔有特殊的几例:譬如李陵5000步兵一边撤退,行军千里还杀伤了数万的敌人。
这一特点,实际还延续到了中国足球男队身上,打顺风球还可以,一旦打成了逆风球,很容易崩溃。今年9月份的世界杯预选赛C组首轮,国足被日本男足灌了个7:0,就是心态被打穿了。
孙督师饮恨赤胆忠心死潼关
孙传庭在汝州惨败后,只得再次退守潼关。崇祯接报后,毫无意外地将责任推给了孙传庭。将其贬官,随后却又担心民军攻破潼关后直取西安。只得下令升白广恩为援剿总兵官,同孙传庭一起镇守潼关,保住陕西。
李三曰:崇祯是完全乱来的,升了大败的主要责任人白广恩做正职,简直乱弹琴。
孙传庭死守潼关(剧照)
9月底,李自成一鼓作气率10万精锐包围了潼关。十月初六,潼关外围阵地被攻陷,走投无路的总兵官白广恩和陈永福向李自成投降,民军缴获了孙传庭的帅旗,士气大振,一鼓作气,乘胜攻破潼关。孙传庭与监军副使乔迁高策马大呼,战死阵中。孙传庭战死沙场,连尸体都未能找到。崇祯皇帝因未能找到尸体而怀疑他逃跑,没有给予表彰和追赠。
孙传庭一死,大明朝在中原地区再没有可以阻挡李自成大军的军事力量。故《明史》才有:"孙传庭死,关内无坚城矣!传庭死而明亡矣!"之言。
还是让我们还原一下潼关大战的场景吧。
就在官军狼狈逃跑惊魂未定的时候,李自成开始了进攻陕西的计划,按照他的部署,他自己统领主力由洛阳往西攻打潼关,然后继续向西安挺进,同时派袁宗第、刘体纯等从邓县出发,取道商洛地区,同主力会师西安。
前锋李过打到了潼关东面的阌乡县,在此缴获了孙传庭的军旗,便率领一小部分人伪装成官军向潼关东城门进发,守关的将领李继祖误以为是前线溃败的官军,没有仔细查问就打开了城门,结果李过一入城就朝东城门发起了进攻,李继祖这才发现是民军,孙传庭听闻立即调来数千人增援,由于民军兵少,除了李过带着几十人撤出外,其余均被杀,官军半日就结束了战斗。
李过偷袭失败之后,孙传庭更加强了戒备,并做出了如下部署:高杰驻守关门西南面的凤凰山,白广恩驻守南原,与高杰成犄角之势。同时派李继祖驻守麒麟山脚下的陶家村,陶家村的西面是南原,东面是上南门,守住这里就是守住了上南门与南原的制高点,更可以分散民军进攻潼关关城的兵力。应该说孙传庭这样的部署充足的利用了潼关的有利地形。不过,地形再有优势,此时的官军却有致命的问题:兵力不足。
▲孙传庭布防图
十月初六凌晨4时许,李自成的主力全部赶到潼关城下!首个攻击目标便是李继祖驻守的陶家村,西面不远处的白广恩根本不敢前去营救,在李闯绝对兵力的优势下,引咎自责的李继祖所部不到一个时辰便全部战死。李自成占领此处之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刘宗敏率领攻打上南门,自己则亲率一路攻打南原的白广恩。
上南门惨烈的攻城战一直持续到了午时,所幸上南门有孙传庭亲自督战,刘宗敏的攻城部队始终没有登上城楼;但同时间,李闯部也在进攻白广恩驻守的南原,随着李自成不断地投入更多的兵力,白广恩所部兵力不断的在减少,双方惨烈的拉锯战中,李自成再次亲自上阵拼杀,民军凭此一鼓作气攻破了白广恩的防线。
防线被突破后,白广恩部开始溃败,争先恐后地想要逃入主关城。但孙传庭早已下令关闭城门,不许逃兵入城,溃军只得从南水关潜入,李自成尾随其后,并趁势夺取了南门。《潼关县志》记载了当时守南门主将潼关卫指挥使张尔猷的对话与战死的情形:“吾辈深受国恩,受朝廷俸禄,不能捍卫疆土,今天正是我死之日!”他遇闯军大呼:“闯贼,我乃指挥官张尔猷也!”与贼战,中数枪死(应该是指长矛)。
南门失守后,潼关内守军大乱,进城的民军与官军在潼关内城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本来还想回援的白广恩与高杰见到南门被攻破,不约而同开始了全面溃败,一路向西逃往了固原。城内官军不是投降就是被歼灭,所剩仅是孙传庭为数不多的标营亲兵,战线也不断地向西压缩,最终退到了西门,在西门也被攻破之后,孙传庭见大势已去,拔出了崇祯亲赐的尚方宝剑自刎而死,一说陷阵而死。
李自成破潼关之战,从凌晨到午后,大约打了十个小时,洛川与潼关城内血流成河。最惨烈的南门地区,有多处被称为“血泊巷”遗址,直到民国还在。
孙传庭死后的第二年(崇祯十七年)三月,明帝国灭亡。到了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廷为收揽人心,树立忠节观念以巩固统治,特对前朝忠臣予以表彰,孙传庭也在其中。他被追谥“忠靖”,并为其建造了祠堂。
参考书目:明史孙传庭传,李自成传,荡寇纪略,明季小考,明季北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