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星星

编辑| 汪戈伐

12月6日,碧桂园公告称,因未按规定披露2023年度报告,主席杨惠妍、总裁莫斌、财务负责人伍碧君被上交所通报批评,并记入诚信档案。碧桂园地产集团和杨惠妍也面临上海和深圳两地联合监管措施,声势浩大。

碧桂园表示,这次违规是因为所谓的客观原因导致审计进度滞后,绝非三位高管履职不力。董事会更是力挺高管,表示他们的诚信和能力毫无问题,继续担任执行董事是完全适当的。

然而,碧桂园股份早在2024年4月2日已在港交所停牌,复牌遥遥无期。同时,天眼查显示,碧桂园地产集团及其关联公司近期新增股权冻结记录。危机之际,董事长杨惠妍却信心满满地表示“行业必将迎来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90年代的默默无闻到2007年上市市值超1100亿港元,碧桂园曾是高速发展的典范。与恒大类似,碧桂园早期通过加杠杆、高周转、高运营推动增长,创始人杨国强提出的“345模式”(3个月开盘、4个月资金回笼、5个月资金再利用)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自2016年起,碧桂园成为囤地大王,带动销售额迅速增长。2015年销售额为1402亿元,2016年猛增至3088亿元,增幅120.3%。2017年达到5508亿元,2018年7287亿元,2019年7715亿元,2020年达到7888亿元。

然而,快速扩张也带来了隐患,碧桂园的负债率始终居高不下。要知道,大部分房产企业依赖预售款支撑运营,高周转成为其生存关键。

碧桂园原定于2023年8月7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未能如期兑付,合计金额近11亿美元(包括5亿美元的两笔债券和2250万美元的利息)。与2022年3570亿元的销售额相比,这笔资金对碧桂园来说本应微不足道。

但自2023年下半年起,碧桂园的资金链问题逐渐暴露,甚至未能按期披露2023年年报。公司表示债务重组工作仍在进行,但因涉及范围广、数量多,工作量巨大,且难度极高。

到2024年2月底,永恒信贷有限公司(建滔集团全资子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清盘申请,原因是碧桂园未偿还16亿港元贷款及利息。该问题早在2023年10月就已暴露,建滔集团曾公告碧桂园未履行融资协议,影响了公司财务状况。碧桂园回应称将坚决反对清盘申请。

尽管如今,碧桂园依然坚称不会影响交楼和正常运营。2023年,公司及合资公司交付超过60万套房屋,2024年预计交付48万套。然而,市场反应冷淡,清盘消息发布后股价大跌12.5%,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的担忧情绪显而易见。

碧桂园的财务状况也愈发严峻,2023年上半年亏损接近500亿元,净资产仅剩2600亿元。放眼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5%,住宅投资降幅达到10.5%,比2023年全年降幅还更大。资金持续流出住宅开发领域,整个行业的压力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碧桂园的首要任务是自救,但过去的“骚操作”却层出不穷。2023年4月,杨惠妍在接任后的首次集团月度管理会议上提到《我梦想中的碧桂园》,表示家族会与公司共命运,全力以赴盘活资产。

然而,2023年7月30日,碧桂园公告称杨惠妍将其持有的20%碧桂园服务股份(约64亿元)捐赠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最终受益人是杨惠妍的妹妹。需要注意的是,基金会不受内地监管,捐赠资金能避开破产清算风险。

与此同时,碧桂园高管的减持和离职也引发了市场质疑。2023年10月,碧桂园服务公告李长江因个人事务辞去执行董事和总裁职务。李长江在2023年通过两次减持套现2879万港元,减持后持股降至0.11%。自公司上市以来,李长江共减持22次。

2017年,碧桂园推出“同心共享”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高速发展,但也显现出管理隐忧。

该制度本质为管理层跟投,要求区域总和项目总对所辖项目投资最高10%,项目回正即可分红,以激励买地和销售热情。当时,这一机制的确推动了行业高周转模式,成为其他房企效仿的标杆。

然而,随着市场变化,其局限性日益突出。

从2015年至2017年,碧桂园的项目开盘周期从4个月延长至6个月,三四线城市销售放缓,一二线城市限价压缩利润空间,部分区域项目出现跟投逾期,高额资金投入对管理层形成了沉重负担。

为加速扩张,碧桂园曾大规模发债。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总负债高达1.36万亿元,资产负债率84.28%。随着债务到期,碧桂园面临偿还困难,部分债务不得不进行延期。

2024年初,碧桂园加快了“甩卖”步伐,出售了广州5个项目,总价38.18亿元。同时,为了降本增效,碧桂园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和降薪:组织架构从14个区域缩减至7个,员工人数从7万降至5.8万,减少了超过1.1万名员工;高管薪酬大幅削减,月薪降至1万元。

然而,截至2023年6月末,碧桂园的总负债已达到1.36万亿元,之后未再更新数据,这些节流措施显得微不足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内容沟通请联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电话若未接听可留言)

更多内容请关注

关注下方备用号,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