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鹭》的写作背景
2024年4月15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发布2023年度最受欢迎十大作品,郭沫若的《白鹭》名列排行榜。
其实,《白鹭》写于1942年,至今已有80多年了,由于文笔优美,如诗如画,以至魅力长存,令人百读不厌。
那时候,正值抗日战争的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国内“善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斗争形势非常严峻。
郭沫若当时身为共产党员,又是国民政府文化官员,他必须讲究斗争策略,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活动。在这个危难时刻,他写了不少寄情于景,寓情于物的散文,诸如《白鹭》、《丁东》、《石榴》、《银杏》等,以曲笔赞颂爱国者的忠义,揭露卖国者的奸恶,坚持着爱国反奸的斗争。
他的这些散文,短小精悍,题材新奇,意在言外,极赋诗意。《白鹭》为其代表作。他在《白鹭》中,以优雅的文笔描摹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寻常事物中蕴含的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二、《白鹭》原文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太大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到它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它真的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者有人会感到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三、《白鹭》的内容与结构赏析
《白鹭》是诗一样的散文,体裁介于诗与散文之间,又称散文诗。
《白鹭》是咏物的,并不托物咏志,是纯然审美的散文。全文通过对白鹭多角度、多层次的描绘,寄情于景,寓情于物,表达对自然美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全文10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作者以诗人的独特感受,用精妙的比喻,极表赞美之情,意为它虽然只是一只鸟儿,但是它却像“诗”一样的优雅,富有意境,而且更像“精巧的诗“一样精细美妙,极具形象美意趣美。
这是总写,开门见山,提笔即赞,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揭示了主旨,并为后文张本。
第二段、分写:具体描写白鹭的形态美和神态美。又可分两层。
第1层、第2至5自然段,描写白鹭的形态美,静态的美。
首先写颜色、身段。作者直夸“适宜”后,再用对比法,跟白鹤,甚至珍稀的朱鹭、苍鹭比较,来突出它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而且不像它们那么特殊少见,因此,白鹭虽是大家常见的,却是非常美丽的鸟儿。
接着写外形。先总赞,夸它披着一身“雪白的蓑毛”、全身呈“流线型结构”,无论是颜色,还是形体,都精巧匀称和谐,令人赏心悦目;
再以“两否法”赞美白鹭最美。用“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描写它的身段、长喙和脚,夸赞它们的大小长短,都恰到好处,都是最适宜的;又用“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夸赞它的“雪白蓑毛、铁色长喙、青色的脚”,说这样的三种色素的搭配,和谐得当,也是最适宜的。就这样,把白鹭描写成最顺眼悦目的、最具意象美的观赏鸟儿了。
第2层、第6至8自然段,描写白鹭的神态美,动态的美。一共描摹了三种不同场景中的充满意趣的神态美画图。
图一、清水田白鹭独钓图,极具画图美:忽然飞来一两只白鹭,站立在一方寂静的清水田中,高高地抑起脖子,转动着一双眼睛,注视着水底的动静,随时准备伸颈出击,钓鱼觅食;这时候,四边田埂就像有心人设计的镜匣,整个田便成了一幅镶嵌在玻璃框里的画图。在这幅简笔钩勒的水墨画中,白鹭点亮了清水田,并互为映衬,背景素淡,主景突出,构图自然,意趣天成,充满着诗情画意。
图二、清晨白鹭枝顶望哨图,极具悠然美:晴天的清晨,每每看到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安稳而又悠然地兀立在曦光之中,画面感很强,构成一幅悠然的“白鹭枝顶望哨图”。它的这种“嗜好”,别的鸟为什么没有呢?人们说它是在“望哨”,观察了望周边水面上的动静,以便前往觅食,维持生计。或许不是这样,而是在栖息呢?所以,又补了一句反问“它真的是在望哨吗?”以防判断失误。
图三、黄昏白鹭乡野起舞图,极具清澄美:在乡居生活中,黄昏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偶然看到低空中飞舞着或一群,或一两只白鹭,它们舒缓地扇动着翅膀,在悠闲地飞舞着,那悠然的形象、那闲适的画面,安定纯洁,清澄恬美,让人心生远离尘嚣之感,实在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在此段,作者以优美的笔法,描写白鹭形体美、神态美,刻画出它的优美、孤独、闲适、安逸的特征,赞美它像诗一样的优雅,极具意趣。语言清新,寓情于景,字里行间,句句含情。
第三段、第9、10自然段,总结: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首先,作者让人质疑,说白鹭虽美,但不会唱歌,有“美中不足”之处;然后,用反诘句反驳:“白鹭是一首诗”,诗“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生命如歌,无与伦比;言犹不尽,又补充解说,“不,歌未免太铿锵了”,那高亢的歌声,会破坏一首“精巧诗歌”的和谐韵律的。以解说质疑方式,再次强调白鹭没有什么“美中不足”,而是“完美无缺”的!这样的描写,非常精彩,一来显得波澜起伏,文笔曲折;二来填补遗漏,自圆首段总说,为全文初步作结。
最后,作者便顺理成章,正式作出全文总结,用非常肯定地语气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与首段相比,修辞手法一样,语意也相同,只是加状语“实在”,又用递进复句,更用“韵在骨子里”来修饰,以更加肯定的语气,表达了满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从而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完美收篇。
四、《白鹭》的写作艺术赏析
散文诗《白鹭》问世以来,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它却仍能名列“最受欢迎十大作品”,实为文坛奇迹。它为什么能深得人心,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呢?用—句话回答,就是因为它就是一首精巧的散文诗,具体地说,应有如下数条。
首先,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两否写法”,把白鹭夸成一切都恰到好处,是最美的鸟儿。其实,这种通过“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多次否定两个极端,来选择中间“最合心意”的方法,是“对比兼排比”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活在人们的口头上,也常常为文学家所用,哺育了多少文学佳作。
譬如,过去皇家选妃的第一关,是用目测法选拔秀女,将其中“过高过矮、与过胖过瘦”的,首先淘汰;还有口语中,人们夸一个人,不是也用“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吗?既然把“超标与不达标”的都否定了,留下的不就是恰到好处的、“最美最好”的吗?
当年,赋体大家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曾以“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用来赞美“东家之子”身材不高不矮、肤色恰到好处,是一位能够“惑阳城,迷下蔡”的最美姑娘。他用得很成功,楚襄王听了,都夸他赞得好。
在这首散文诗中,为了表达自己喜爱与赞美之情,作者套用了这种写法,用来赞美白鹭的大小长短、色素搭配,是最适宜的,都恰到好处,从而,把白鹭的形态夸成最美最好的了。写法得当,妙笔生辉,叫人不能不爱。
其次,为了描写白鹭的神态美,作者选择了它“觅食、栖息与低飞”三种情态,又用简洁的笔触,描绘成“钓鱼、望哨与闲适”三幅画图,具体典型,栩栩如生,如画如诗,极具诗情画意。
同时,全文短小精悍,语言清新雅淡,遣词造句,句句含情,又首尾圆合,结构完整,令人爱不释手。陈存选2024、12、15
参资:百度百科《白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