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青春热血谍战电影《孤星计划》讲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的上海,全城封锁,李一民(王源饰)临危受命,和一群热血青年一起完成护送重要人物秘密撤离的重任。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上海的革命斗争形势日益恶劣,敌人特务、租界巡捕等多方势力均参与到对共产党成员的迫害之中。在上海暴露身份的地下党成员不得不迅速从上海撤离……
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军事评论员白孟宸,为我们解析正在上映的电影《孤星计划》中的热血青春。
以青春视角展开叙事
传统的影视作品中,往往是充满斗争经验、老练持重的优秀革命者、军事家担任主角,而电影《孤星计划》却选择以动荡年代中的年轻人为主角,展现老一辈革命家如何在上海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敌我的残酷斗争中成长起来。
“这部片子让我眼前一亮,它非常贴合历史现实,情节的设置也相当专业。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我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群体整体来说都是很年轻的,比如,周总理主管上海情报工作时,也是三十岁左右。”白孟宸介绍道。
高度的历史还原
电影对上海大学、工人夜校和群众力量等历史细节的刻画十分到位。1922年,上海大学建立之后,基于杨树浦的平民夜校给很多工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开始接触到了马列主义,成长为优秀的地下党员。
比如,电影中的修笔师傅、照相馆师傅等平民百姓因为受到思想启蒙,选择掩护主角团完成撤离任务。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角色均以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比如,王源饰演的参加革命的工人李一民,原型为杨树浦平民学校的著名的毕业生涂作潮同志;张雪迎饰演的女记者的丁梦华,原型为上海的优秀媒体杜君慧女士;梁靖康饰演的许天平,原型是黄埔军校最优秀的毕业生、上海中央特科的关键的人物陈赓大将。
他们在电影中所面临的抉择,恰恰是当时中国青年群体境遇的真实写照:上海的斗争瞬息万变,每一刻都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决断。青年工人、青年学生、青年军人,勇敢地站到了情报第一线,为了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在节目中,白孟宸也表达了自己观影后,内心的遗憾:影片中的戏剧桥段和历史细节需要做到更好的平衡。比如,电影中同学录、邮递等情节与现实存在出入,当时上海已经设置了“邮检”,对邮件进行检查。中央特科的无线电训练班又称“几无训练班”,即无同学录、无定额、无具体上课地点的流动训练班,同学之间彼此尽量避免发生横向联系。
除此之外,真实的营救过程也更为曲折。中央为了营救被捕的恽代英同志,调动了包括潜伏在敌人内部的鲍君甫、“红色大律师”等各方力量。
如今,《孤星计划》这类的青春热血谍战片逐渐走入观众视野。一方面,上海地下组织等相关历史研究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创作资产;另一方面,青春热血谍战通过年轻演员的社会影响力走入大众视野,吸引更多年轻人深入地学习这段历史,了解革命先烈的选择与奋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