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一旭 图/张文婷
苏轼与张怀民之间的友谊含金量还在上升!近日,苏轼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再度在网络上掀起热议,月下两名雅士“相与步于中庭”,看积水空明,望竹柏逐影,有一种友情叫“苏轼爱熬夜,怀民亦未寝”令无数网友动容。咱就说,当千年后的月光再次照向农历“十月十二日”的夜晚,究竟照出了什么?
月色常有,而“怀民”不常有。从古至今,知己难寻是人们的普遍共鸣,无论是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还是李白与贺知章“金龟换酒”饮千杯,都昭示着一个道理:惺惺相惜的友情不仅比金坚,还比金更难得。当下社会,快节奏是大多数人生活的常态,终日疲于工作和学习,留给联络感情、增进情谊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大众对真挚友谊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莫愁前路无知己,不妨大步走出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要不是苏轼叩开张怀民的房门,也不会有后来的这段佳话。从本质上讲,当年二人深夜的“中庭漫步”与现代人的“喝酒撸串”并无差异,有人调侃出来玩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是“出来”!诚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长期处在“信息茧房”中,当最懂自己的“怀民”竟然是算法,不免悲由心生。所以,不妨走出被平台裹挟的“八角笼中”,学做“E人”,偶尔“摇人”,把“朋友圈”点赞变为当面夸赞,把与主播直播间互动变成与朋友现场互动。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一份好的友谊拥之则安,伴之则暖,让人既有安全感,又有归属感。但一份好的友谊同样需要因缘际会,不是“确认过眼神”,就能“遇见对的人”。好好珍惜那个每日与自己一起吃饭、上下班的人,因为他们也是我们清澈夜里的一抹澄明月光。
明月年年相似,人生代代无穷,愿大家都能遇上自己的“怀民”,也能成为别人的“怀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