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erts Info.

微信节目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纯粹系列

斯蒂芬·科瓦谢维奇钢琴独奏音乐会

2024年12月15日(周日)19:30

广州大剧院 实验剧场

票价:180 280 380

* 每人一券,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演出票一经售出,不退不换,敬请留意。

识别二维码选座购票

演出开始时间为19:30

请所有观众准时入场

迟到的观众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

在整首曲目结束后方可入场

入场时请保持安静;

演出时请勿使用手机、相机等

进行拍照、录像、录音

演出过程中手机请调至静音;

乐章之间请勿鼓掌;

感谢您的配合。

曲目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ortrait of Beethoven in 1824

1824年的贝多芬画像

贝多芬:《6首钢琴小品,Op.126》和《11首钢琴小品,Op.119》

Beethoven: 6 Bagatelles, Op.126 and 11 Bagatelles, Op.119

与交响曲、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等重量级体裁相比,贝多芬的钢琴小品似乎轻得微不足道。然而,这种短小的体裁,如同其钢琴奏鸣曲一般,贯穿了贝多芬20余年的创作生涯,也正是这些作品,展现了这位伟大作曲家巨人般英雄气概的另一面。

钢琴小品一般指的是单乐章结构的短小曲目,其中最举世闻名的,应该是贝多芬的《致爱丽丝》了。除此之外,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小品包括1802年创作的作品《7首钢琴小品,Op.33》、1822年创作的《11首钢琴小品,Op.119》以及1824年创作的《6首钢琴小品,Op.126》。这些创作中,作品33大部分为贝多芬在波恩时的创作,可被视为早期作品; 作品119的11首作品创作于1790年-1820年代初,贯穿了这位作曲家20余年的生涯;作品126则是完成于《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之后的小品集,是贝多芬一生钢琴小品创作的精华,也是其晚期创作中不可忽视的璀璨明珠。

1822 年夏天,贝多芬的经济状况极其困难,不仅拖欠出版商几笔旧账,而且因健康状况不佳需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因此,他向弟弟约翰寻求帮助。约翰虽然伸出援手,但条件是希望得到贝多芬几部作品的所有权。然而,贝多芬并未接受这一提议,而是选择将这些作品出售给了其他出版商。

《11首钢琴小品》的风格相较于贝多芬同时期的大型作品,显得尤为“清新”,且风格迥异:或为即兴曲风格,或采用德国民歌形式,或是弦乐四重奏风格的小品,或有德国舞曲的色彩。这些曲子各具特色,短小而精炼,风格上追求自然与纯真,更深刻地展现了作曲家超凡脱俗、真挚深邃的内心世界。《11首钢琴小品》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完成。其中,第七至第十一首曲目在1821年1月由贝多芬题献给了“维也纳钢琴学校”,并由费尔迪男·史塔克编辑整理。据记载,第一至第六首则是贝多芬在多年间断断续续创作而成的,尽管他本人将它们的完成时间标记为1822年。最终,这十一首小品的完整版本于1823年在巴黎和伦敦正式出版。

之后贝多芬为了弥补弟弟约翰为其承担的费用,他在1824年春天创作了一套《6首钢琴小品,Op.126》赠予约翰。《6首钢琴小品》是贝多芬最后一套钢琴小品,6首钢琴曲浑然一体,并且与《11首钢琴小品,Op.119》的前6首有相似之处。第一首犹如省略版的《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Op.106》;最后一首小品纷乱的开头,让人联想到《第九交响曲》最后乐章的开场。每首小品都像是从贝多芬过往的作品中提炼升华而成,是他生前最为满意的钢琴作品。

贝多芬:降A大调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Op.110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31 in A-Flat Major, Op.110

贝多芬在1820年至1822年间共创作了3首钢琴奏鸣曲,《降A大调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是第二首,于1821年创作,与作品109和作品111组成奏鸣曲集。贝多芬1820年接受柏林音乐出版商阿道夫·马丁·施莱辛格委托,1821年下半年开始谱写作品110,1822年初完成最终修订。彼时,贝多芬忙于创作《庄严弥撒》等作品而且身体状况恶化,导致本作延误。原版1822年经施莱辛格旗下出版社在巴黎和柏林发行,没有附加说明,1823年意大利作曲家穆齐奥·克莱门蒂出版了英语版。

全曲笼罩着一层深沉的悲叹色彩。整首奏鸣曲的构思是十分清晰的,乐观的信念是强烈的,从中听到的是一个内在而深沉的的心声,感受到的是一种向上的冲动和热力。

第一乐章,让梦幻一般的琶音装扮得尤如抒情诗,第一主题旋律温文尔雅,优美的旋律充满憧憬。

第二乐章,具有谐谑曲性格,以及豪放性和自由性。主题富有律动感,用弱和强使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在平静中结束。

第三乐章,是这首奏鸣曲的核心所在,序奏从宣叙调开始,灵活多变,上下动摇的旋律线具有无比的宏大感,内心由悲伤揭开了更遥远的世界,纯朴而深情,与晚年贝多芬的倾向和心境相呼应,庄重歌唱的悲歌,咏叹调哼唱着深深的哀愁、叹息,是一种诗意的忘我。该乐章是一个附有柔板序奏的大赋格曲乐章,充满了动听的旋律和深厚的感情,其中的主题全是独立、出色的旋律,它们经过扩大、浓缩、呼应、应答,写得非常精致、动人。赋格曲的再现通过倒影、音调及声部的模仿、增大主题的多种变形,表明了贝多芬在这里创造了唯一属于自己风格的赋格曲。尾声在跃升到狂烈的巅峰时,又表现出最高度的戏剧威力,声响汹涌增长、热情高涨,整个结尾具有雄伟壮丽的色彩。

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

Schubert: Piano Sonata in B-Flat Major, D.9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chubert in 1827 by Gábor Melegh

1827年舒伯特画像,加博尔·梅莱格作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为舒伯特在终年岁月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是他在钢琴领域创作的「天鹅之歌」。与几乎同时完成的另外两首钢琴奏鸣曲(D.958、D.959),代表着作曲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在舒伯特去世10年之后才告出版,当时的演奏家和公众对这些作品并不看好,因为它们缺少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所具有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在结构上又显得较为松散,篇幅长大。虽然舒伯特的音乐在19世纪已经为诸多精英作曲家所重视,但是他的钢琴奏鸣曲却被人们几乎遗忘。20世纪中期以后,诸多钢琴家和音乐理论家开始重新挖掘和理解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从中发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创新与突破。舒伯特的钢琴作品自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将其视为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拥有同等价值的音乐文献。

这三部奏鸣曲对艺术家和听众们的吸引力是无法消弭的。在众多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中,最有说服力、最真实、也最包容——直面人生的欢庆时刻,也不逃避泪水和悲伤。即使舒伯特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才30岁,但它们已显露出惯称为“晚期风格”的超凡气质。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是贝多芬之后最完美的钢琴奏鸣曲,与舒伯特之前的奏鸣曲作品相比较而言,这首奏鸣曲显得更加惆怅和忧郁,在气势上十分庄严。

第一乐章,长达24-25分钟,充分展现了舒伯特如流浪者般的孤独,他对世人的深切关怀、灰暗的情绪、对温暖甜蜜家庭的渴望,以及因时光荏苒而滋生的痛苦,这些都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令人深深感动。

第二乐章,非常平稳,像一首生命的挽歌,带有悲伤的情绪,而这一乐章的主题也在轻快、柔美的踏板声中被引出。

第三乐章,整体风格都较前两个乐章活泼,一改之前温暖又悲伤的旋律,而是换成了更加轻快的主题,不仅节奏鲜明,而且在风格节奏上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强音,以此强化乐曲的艺术效果。

第四乐章,速度处理比较平稳,强调主题旋律,弱化伴奏声部,速度也逐渐放慢趋于平缓。而后又突然用急板加以强调,仿佛直冲云霄,在激奋人心的旋律中结束了全曲。

Piano|Stephen Kovacevich

钢琴|斯蒂芬·科瓦谢维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avid Thompson EMI Classics

“科瓦谢维奇的演奏始终引人入胜,不失贝多芬风范。”

斯蒂芬·科瓦谢维奇被广泛认为是当代最受推崇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国际职业生涯已超过六十多年,长期以来一直是备受追捧的演奏家之一,他对贝多芬、勃拉姆斯、莫扎特和舒伯特作品的诠释赢得了无与伦比的赞誉:“他是一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技艺中的音乐家,他的演绎与众不同,总是发自内心:传递着智慧、平和、和谐与希望的音乐语汇。”(《华盛顿邮报》)。

斯蒂芬·科瓦谢维奇1940年出生于洛杉矶,11岁的时候就为音乐会钢琴家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在搬到英格兰跟随米拉·赫斯爵士学习之后,1961年斯蒂芬在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举办了他的欧洲首演。从那时起,他与世界上最好的管弦乐团和指挥大师合作,包括汉斯·格拉夫、伯纳德·海廷克、库尔特·马祖尔、雅尼克·涅杰-瑟贡、西蒙·拉特尔、乔治·索尔第和科林·戴维斯,并与他们合作录制了广受赞誉的唱片。

科瓦谢维奇在最近的独奏音乐会上演奏贝尔格、贝多芬和巴赫的作品,一位乐评家评论道:“这是极具洞察力、启迪和亲和力的演绎。”

他最近的协奏曲亮点包括与大卫·津曼执棒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与西尔万·康布勒兰执棒的日本读卖交响乐团、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执棒的悉尼交响乐团和米尔嘉·格拉日奈特-泰拉执棒的洛杉矶爱乐乐团的合作。科瓦谢维奇经常在欧洲、亚洲、远东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举办独奏音乐会,包括中国国家大剧院、华盛顿菲利普美术馆、巴黎爱乐大厅、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以及韦尔比耶音乐节和卢加诺音乐节。

斯蒂芬·科瓦谢维奇也衷爱室内乐演奏,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曾与林恩·哈瑞尔、杰奎琳·杜普雷、约瑟夫·苏克以及阿玛迪斯弦乐四重奏和克利夫兰四重奏等传奇音乐家合作。如今,他的室内乐合作伙伴包括妮古拉·贝内代蒂、雷诺·卡普松、阿丽娜·伊布拉纪莫娃、戈蒂耶·卡普松、史蒂芬·伊瑟利斯、楚尔斯·莫克、艾埃曼纽·帕胡德、贝尔琪亚弦乐四重奏,以及与玛塔·阿格里奇的非凡的二重奏。

斯蒂芬·科瓦谢维奇与飞利浦唱片和EMI唱片都有着辉煌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庆祝他的75岁生日,Decca唱片发行了他为飞利浦录制的所有25张CD的限量版套盒。2008年,斯蒂芬再次录制贝多芬《迪亚贝利变奏曲》专辑,正好与他第一次录制该作品相隔40年。这张为Onyx录制的专辑获得了2009年Classic FM留声机“主编推荐奖”,以及《留声机》杂志2015年“最佳版本推荐”,评论称“他演奏大胆,经验老道,每次聆听都会产生新的感受”。

*转自“阿卡迪亚极致音乐”

或许你还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