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俗话说得好,祸从口出,这话一点不假。
可偏偏有些人就是不听劝,非要触碰公众的底线,结果往往是自食其果。
从“央视一姐”到“销声匿迹”,这个转变令人唏嘘。
如今,54岁的鲁豫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别人。
01
回想当年,鲁豫可是电视荧幕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她不仅是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还曾被誉为“央视一姐”。
她主持的《鲁豫有约》更是家喻户晓,几乎无人不知。
但谁能想到,这位曾经红极一时的主持人,如今竟然沦落到“查无此人”的地步。
正如古人所说,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当54岁的她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不禁让人感叹:“物是人非”。
那么,她究竟经历了什么,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鲁豫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语言天赋。
事实证明,她天生就是做主持人的料。
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她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了央视的大门。
命运的齿轮在1991年开始转动。
那一年,鲁豫参加了央视举办的青年业余主持人大赛,并一举夺魁,获得了第一名。
从此,她正式踏入了电视主持的领域。
第二年,她开始担任央视《艺苑风景线》栏目的主持人,那时她才23岁。
早年的鲁豫,长相清纯,笑容甜美,脸上还带着些许婴儿肥,与现在的清瘦形象大不相同。
尽管当时她还很青涩,但她在舞台上的亲和力和对节目的把控能力,已经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在央视工作期间,鲁豫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不懈努力,逐渐在主持界崭露头角。
她独特的主持风格和对节目内容的精准把握,让她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观众缘。
1994年,仅仅入行两年的她,就已经成为了众人眼中的主持新星。
她的名字开始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并在央视这个大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可以说,这段在央视的经历,不仅是她主持生涯的重要起点,也为她后续在传媒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她主持的《鲁豫有约》成为了她主持生涯的巅峰之作。
这档节目在国内访谈类节目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鲁豫有约》开创了一种独特且极具吸引力的节目形式。
与传统访谈节目的严肃刻板不同,鲁豫在节目中营造了一种宽松、真实且让嘉宾感到舒适的氛围。
这让嘉宾们能够放下心防,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故事。
整个节目的布局大气,无论是场景布置还是环节设置,都给人一种舒适又专业的感觉。
鲁豫在节目中的交流方式更是别具一格。
她那标志性的“真的吗?我不信”的追问方式,看似简单直白,甚至曾被部分网友调侃为“无脑”追问。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巧妙引导对话的技巧。
她用这种略带惊讶和好奇的语气,搭配一些看似“无害”“小白”的问题,让嘉宾们不自觉地想要进一步解释和分享,从而引出更深层次的内容。
例如,在采访企业家王健林时,鲁豫看似随意地问出:“您觉得年轻人应该先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赚一个亿?”
这个问题意外地引发了广泛传播,成为了王健林极具代表性的“金句”之一。
凭借着这样独特的风格,《鲁豫有约》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嘉宾。
无论是各界精英、商业巨擘,还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影视明星,都曾出现在这档节目中。
鲁豫就像是一位能打开他人话匣子的神奇“钥匙”。
面对不同领域、不同性格的嘉宾,她总能巧妙地引导对方深入讲述自身故事,让观众看到这些公众人物光环背后真实又鲜为人知的一面。
节目播出后,收视率一路飙升,深受观众喜爱,成为当时极具影响力的访谈节目。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华人圈,鲁豫都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和关注。
这让她的名气更上一层楼,彻底坐稳了“央视一姐”的宝座,成为了主持界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02
然而,她却亲手毁掉了自己一手好牌。
鲁豫在节目中的一些争议言行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在采访袁隆平院士时,她的表现就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袁隆平院士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鲁豫在访谈过程中,并没有将重点放在袁爷爷那些伟大的科研成就上。
她反而去追问一些无关紧要的明星话题。
她问袁爷爷是否知道巩俐。
袁爷爷诚实地表示不认识后,鲁豫竟表现出极度震惊,还出言不逊,调侃袁爷爷“太过分了,竟然不认识巩俐”。
甚至还隐隐透露出一种袁爷爷“跟不上时代”的意味。
这样的言论一经播出,立刻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网友们纷纷指责鲁豫不尊重国宝级的科学家。
她的这些话语,暴露出其对知识分子的无知与傲慢,严重伤害了大众对袁爷爷的敬重之情。
而鲁豫采访姚明时,同样也出现了令人尴尬的状况。
姚明在节目中坦言自己小时候因为参加训练,学习成绩处于中等之上。
结果她却大言不惭地说:“一般练体育的人学习都不会很好”,这样带有歧视性的观点。
其言下之意就是认定体育生的成绩都一般。
姚明当即回怼:“这是偏见啊,歧视啊”,鲁豫这才意识到不妥,连忙道歉。
但她这样的话语,已然体现出了内心潜意识里存在的偏见。
于是,她遭到众多网友的批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还有一次鲁豫去采访山区的留守儿童。
本应是带着关怀与理解去倾听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可她却问出了:“为什么不吃肉呢?是因为肉容易坏吗?”这样的问题。
山区留守儿童家庭大多贫困,吃肉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
鲁豫这样的提问,完全没有顾及到这些孩子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显得冷漠又伤人。
孩子们当时就陷入了尴尬,只能无奈地回答是因为穷吃不起肉。
这一幕被播出后,网友们都十分不满,质疑鲁豫缺乏最基本的同理心和同情心。
另外,鲁豫采访胡歌时的表现也让人大跌眼镜。
胡歌曾经历过一场濒死的车祸。
助理在那场车祸中不幸离世,胡歌自己也遭受了巨大的身心创伤,缝了一百多针,甚至一度不想再拍戏,内心满是痛苦、内疚和遗憾。
可在胡歌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鲁豫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同情和安慰。
反而说出:“要不是这场车祸,你也达不到今天的成就”,这般无情的话语。
对于胡歌而言,那场车祸是永远都抹不掉的伤痛。
而鲁豫却无视他的痛苦创伤。
这样的言语再次凸显出她情商低,不懂照顾嘉宾的情绪,也因此遭到了网友们的指责。
这些争议言行的不断出现,让鲁豫在大众心中的形象逐渐发生了变化。
曾经的光环也开始慢慢黯淡,为她后来走向“查无此人”的境地埋下了伏笔。
03
而且鲁豫的坐姿问题也曾饱受诟病。
在不少节目录制时,她总是翘着二郎腿。
这种交叠式坐姿在面对长辈、行业杰出人士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嘉宾时,显得高高在上、随意且不尊重对方。
与前来真诚分享的嘉宾形成鲜明对比,格外刺眼。
随着鲁豫在节目中的各种争议言行不断累积,大众对她的印象急转直下。
曾经备受追捧的《鲁豫有约》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当鲁豫的负面形象开始在观众心中扎根后,大家对这档节目的热情也渐渐消退。
观众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期待节目更新。
甚至有些人看到鲁豫主持便直接选择换台,收视率开始一路下滑。
节目组虽然也尝试过做出一些改变和调整,但似乎都难以挽回局面。
毕竟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形象和口碑对节目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鲁豫在节目中的一些表现也被指出越来越散漫。
有时候似乎并没有充分准备就开始采访,导致出现一些采访失误,影响了节目整体的质量。
再加上如今的电视节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各种新颖有趣、高质量的访谈节目不断涌现,观众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鲁豫有约》原本的优势不再明显,口碑也日趋跌落,继续维持播出变得越发艰难。
最终,这档承载了鲁豫辉煌主持生涯的节目无奈停播。
而鲁豫也随着节目的落幕,慢慢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曾经那个走到哪里都备受瞩目的“央视一姐”;
那个凭借《鲁豫有约》红遍大江南北的主持人;
如今却陷入了“查无此人”的尴尬境地,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结语
鲁豫的落寞也给后来的主持人以及电视节目从业者们敲响了警钟。
她提醒着大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嘉宾,用心做好节目。
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长久立足。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