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日,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无数能人志士用自己的血书写了中华光辉的历史。

上将萧克,就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他曾以30岁的年纪成为红军中最为年轻的师长,名噪一时。

一生戎马,凭借出色的战斗才情取得无数次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其他几位师长都被授予元帅军衔,而他却只能屈居于上将之首,对这位英雄的出色功绩来说,实属非常遗憾。

那么,萧克一生的经历究竟是怎样的?而他又为什么会与元帅军衔失之交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弃文从武,加入黄埔军校

1907年,原本名盛世的清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处于崩溃的边缘,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岌岌可危。

在这样风雨欲来的年代,萧克在湖南嘉禾一个富裕的家庭出生了。

他的到来,给这个青黄不接的家族带来了最后的香火,因而幼年的萧克饱受家人的宠爱。

与大多数出身贫困的共产党人不同,萧克的童年从来没有什么上树捉鸟、没有什么下河摸鱼,有的呢,只是四书五经、经史子集……

在浩瀚如海的书籍中,萧克的思想得到了启迪,眼界得到了开阔,年纪轻轻就与镇上其他孩子判若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年幼的萧克刚一进入私塾时,就仿佛鹤立鸡群,学习成绩遥遥领先。

在当时,没有一个老师遇到小肖克不是满口的赞叹,说此子今后一定有大作为。

1923年,萧克凭借出色的成绩考上了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在那里,16岁的他第一次受到了新式教育,接触到了有关革命的书籍。

从小就熟读史书的萧克一下子就开悟了,一直在蜜罐中度日的他完全没有想到现今中国竟然面临着如此的危机。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着这样一群赤心铁胆,妄想开悟民众的革命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值青春年少的萧克身为文人心中的那股气一下就释放开来,他立志要以笔为武器,唤醒处于麻木中的中国人,号召民众团结起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伐战争开始了,努力多年未果的萧克第一次意识到了只用文字根本没办法拯救中国。

于是,在一番慎重的思索下,萧克决定弃文从武,报考当时在国内传得沸沸扬扬的黄埔军校,理所应当,他成功通过考试,成为黄埔军校的学生。

在那里,他恶补军事知识,短短几年就在以天才著称的黄埔军校中名声大噪,与此同时,他也遇到了不少道同契合的革命友人。

几年后,萧克顺利毕业,终于全身心的投入到进行的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

加入我党,战功显赫

成功毕业后,萧克火急火燎的参加了处于尾声的北伐战争,在数次战争的洗礼中,他的能力不断拔高,其足迹遍布江西、广东等地,立下了不少战功。

很快,在战争中闪闪发光的萧克就被蒋介石发掘,将他纳入国民党第十一军,担任连长。

在之后的几年中,萧克率领部队南征北战,其手下作风优良,治军严明的形象在当时广为流传。

然而,随着与蒋介石和其国民党的深入了解,敏锐的萧克逐渐意识到国民党对革命似乎并不忠诚。

1927年,蒋介石终于露出獠牙,掀动反革命的政变,让年仅20的萧克气愤万分,直说自己看错了人 ,怒气冲天的脱离了国民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在叶挺的带领下,萧克参加了南昌起义,第一次联系上了我党。

这是他第一次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找到了组织,和国民党不同,当时的萧克坚定的认为这支部队一定能够拯救国家。

只可惜,南昌起义过程中萧克的部队被敌人打散了,一度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无奈之下,萧克只好回到老家湖南继续展开革命行动,一年后终于有所起色,还参加了湘南的起义。

此后,萧克再次与毛主席会师,跟随其登上了井冈山,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年仅27岁的萧克就成为红六军团长,跟随党的大部队踏上了长征。

在长征途中,他以身作则,率领红六军跨越了无数艰难险阻,还指挥过对场重大的战争,鲜有败绩。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年仅30岁的萧克担任了120师的副师长,在今后的战斗之中尽显才华。

多次堪称经典的战役中,萧克都充分发挥了其快、准、狠的作战风格,为我国将日寇赶出中国做出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开始后,萧克也跟随第四野战军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所到之处无不又有百姓欢呼雀跃,将国民党余众全数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萧克担任了军事训练部部长,为我国培育了无数的人才,其儿子萧新华表现也十分出色,之后甚至成为了武警少将。

纵观其一生,萧克上将对于新中国的贡献都是显而易见的,完全配得上一个“帅”的军衔,那究竟有什么原因能让他与之失之交臂呢?

无缘元帅,终成遗憾

制约萧克上将更近一步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战功了。

虽然萧克无论在抗日还是解放战争中表现都十分优越,但真正能够拿的出来的代表作还是少之又少。

不像彭老总有名留千古百团大战,萧克的战功更多的是小战斗的积累,在名气上相当于其他元帅差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由于萧克是半路出家的原因,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林彪、刘伯承等当过总指挥官的也差了许多。

且虽然萧克是军中有名的文武双全,甚至晚年还有着《浴血罗霄》这样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

但这些文学上的成就并不能让他在元帅的评选中更进一分,这里看重的更多则是军事能力,而非综合能力。

最后,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萧克曾经两次“站错队” ,虽然之后迷途知返且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损失,但还是大大降低了党对他的评选。

综上所述,虽然凭借资历和战功萧克都足以接触到元帅,但比起在他之上的十位元帅终归还是差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即便如此,萧克也在其擅长的领域上发光发热,为我国不断输送着人才,甚至在晚年还当上了副主席。

结语

萧克上将虽然没有成为元帅,但他对祖国显著的功绩却是实打实的。

并且,在那个年代作为富家子弟,他还能忧国忧民,弃文从武,加入到革命大军中,实属难得。

当然,萧克对于文学的梦想也一直没有磨灭,他一直默默努力着,在军中有着“儒将”之称。

当真是文武双全,晚年之后那部获奖书籍则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