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328篇原创文章,作者:Behemoth。

作者简介:Behemoth,江苏南京人,2014年起开始创作,现已发表、出版近70万字。

全文共3817字,配图12幅,阅读需要11分钟,2024年12月16日首发。

本文收录于作者“behemoth”专辑,欢迎持续关注。

作为世界谍战题材电影的“金字招牌”,007系列自第一部《诺博士》(Dr.No)起就一直风靡全球,而片中机智勇敢而又风流倜傥的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更是几乎成为了情报人员的代名词。片中作为英国人的邦德却钟情于一支德制PPK手枪,这样的“德国元素”成为几代电影爱好者和军事爱好者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事实上,除了手枪之外,各种德制飞行器也经常出现在007系列电影中,这些或作为背景映衬主角或辅佐主角上天入海,甚至干脆成为电影主线中的一环,留下了一段段电影史上的珍贵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由英国著名演员罗杰·摩尔(Roger Moore)所扮演的詹姆斯·邦德,右手手持一支PPK手枪

  • 《黎明生机》中的“阿尔法喷气” 诞生于冷战末期的007系列电影《黎明生机》(The Living Daylights)着眼于美苏争霸,片中詹姆斯·邦德为掩护苏联叛徒特工冒险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却在之后陷入了一场“计中计”,不过最终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在征服邦德女郎之余顺利完成任务之后潇洒离开。 由于剧情设定较为宏大,因此剧组先后转战美国、英国、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取景拍摄,而其中一段发生在沙漠地区的戏份则是在位于摩洛哥的瓦尔扎扎特(Ouarzazate)完成,并且其中获得了摩洛哥军方的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多个空军基地供剧组拍摄,还动用了包括C-130在内的多架现役机型参与空中拍摄和作为地面背景,其中就曾出现“阿尔法喷气”,当然作为背景该机在影片中并没有太多出镜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黎明生机》剧照,在片中作为背景出镜的摩洛哥空军“阿尔法喷气”教练机(左1),旁边则是OV-10和法制“教师”教练机

《黄金眼》中的“虎” 时间到了1995年,当年上映的007系列电影《黄金眼》依然延续了一系列前作中的冷战思维,但是相比前作则加入了诸如黑客入侵在内的诸多科幻元素。而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之一的“虎”式以其酷炫的外表成为了片中展示航空前沿科技的绝佳道具,以至于尚未正式服役就已经有机会在银幕上大杀特杀。 在影片开头,作为全片最大反派的前苏联将领在盗窃一架可以“隐形并能屏蔽电磁辐射”这样科幻级隐身性能的“虎”式武装直升机(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后顺利潜入位于西伯利亚的秘密基地,在盗取“黄金眼”卫星后成功全身而退,虽然之后凭借过人的谍报技能和强大的主角光环,由爱尔兰著名演员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扮演的詹姆斯·邦德再次大破反派阴谋,但是“虎”式在片中的表现也足以堪称惊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黄金眼》剧照,停放在“拉法耶特”级护卫舰后甲板的“虎”式,从外形上看该机更接近于UHT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黄金眼》剧照,渗透进入西伯利亚秘密基地的“虎”

大场面的背后自然是并不轻松的拍摄过程,由于片中有“虎”停放在舰艇后甲板上的情节,为了实现预期效果,剧组与法国海军进行了长时间沟通,最终让后者同意派出一艘现役的“拉法耶特”(La Fayette)级护卫舰与“虎”式一道参与拍摄,还允许《黄金眼》制片方在宣传中使用法国海军的标志。 由于“虎”并没有安装任何舰上起降所需的设备,而且当时该机尚未完成全套测试,以实机参与空中拍摄风险极大,因此该机的大量空中对战戏份都是通过电影特效技术完成拍摄的。考虑到当时电脑特效技术尚不成熟,因此绝大多数拍摄都是由缩比例模型完成的,这些模型由本片视觉效果总监德雷克·麦丁斯(Derek Meddings)领导的道具团队制作而成,不仅开模精细,有的还可以实现遥控飞行,通过后期处理足以以假乱真。不过在拍摄其中一段激战戏的前一天晚上拍摄现场周边降下大雪,积雪造成模型直升机难以正常飞行,最终在剧组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才得以成功克服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在上文剧照中出现的拍摄现场与“虎”式缩比例模型合影的剧组模型师尼格尔·布莱克(Nigel Blake)

令人遗憾的是,在本片拍摄尚未结束时麦丁斯就突然离世,剩余工作则由其团队成员完成收尾,这架虚拟“虎”也成为了他为电影艺术贡献的绝唱。

由于剧情环环紧扣,演员演技在线,《黄金眼》的全球票房达到了3亿5000万美元,在年度票房榜上名列第四,成为当时继《太空城》之后最成功的007电影。

《雷霆杀机》与《幽灵党》中的Bo-105

作为战后联邦德国生产的销量最大的机型之一的Bo-105也一直保持了在007系列中的上镜率纪录,根据统计,加上一般被视为外传性质的《007之巡航导弹》(Never Say Never Again)和《雷霆杀机》(A View to a Kill)以及《幽灵党》(Spectre),Bo-105共计在007系列电影中出场3次。

在1983年上映 《007之巡航导弹》中,由于剧情等因素,片中包括C-130系列运输机和B-1A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等在内的“大家伙”成为了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大杀器”,相比之下,Bo-105就只能算是个配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在《007之巡航导弹》中出场的Bo-105

在1985年上映的《雷霆杀机》中,Bo-105扮演追杀詹姆斯·邦德的“苏军直升机”一路飞越西伯利亚到达海岸边,在冰原上一路躲避的邦德最终使用一支信号弹发射器成功将其击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 由Bo-105扮演的“苏军直升机”正在飞跃一座冰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8. 被邦德发射的信号弹击落的Bo-105,可以看到爆炸的实际上是直升机模型

为了营造出逼真的效果,剧组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拍摄手段,在拍摄飞行戏时采用实机进行拍摄,而在爆炸戏中则采用缩比例模型,通过剪辑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拍摄效果。

而到了2015年上映的007系列电影《幽灵党》,由英国著名演员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扮演的詹姆斯·邦德更是将惊险进行到底。在本片开头,身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邦德在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的游行现场伺机捕捉暗杀目标,之后在使用MP-7射击未果,周围建筑物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凭借矫健身手及时躲避,一路跟随目标在宪法广场登上一架Bo-105,在机上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搏斗之后成功消灭目标,驾驶Bo-105消失在了远方。无论是从画面、音效上看,这一开头都水准上乘,在上映后为全片加分不少,收获了不俗的口碑。

当然,作为开头部分的高潮,在Bo-105上的搏斗戏拍摄难度不可谓不大。考虑到飞行安全和演员在机舱内外的安全,制作方米高梅公司可谓绞尽脑汁,除了精心设计飞行表演动作,还邀请专业特技飞行员参与表演,并且在拍摄过程中对演员(包括在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时使用的替身演员)也进行了特别保护,包括在打斗过程中使用保险绳以防高空跌落(保险绳被通过后期电脑特效处理后被“抹去”)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9. 开拍之前,正在检查Bo-105状态的技术人员和部分剧组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0. 拍摄现场正在Bo-105机舱外搏斗的两名替身演员,注意连接机舱和二人的保险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全方位营造出空中搏斗的惊险刺激,剧组除了在地面布置了多个机位外,还安排了一架法制“松鼠”直升机作为航拍机跟随Bo-105进行拍摄。为了兼顾拍摄效果和飞行安全,两机必须保持合适距离,这就对两机飞行员的编队飞行技术提出了相当大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 拍摄中的Bo-105和“松鼠”

在Bo-105的加持下,该片视觉效果再次刷新007系列电影纪录,而这也反过来给米高梅公司带来了滚滚而来的票房利润,该片上映后不仅在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一举夺得周票房冠军,最终票房更是超过了8.8亿美元,为007系列电影的卖座神话再添新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 在《幽灵党》中出现的“德国元素”并不仅仅是Bo-105,片中邦德前往山区搭乘的则是一架道尼尔Do-328JET支线客机

- 全文完,敬请期待下一篇!-

作者的其他文章可以从下方快捷进入:

‍‍‍‍‍‍

如果您觉得本站还不错,请扫这里关注、收藏、转发三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