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大家耳熟能详,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

这十位开国元帅,每一位都是为新中国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时至今日,我们后辈依旧对他们崇敬无比。

而在这份名单的背后,元帅们的排名就很有研究。

比如,这份名单是如何产生的?还有,名单中的排名顺序又是依据什么来确定的?最让人觉得疑惑的是,罗荣桓作为政工干部,不仅也被授元帅,并且,排名还在战功累累的徐帅之前,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然,我们后辈谈论这些,是在尊重各位开国元勋的基础上略作探讨的个人之见,完全没有任何对前辈们的不敬之意。

先来说说元帅的名单是怎么产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元帅名单是如何产生的?

对于十大元帅名单的产生过程,历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大多都含糊其辞,甚至有部分文章,以所谓“秘闻”、“幕后”之类的字眼来博人眼球,说什么是各方面利益权衡的一个结果,此种说法,完全是误导他人。

十大元帅的评选,关系到国家军衔评选制度的尊严,往大了说,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尊严,因此,怎么会以这种不庄重的方式产生呢?

况且,评选军衔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中央有严格的评选标准,符合标准就上,不符合就不上,简单而又认真,并不是谁想评就能评得上、谁不想评就能推的掉的。

换而言之就是,评选十大元帅也好,还是评选大将、中将乃至其他军衔,都是遵循了一定的标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章可循,也只有这样,方才能按此标准选出合适的人选。

那么这个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总结一下,无外乎就是三点:第一资历、第二职务、第三则是军功。

这三个标准,都是硬指标,一个不够格都不行,而其中,资历肯定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但同时问题就又来了,究竟是什么样的资历,才有资格参与元帅评选呢?

有人会说,要论资历,肯定是以参加革命的时间作为考量标准,而按此标准的话,那参加革命越早,就越有参选的资格。

是不是这样呢?答案是并非如此。

以罗荣桓为例,他加入我党的时间是在1927年,相比之下,黄克诚大将则是在1925年就加入了我党,但结果两人一个是元帅另一个则是大将。

同样在元帅中,罗荣桓也没有聂荣臻、叶剑英两位入党的时间早,但他却排在了聂帅、叶帅之前。

所以很显然,资历的评定,并非是越老越好,肯定是有另外一种时间线的划定,而这个时间线,个人认为,就是1927年。

为什么是1927年呢?如果熟悉党史的人就知道,我党正式成立的时间,是在1921年,标志性事件就是一大召开,但从1921年到1927年的南昌起义之前,我党是没有真正独立且正规的武装的。

而南昌起义的发生,是我党独立领导的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正因为如此,1927年南昌起义所发生的那天,即8月1日,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再往后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之所以说这些,就是因为南昌起义对我党的意义重大,因此也就成了考评资历的重要标准,尽管有不少开国将帅在南昌起义之前有过革命经历,但由于南昌起义这个时间线,之前的经历是不被计入资历考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标准确定后,下面就是第二个标准,即职务。

说到职务,自然还得说到我党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党大致是走过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

这三个重要时期,是职务考评的参照,但以哪个时期作为标准呢?如果仔细研究十大元帅的名单就会发现,这个标准是以抗战时期为参照的。

至于为何会说是以抗战时期为参照,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处在起步阶段,虽说已经有了自己的队伍和武装,但整个编制并不算太严谨,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人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因形势需要,不少人还身兼数职,这么考评起来属实有些不客观。

但抗战时期就不一样了,抗战时期我军因为整编,改编为三个师,只要担任过师长、副师长职务的,无一不是核心中的核心,并且能出任师长或者副师长,也是综合能力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因此,以抗战时期为参照,是最客观和科学的。

而十大元帅的的产生,就是遵循了抗战时期的担任的职务这个准则。

比如林总、刘帅、以及和贺老总,他们三位,分别是八路军115师、129师以及120师的师长能在当时担任师长,自然就具备的参选的资格。

至于罗帅、徐帅和聂帅,他们三人虽说没有担任师长,但却分别担任了三个师的副师长,如罗帅当时是115师代师长,徐帅是129师的副师长,而聂帅则是120师的副师长。

从这里就能看出,在抗战时期有没有担任八路军副师长以上职务的,是会不会被作为元帅评选的一个基本原则,有就参与评选,没有就不能参与。

这里就需要说的是,有部分人说,某将领其实是可以被授元帅的,但因为推辞所以才让别人有了机会,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还是前文说过的那样,没有担任过八路军副师长以上职务的,是不具备参选元帅资格的。

有人会说,除了这六位之外,其余四位包括朱老总、彭老总、陈老总还有聂帅,好像都没有担任过八路军副师长或者师长吧,怎么他们也成了元帅呢?

实际上很简单,先说朱老总和彭老总,他们二位是毫无争议可以参加评选的,为啥?因为当时八路军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便是他们二位。

而叶帅,则是当时八路军的总参谋长,因此,虽说他与朱老总、彭老总都没有担任师长或者副师长,但却是完全有资格参与评选的。

至于陈老总,他的情况稍微有些特殊,不过也不复杂,因为当时他是新四军的继任军长(前一任是叶挺将军),按级别来说,是与八路军师长对等的,自然同样也有资格参与了。

所以,这就是评选元帅的两项基本条件了,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那就参与评选,剩下的就是按军功大小来进行筛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排名顺序

十大元帅排名中,其实同样是有规矩在其中的。

这十位开国功勋,如果仔细研究他们在抗战时期的职务级别的话,就会发现,十个人其实是分成了四个不同的级别。

级别最高的,自然是在八路军中担任职务最高的,谁呢?答案是朱老总和彭老总。

他们两位,一个是总指挥,一个是副总指挥,因此,算是总指挥级别的,所以他们二位排在前两位是理所应当的结果,至于谁靠前谁靠后,当然是总指挥靠前,副总指挥靠后。

而总指挥级别之下, 便是师长级别,这里的人选,有林、刘、贺三位。

那么,这三位的排名顺序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既然三位都是八路军师长,且资历都旗鼓相当(这里说的资历是抗战期间的资历),那正如前文所说,只能用军功来对比了。

论军功,林总显然是要比刘帅与贺老总高,东北的战绩以及四野入关南下后的诸多胜利,都有林总的功劳在内,因此,从这一点来讲,他肯定要排在刘帅与贺老总前面,也就是十大元帅中第三的位置。

而贺老总,虽说在南昌起义时就已经是总指挥级别的人,但在抗战后期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贺老总主要是在后方工作,并没有机会展现出他的卓越军事能力,所以在战绩上就略显逊色了。

相比之下,刘帅在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绩,显然要比贺老总会高不少,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大别山,被毛主席赞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所以,刘帅与贺老总相比较,自然是应当刘帅在前,贺老总在后。

这么一来,十大元帅的前五位顺序就明确了下来,而他们五位之后,就是第三个级别,即继任师长。

继任师长中有两位,那就是陈毅和罗荣桓。

把他们二位排在林、刘、贺三位之后,原因就在于他们是继任的缘故,陈老总的前任是叶挺将军,罗帅的前任,而罗帅所在的115师,首任师长是林总,但1938年林总因伤离任,接任者乃是陈光,一直到1943年,罗帅才接任代师长一职。

但不管怎么说,代师长也是师长,不过肯定要在排位上排在原任之后的。

至于陈、罗二位谁在前谁在后,同样也是论军功说话,而在这方面,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华野司令员的陈老总自然是在罗帅之上,毕竟他是军事主官,而罗帅在解放战争时期,基本上是以政委工作为主。

所以,他们二位的排名顺序就不言而喻,肯定是陈老总在前,罗帅在后了。

这第三个级别下来,那就是第四个级别,即副师长级别,在这个级别中也是有两位,即徐向前和聂荣臻。

徐帅和聂帅排名靠后,并不是说他们的成就比上述几位低,相反,不管是徐帅还是聂帅,均有突出的贡献。

尤其是徐帅,他的军事能力,毫不夸张的说,不在彭、林、刘之下,放在抗战时期,理应是师长级别的人物,但由于当时编制实在有限,加上将星璀璨,所以,只能是委屈徐帅当一个副师长了。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徐帅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华,在山西恶劣的外部条件下,徐帅在最初手里兵力并不多,且还是以新兵为主,总而言之就是困难多多。

但即便如此,徐帅依旧化腐朽为神奇,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还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战的“临汾旅”,为最终的太原总攻,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徐帅的能力是相当卓越的,而他之所以在元帅排名靠后,主要是抗战时期职务的关系,并不代表他的战绩与能力就落后于他人。

而他和聂帅之间来对比,肯定是他的能力要强上一些,战绩也显眼不少,因此他在聂帅之前也是没有异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这四个级别,剩下的就是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级别,即叶剑英叶帅。

把叶帅单列一个级别,是因为他的情况稍微有些特殊,由于他总参这个职务的关系,肯定是有足够资格入选十大元帅的,但排在第几位就成了一个问题。

按上述的四个级别,即总指挥、师长、继任师长、副师长去看的话,叶帅不管是放在哪里都不太合适,首先肯定不能放在总指挥这里,而放在师长中同样也不行,毕竟他的的确确是没有担任过类似的职务。

而放在继任师长或者副师长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综合考虑后,也只有把他放在最后一位,当然,放在最后并不是说他的级别比副师长要低,而是他职务的特殊性而已,同样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叶帅的帅位是最稳固的,假如十大元帅有人落选,那也不会是他。

三、罗帅为何能入选

在前文的排位说明中,我们讲到了为何罗帅的排名会在徐帅之前的原因,也就是在八路军时期职务的因素导致,时任代师长的罗帅显然在级别上,要比时任副师长的徐帅高一些,所以罗帅就排在了徐帅之前。

但这里还存在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罗帅历来主要以政委工作为主,既然同是政委,且在资历上丝毫不逊色于他的邓公却落选了呢?

我们先来看看邓公在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时期的履历。

抗战爆发之初,邓公先是担任了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旋即在1938年1月,又担任129师的政委,与聂帅一起开辟晋冀豫根据地。

之后,他又分别担任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以及和晋冀鲁豫军区政委等职务。

仅是在抗战时期,邓公的履历就不逊色罗帅,唯一的区别,就是邓公没有担任过八路军师长或者副师长这样的职务。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罗帅去了东北,专职从事我东北部队的政委工作,而邓公这边同样如此,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的政委职务。

所以,就资历乃至军功而言,邓公显然是可以入选元帅的,但他为何没能入选呢?

很简单,因为十大元帅评选时,还有一个特殊的条款,那就是军队中的文职人员以及监国后,离开部队的人员不参与评军衔。

这条规定,是毛主席亲自定下的,并且他老人家也率先垂范,拒绝了大元帅这个最高军衔,而在他的示范下,其他人自然是对这个条款没有什么意见了。

这么一来,一直在军中担任文职的邓公,自然就不能参加评选了,不仅是他,周总理和刘少奇二位也不能参与评选,因为他们在建国后就进入了政府工作,没有在军队中。。

而再去看罗帅,他虽说长期从事政工工作不假,但却有个115师代师长的履历放在那里,因此这点就成了可以参选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于罗帅例子的,还有陈老总。

陈老总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已经离开部队到了地方工作,但他之所以能参选,一是因为他曾长期在新四军和华野中担任军事主官。

二来则是他是新四军的代表人物,除他之后包括粟裕,都不具备参选元帅的资格,所以陈老总便入选为十大元帅之一。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十大元帅的评选工作,涉及到国家军衔评选制度的尊严,是一件庄重无比且严格认真的事情,自然要有严格的标准,符合就上,不符合就不能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秘闻”之类,这种博人眼球的说法,完全是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