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宜宾市围绕产业设学科,引导在宜高校立足宜宾需求设置动力电池、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关联专业113个,实施供需对接人才培养计划,持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供给。
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庆介绍,近年来,宜宾着力补齐科教和人才资源不足这一制约发展的短板弱项,采取有力措施,将不断聚集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努力解决科教资源的有效聚集问题。2016年起,宜宾从无到有建起了大学城科创城,集聚欧阳明高等领军人才和硕博士专业人才1.6万余名,在大学城科创城周边建设高含金量的K12学校、三甲医院、大型购物中心、高铁站等现代化生活配套,紧邻教育科研功能区集中布局智能制造、汽车、先进材料等产业园,引进宁德时代、极米科技等一批站在科技创新前沿、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的头部企业,形成了“学、教、研、产、城”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努力解决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问题。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大力推广“校中企、企中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支持校企共建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271个。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四链”融合发展,设立3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和6亿元高校政策支持资金,人才安家补贴最高可达400万元。在政策的催化下,3万余名创新创业人才在宜领办创办丰川动力、英发德耀等科技创新企业,其中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已获得授权专利100余项,累计在宜孵化落地企业20余家。
努力解决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有效支撑问题。创新设立市委人才大学城局,统筹负责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和全市人才工作。在教育方面,围绕产业设学科,引导在宜高校立足宜宾需求设置动力电池、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关联专业113个,实施供需对接人才培养计划。
在科技方面,构建高能级平台梯次培育体系,加快建成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新兴产业研究院、光伏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在人才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联合引才与人才互聘工作机制,打造多层次、广覆盖、高韧性的全国引才网络和引才基地,让人才要素关键变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霞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文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