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华野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完全胜利。世人对此次战役的印象,多集中于粟裕惊世骇俗的指挥艺术,以及战争过程的激烈、惨烈与血腥。却很少有人关注到,整编74师多达1.96万人被俘后改造工作。
华野在吸引转化近2万人的俘虏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阻力,并不比战场拼杀容易。笔者细观华野编纂的对敌工作史料,惊讶地发现,对整编74师战俘的管理、改造,居然一直持续到1950年下半年,花了足足三年时间。
一、整编74师思想极其顽固
孟良崮战役,我军毙伤敌13000余人,生俘19676人,合计歼灭整编74师(含83师一个团)共32676人。生俘者加上受轻伤可治愈者,多达2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我军在作战中也出现一些战损,把国军俘虏兵补入我军正当其时。
1947年5月16日战斗结束之后,陈毅粟裕马上发布命令,将俘虏的整编74师官兵集中起来,进行教育改造,然后补入各个纵队做为基本兵员。
国民党军的王牌军真不是吹出来的,不仅战斗力强,思想上的顽固性也比一般部队强得多。消化改造整编74师俘虏兵,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
陈毅是个生性豁达开朗的人,在他看来,一个人打了败仗,那就该爽爽快快承认失败,接受敌方的处置。谁知对整编74师官兵进行登记的时候,报上来的情况令陈毅感到很膈应。
为什么膈应?隐瞒情况。
2万多人的俘虏,在登记其身份时,呈现出明显的“三少四多”:团营连各级主官少,政工人员少,特务人员少。反之,文书多,军需司务长多,军医多,后勤人员多。
各级主官、政工人员、特务人员都是国军的核心骨干,是主要责任者,残害解放军俘虏最多的也是他们,怕暴露身份后被报复。所以都改换了身份。改什么身份呢?如果自称是战斗兵,很容易就被分辨出来。
解放军士兵辨认国军官和兵有一个诀窍,一看体形二看食指三看脚板。官长大多肥胖,士兵多瘦削。士兵打枪扣扳机多,食指皮肤粗糙,官长手指多柔滑白晳。士兵走路多,脚板茧子厚,官长坐车多脚板茧子少。
为了隐瞒身份,官长们只好假称是文书之类的勤杂兵。
陈毅从1945年在山东作战时,就比较注重俘虏工作,曾在山东成立过解放军官训练团,改造了很多俘虏官长,对这种情况他自然也是应之有道。他先命令从74师已承认身份的10位校级军官中寻找突破口,问准身份后,让他们交待自己身边的军官去向,很快就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个重量级人物:整编74师的人事科长。
这个科长对全师连以上军官差不多都能说得上名、对得上人,从他入手,便可揪出隐藏在人群中的国民党军官。
这个科长是个软骨头,长期在机关工作,掌握着绝大多数团以下军官的晋升、任用之权,油水厚,地位高,是享受惯了的人。一般来说越有权有钱有地位的人越怕死,此位人事科长比一线的团长营长们软得多。陈毅告诉保卫部门的同志,如果他不交待,可以稍微上一上“手段”。
所谓手段,就是吓唬吓唬。国民党军那边对待解放军俘虏动辄施以大刑,这个科长自然是知道的。保卫部的同志审讯他的时候,故意透露如果不交待就如何如何,做出一副马上就要上大刑的样子,那位科长马上就招了。其实哪里会打呢,我军政治纪律里有明确的规定,不准打骂体罚俘虏。
就从这个人事科长开始突破,华野保卫部门识别出全部连以上国军军官,随后做到了进一步精准定位,揪出了那些隐藏身份的军官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