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何国际海岸线领海被设定为12海里?这一规定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脉络?当我们谈及领海,思绪不禁飘向那遥远的中世纪。那时,海权的概念尚如嫩芽初露,人们对这片浩渺的水域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海洋的权益逐渐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历史的舞台上,西班牙曾在1566年提出过所谓的“视野说”,它如同一个霸道的宣言,宣称目力所及之处皆为己有。然而,这种以目力为界的逻辑显然难以服众,因为它忽视了公平与正义。

随后,历史的洪流中涌现出了更为理性的声音。1756年,“3海里原则”应运而生,它象征着沿海国家对海域管控的初步尝试。然而,这一原则如同一个谨慎的试探,虽迈出了一步,但似乎并未能满足大国们对于海洋权益的渴望。

最终,在历史的抉择中,苏联这位大国领袖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方案——将领海基线设定为3至12海里。这一提议如同一位智者的裁决,既考虑到了沿海国家的安全需求,又兼顾了国际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最终,经过各国的协商与妥协,12海里领海基线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了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基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当时的海岸炮的射程范围也刚好是12海里。毛主席用1958年的炮击,强行让12海里的规定生效,这一炮打出了国威,更打出了12海里这个国际海洋法的新规定。

如今,当我们站在时代的交汇点上回望过去,不禁感叹历史的智慧与力量。12海里领海基线的确立,不仅彰显了人类对海洋权益的尊重与追求,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公平、和谐的海洋世界。

国际海岸线领海为何是12海里?那么这又约等于多少公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问题的答案,即12海里领海基线,约等于22.224公里。这一具体的数字,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各国对海洋权益的尊重和维护的象征。

领海是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在领海内,沿海国享有属地管辖权,对领海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领海基线则是沿海国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水,基线向外海一侧依次是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

12海里领海基线的确立,对沿海国家来说,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大的海洋权益保护空间。同时,这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海域划界准则,有助于减少因海洋权益引发的国际争端。

然而,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资源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因此,各国在享受领海带来的权益时,也应承担起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这片蓝色家园,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