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1946年拒蒋介石自由条件,坚守西安事变真相,被囚禁至1990年。其一生经历东北少帅到长期囚禁,成20世纪中国传奇人物,晚年获历史公正评价。
1946年,贵州桐梓有个很幽静的院子,奉系的老资格人物莫德惠兴高采烈地去探望被软禁着的张学良。莫德惠激动地说:“汉卿啊,你马上就要自由啦!”张学良一听,立马精神一振。可是呢,蒋介石提出了三个条件:否定西安事变最初的想法、交出来“九一八”之前的密电、到国外去定居。就这么着,曾经在东北威风凛凛的少帅张学良却给拒绝了。张学良为啥要放弃这个难得的自由机会呢?这背后到底藏着啥隐情呢?这就得从“九一八事变”讲起喽。就因为这个决定,张学良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还一直被囚禁着,直到1990年才真正重获自由。
一、张学良:从权势人物到阶下囚徒的人生转变
张学良有着非凡的家庭背景。
“九一八事变”和不抵抗政策
西安事变,软禁生涯由此开始。
二、蒋介石提出的“自由条件”
1946年,莫德惠带来了释放的消息。
蒋介石所提出的三个条件。
政治目的背后的条件。
三、深层的拒斥自由之因
不想否定西安事变的正义性。
不接受为蒋介石的政治意图效力。
秉持个人信念,担起历史责任。
四、长久的囚禁与最后的自由
继续过着被软禁的日子。
1990年才真正获得自由。
晚年时对历史的回想与思索。
1946年的时候,张学良咋就放弃了蒋介石给他自由的机会呢?这里面是不是有啥不能说的事儿啊?
1946年的时候,贵州桐梓有个很幽静的小院儿。奉系的老资格人物莫德惠啊,兴高采烈地去探望被软禁的张学良。他对张学良说:“汉卿啊,你马上就要自由喽!”张学良一听,立马精神一振。可是呢,蒋介石提出了三个条件:不承认西安事变的最初想法、交出来“九一八”之前的密电、到国外去定居。这曾经威风凛凛的东北少帅,却一口给拒绝了。张学良为啥要放弃这好不容易才有的自由机会呢?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呢?这事儿啊,得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说起。就因为这个决定,张学良在往后的几十年里,还接着过着被囚禁的日子,一直到1990年才真正得到自由。
东北少帅:从荣耀之巅走向囚徒生涯
1928年皇姑屯那事儿,张作霖丢了性命。张学良冲破层层阻碍,总算登上了东北最高统帅的位子。这年仅27岁的少帅就这么满怀热血地开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仅仅三年的时间,张学良的权势就攀升到了顶点,南京四中全会上他所受到的待遇就是最好的证明。江里有军舰护航,两岸礼炮同时鸣响,蒋介石给他的礼遇那可是相当的高。
1931年的时候,日本的狼子野心慢慢暴露出来了。张学良好几次都向南京政府发出警报,盼着能得到军事上的援助呢。可蒋介石那时候正一门心思围剿中共红军呢,没把日本带来的威胁太当回事儿。
蒋介石呢,不止一次地告诫张学良可别莽撞行事,八月的时候还发出了挺有名的“铣电”呢,让东北军不管碰到啥挑衅都不许还手。就在“九一八”事变的前夕,蒋介石居然在石家庄火车站亲自下了“不抵抗”的命令。
张学良遵照这个命令行事,于是日军只用了短短四个月就把整个东北给占了。东三省这一沦陷,张学良就被人叫做“不抵抗将军”,民众都把满腔怒火朝着这位年轻的少帅撒去了。
1933年的时候,蒋介石给了个暗示,张学良就被迫下台了,成了“九一八事变”的替罪羊。不过这可不是事情的结尾,日军一个劲儿地进逼,蒋介石又消极抗日,张学良心里的不满也就一天比一天多了。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搞出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大事——西安事变。这一场“兵谏”呢,虽说让蒋介石答应了联共抗日,可张学良也因此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马上就下令把张学良和杨虎城给抓了起来。杨虎城被关在监狱里,张学良呢,他是被软禁,和杨虎城比起来,张学良的软禁环境那可真是很不错。他被安排住在风景挺好的招待所里,有专人伺候着,还可以看书看报呢。
可囚禁的地方老是随着战局变来变去,从南京挪到奉化,又从贵州转到安徽,接着是沅陵、桐梓。这位曾经在东北威风八面的少帅,就这么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被囚禁的日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