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杰地灵、医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彪炳史册的医学大家,他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他们所具有的崇高职业精神,对当代医学发展、医德医风建设亦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2023年7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全省卫健系统医德医风宣传教育,推进全省廉洁医院文化建设,福建省卫健委开展《闽医精诚》文稿征集工作,组织相关单位、作者深入挖掘、整理一批闽籍历史名医的医德医风故事,收集文稿22篇、近10万字,图片100多张。
2024年6月出版《闽医精诚——福建古今名医传略》,作为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医德医风教育和“四下基层”学习材料,在全省卫健系统进一步树立“展仁德风范、护百姓健康”良好医者形象。
“健康福建”微信公众号开设《闽医精诚》专栏,分期讲述22位医者仁心的动人故事。
当白天的喧嚣归于平寂,门诊大楼静静矗立于浓重的夜色中,同事们看到慕容慎行教授的诊室依旧灯火通明,在夜色中坚定、光明而温暖。
——题记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普通门诊室里,曾经,每周三都有一位老医生,常常从早上8点一直坐诊到凌晨一两点,问诊时慢声细语、神情专注,即便病人已经起身走到门口,他仍事无巨细地嘱咐。他的行医风格,让每一位前来问诊的病人念念不忘。
这位老医生,便是福建省神经学科创始人之一——慕容慎行。
2018年10月16日,慕容慎行因胆管细胞癌医治无效,在福州与世长辞,享年84岁。送别那天,数百人为他送行。在家属介绍慕容慎行生平过往时,来者无不掩面而泣。有网友送上挽联:“世间再无慕容,我辈仍需慎行。”
2018年10月29日、11月1日、11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党委、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党委、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相继发出向慕容慎行同志学习的号召,学习他的“—个品格、四种精神”。
究竟是怎样的一生,才会如此被人缅怀?
我是谁?为了谁?这个困扰每个人的终极命题,一位大医用一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 慕容慎行带领着福建医科大学学生宣誓。图片来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01
患者最好找的“神医”
祖父行医救人,他心生向往。从此,这世间便多了一名好医生。
慕容慎行对病人负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时刻把病人挂在心头。他的名气大,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多,求诊的患者扛着睡袋在医院走廊里通宵排号,但他们却说,慕容慎行是最好找的 “神医”。
在大家眼里,慕容慎行是一个“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的医生,所以,那些排不上号的患者,就会守在诊室外、病房里、电梯间“求偶遇”,往往都能达成所愿。如果有患者打电话向他求诊,他也总会提早赶到约定的诊室门口,他说:“我等一等没关系,不能让患者等我、找不到我。”“我不在乎为病人看病到半夜,我可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 慕容慎行在查房,为病人检查。图片来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附一医院门诊大楼416诊室是慕容慎行每周三固定坐诊的地方,他在生命的最后十六个春秋,一直在那里为病人看病。一些外地患者、病情比较急的患者,慕容慎行无论多晚都会加号看完;早上半天的门诊,他看到凌晨两点。
2014年底,慕容慎行因过度疲劳在家中跌倒后脑出血。康复期间,他每天都会到家楼下的篮球场健走。篮球场和医院挨得近,有患者认出他,向他求诊,他欣然接受。这件事传开后,越来越多的患者闻风而来,而慕容慎行索性把篮球场当成了特殊的诊室,从不让患者失望而归。
慕容慎行对每位病人都非常负责,初诊检查基本都要半个小时以上;急病患者、外地患者、老年患者、残疾人等病人需要做影像检查,他担心患者找不到路,约不到号而耽误诊治,就亲自带他们去约号。
神经科老年患者较多,他让病人取药后要返回诊室,他再向病人仔细讲解每种药的作用、服用方法,还会让病人复述一遍,以确保病人听懂了。有时病人取了药没再返回诊室,他就安排学生给病人打电话交代用药注意事项。
2018年7月,慕容慎行因胆管细胞癌晚期住进了病房。有一天,意识已经模模糊糊的慕容慎行,突然一直往自己的口袋掏东西。看护人员问他想做什么,他说:“你帮我拿100块钱买些肉包,分给诊室外面的病人和家属吃吧。他们一大早就在这里等我,现在肯定还饿着呢。”关爱病人至此,令人无比动容。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视病人如亲人。”在一生的行医生涯中,慕容慎行始终秉持一个信念:“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首先是关爱。”
◇ 无论掌握了多高的技术、赢得了多高的荣誉,慕容慎行始终秉持一个信念: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首先是关爱。图片来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02
“做慕容老师的学生,很幸福”
慕容慎行曾说,他一生最喜欢三件事,一是给病人看病,二是看医学类的书,三是给学生和年轻的医生上课。
虽然早已经是公认的福建医学界泰斗,但慕容慎行坚持给福建医科大学的本科生上《神经病学》总论的课程,一周两次课。除此之外,他每年都会给医院低年资医生、进修医生、规培生、医学生讲授神经系统解剖和定位性诊断的课程。
慕容慎行的一生始终处于神经内科的发展前沿,但在学生们眼中这位老先生却十分朴实、接地气。
◇ 慕容慎行教授为医学生授课。图片来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学生们私下里说,慕容慎行上课是有绝技的,叫“慕容三式”。
第一式:手绘挂图式。每次上课前,慕容慎行都会提前来到教室,将亲手绘制的“挂图”挂满黑板的四周。他把枯燥难懂的专业知识揉进这些手绘挂图中,让学生们看了一目了然。
第二式:口诀式。慕容慎行善于将生涩的知识点编成口诀、顺口溜教给学生。比如教科书上对“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描述是“上肢或下肢肌张力障碍,常有异常姿势或步态,症状具有昼夜波动性。”慕容慎行仅用十个字:“早上人骑车,晚上车骑人”,就把一个白天行动正常、晚上却沉重得像扛着自行车的患者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还有“—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等,这些查体口诀就像乘法口诀一样,学生们都烂熟于心。
第三式:模仿式。比如讲解帕金森病的时候,慕容慎行会模仿病人的慌张步态和前倾姿势;讲解三叉神经痛的时候,他会龇牙咧嘴地模仿病人的痛苦表情。夸张的肢体表演,每每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但就在笑声中,诊疗要点不知不觉就已深深刻进大家的脑海。
“我将把我毕生所学的知识都传授给你们。”身为师者,慕容慎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半个多世纪从医执教的所学、所知、所悟教给学生和身边的人。
◇ “我将把我毕生所学的知识都传授给你们。”身为师者,慕容慎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半个多世纪从医执教的所学、所知、所悟教给学生和身边的人。图片来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对于自己的弟子、学生,慕容慎行除了“授业解惑”,也不忘给他们“传道”:“医生和患者之间,本不该有矛盾——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共同的敌人,始终是疾病。”
慕容慎行不仅传道授业,更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师德的榜样。2009年慕容慎行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获奖励轿车一辆,他将轿车转让款24万元全部捐赠给福建医科大学,设立了“育才奖学金”。
慕容慎行独特的教学风格与高尚的师德给学生们留下永远的记忆。在福建医科大学一届届学生当中,接力传递着这样一种共识:“毕业之前,要去听一次慕容老师的课。”“做慕容老师的学生,很幸福。”
03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熟悉慕容慎行的人都知道,“忠诚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位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内心真实的流露。
17岁时,慕容慎行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建医学院医疗系。1953年,也就是大三那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校园到工作岗位,他始终铭记着共产党员这个身份。工作再忙,他也一定会准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当他病重时,他已经无法清晰地辨认每一个人,可当支部收党费的蔡乃青同志走到他面前,他却清楚地认了出来,还问:“我是不是该交党费了?”因为病痛折磨,他的情绪变得十分焦躁,但是只要看护人员说“组织要求你好好卧床休息。”他就能安静下来。
作为一名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慕容慎行的党性原则已经深深扎根在他的心底,植入他的灵魂深处。
自从医以来,慕容慎行就坚决拒收红包,一些病人家属便转而送锦旗。即便如此,他也认为是极大的浪费,若事先得知,必坚决劝阻。碰上一些已做好送来的,他也从不张挂。
在慕容慎行身上,有着老一辈知识分子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1977年7月至1979年12月,慕容慎行作为福建省第二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队员赴塞内加尔,并以优秀的工作业绩获评全国援外战线先进工作者。
2018年,慕容慎行因晚期癌症住院治疗。其间,医院为他安排输入白蛋白营养液。慕容慎行经常叮嘱护士,不要把白蛋白用在他身上,要留给其他更需要的病人。
他曾说:“我是一名医生,一名老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的信念,我要与时间赛跑,用有限的生命去为病人服务。”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行医63年来,他把“为人民服务”这句口号,融进了自己的生命里,融进了一次次的深夜门诊中,融进了一句句对患者的殷殷嘱托中。他心中的信仰之光,不仅照亮了自己的人生路,也温暖了与他有过接触的每一个人。
04
这世上哪有什么“超人”,
只是他的努力超乎常人
在很多人眼中,慕容慎行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天才,数百页的经典教材《神经病学》,他几乎完全能背下来;病床上每一位病人的情况,他每次查房都了如指掌。
曾有人问慕容慎行诊断准确率为何会这么高,他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比别人认真罢了。”他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工作和学习上,十几平方米的书房里摆满了医学专著。
在慕容慎行的书桌上,还放置着一摞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病人的信息:某某患者、几时就诊、病情如何、家属电话。
每周五是慕容慎行大查房时间,查房时会有研究生跟随学习。因此,周四晚上慕容慎行都要看资料到一两点。病床上每个病人的病情、书籍中对相关疾病的记载他都会记下来,第二天查房的时候,再一个个讲给学生们听。慕容慎行说,“我一个人就是不睡觉地看病又能多看几个呢?但如果我把我的知识教给十个人,就放大十倍,教给数十个人,就放大数十倍。”
几十年来,他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其中尤以肌肉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从1985年起,他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进行研究,为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进行上述研究的同时,他还开展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相关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他又把目标转向一种可以治疗的神经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的研究。历时10余年,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高端学术杂志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结语
自从医以来,慕容慎行拒绝过无数红包、礼品和锦旗,唯独不会拒绝学生塞给他的可乐。在他还能站在三尺讲台授课的年月,人们常常看到,学生们围着他聊天,他会打开瓶盖抿上两口可乐,眯起眼,咂咂舌,享受得很。
2018年8月17日,首个“中国医师节”前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慕容慎行举办从医从教62周年庆祝活动,他的学生从海内外赶来,许多他救治过的患者也从各地赶来。
这一天,慕容慎行醒得特别早。“我们把他身上的管子都拔掉,请他坐在轮椅上。但他一直坚持要站起来,就像之前给我们上课那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林艾羽说,慕容慎行这一天状态出奇好,上台之前还很兴奋地提出,要喝一点可乐。
这一天,他喝下了85毫升的可乐。在师生、亲友的搀扶下,他颤巍巍地走向讲台。但这一次,他在台上说了不到2分钟,身体就坚持不住了。转身离开的身影,满是不舍。我们从一段当时录下的视频中听到,离开之前,他说:“我还要站着,讲100分钟。”听者无不潸然泪下。
慕容慎行曾说:“世界上没有什么职业能比消除他人病痛更加神圣、更加崇高,没有一种职业能比守护他人健康和生命更加博大、更加伟大。在我默默坚守并为之奉献了一生的医疗事业里 ,我收获了无数真诚的感激。今生,我选择了神圣的医疗事业,无怨无悔。”正是这个信念,让他把治病救人作为毕生追求,用仁心仁术托举起了无数病人健康的希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期人民健康卫士、人民教师、共产党员的时代凯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宣传部综合)
来源:省卫健委宣传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审:孙永杰
二审:黄新珠
三审:宁永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