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看书,就能打败病痛。多看看书,就能重新发出光。”退休后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后行动不便。最初,沉默是她对疾病的武器,但多少透漏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悲壮——沉默时间长了,就会郁结更多的病痛,如此循环,健康每况愈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自从看了电视剧《遍地书香》之后,母亲有了自己的图书角,也开始陪着孙女写简单的诗歌……一家人其乐融融、岁月静好,幸福就是那么简单。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从家中的图书角,走进图书展,走进经典的中国,视野进一步开阔,心境也自然更加澄澈。11月15日,2024烟台市全民阅读大会在莱山区图书馆举行,“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烟台巡展作为此次大会的重点活动也在大会上同步启幕,市民们得以近距离见证中华文化在古籍经典中的生动呈现。

《永乐大典》囊括了大量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文献。不容错过的是,本次巡展就特别设计展示了大典中有关于古代烟台地区的历史内容。自春秋战国以来,烟台就地处中国南北航运要道。作为东方海上交流的重要口岸,成为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地的文化纽带,丰富了其人文积淀与历史内涵。本次展出的记载唐代时期烟台区划变迁的《永乐大典》“唐”字册、体现唐代烟台作为朝鲜半岛交通要道的“辽”字册等内容,不仅让观众能够追溯烟台的文化源流,也使现代烟台的居民能够在地域与文化上寻找到自豪感与认同感。

在这里,阅读已经从治愈个人之伤痛上升到探寻一座城的历史、共创一座城的未来,人生的视野和高度都在自觉中得到了升华。往更深处追溯更高处攀登,我们有幸遇见了“甲骨文”。

“一片甲骨惊天下”。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药材“龙骨”上,发现了一种神秘符号,这就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当学者罗振玉初见甲骨,既惊且喜下发出的感慨,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心声。此后,一代代甲骨文研究者上下求索,为破解古老文明密码而矢志不渝。

汉字之源,传承中华基因。烟台一直高度重视王懿荣文化的研究传承工作,先后建成了王懿荣纪念馆、王懿荣甲骨学研究会、甲骨文研究所,设立了王懿荣高级中学、王懿荣小学、王懿荣文化广场,开展了王懿荣文化专门研究、甲骨学专题研究等活动,不仅让王懿荣精神积淀在烟台群众的血脉里,融入烟台的城市品格,更让王懿荣走出烟台,走向全国,被公众熟知,被历史铭记。

从学校、研究所走向智慧城市、和美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是推进全民阅读事业的必答题。城市书房,是市民百姓向往的文化休闲和求知求美的空间载体,烟台市城市书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10月,烟台市已建成覆盖全市县区的城市书房45家,总建筑面积11856平方米,总藏书24.33万册,外借册次20.44万册,日均开放不少于12小时,累计接待读者130.04万人次,办理借书证18821张,累计举办读书会等活动次数3034次。

从智慧城市到和美乡村,“乡村书屋”书香溢田野。“不忙时来这里看看书,学习科学种田、养殖方法,对我们很有帮助。”烟台黄渤海新区图书馆在潮水镇打造的首个“乡村书屋”,可以同时容纳二三十人阅读,就建在村委大院,便于村民在农忙之余阅读。图书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涵盖养殖、农业种植、文学、养生等,可满足各年龄段村民的阅读需求,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注入书香。“乡村书屋”还带动村民兴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农耕的热潮。

在这里,我们懂得,全民阅读之“全民”要解决的就是全覆盖、均等化、可及性等问题,进而满足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特征之下公众的现代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鉴于此,全民阅读要打破个人阅读空间的隔阂,要破除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壁垒,也要打通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通道。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形成全民阅读的习惯、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

回到“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烟台巡展活动。看,“汉服打卡”让观众穿越时空,以汉服装扮留影;“古籍拓印体验”则让市民亲手触摸经典,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古籍鉴宝”与“专题讲座”深入讲解典籍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知识体系,为大众了解珍贵典籍文献的价值和历史意义提供了更多维度……没错,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绝非偶然,我们的文化唯有“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才能真正成为滋养社会发展的力量。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