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警臭氧超标到执法人员上门精准溯源,重庆九龙坡生态环境局在一次实战中仅用时1小时8分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速度,诀窍就是打造数字生态“超级大脑”,让数据“多跑路”。
12月16日,在重庆市生态环境智慧执法暨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试点现场会上,由九龙坡打造的全市首个生态智治一体化平台——“数字生态大脑”正式亮相。这颗“超级大脑”并不简单,承担着两项全国试点任务。
九龙坡区打造的“数字生态大脑”亮相。
正是因为这颗“超级大脑”非同一般,九龙坡区在9月和11月分别入选全国生态环境智慧执法试点、全国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试点,目前是全国唯一的“双试点”单位。
这颗“数字生态大脑”到底有多“聪明”?现场执法人员讲起了两个案例。
两个月前,“数字生态大脑”自动推送歇台子空气质量站点超标50%预警,首要污染物为臭氧。通过“污染溯源”功能一键溯源,自动生成污染源列表显示5家疑似度较高的企业。经人工线上研判,“活性炭监管”板块中发现其中两家企业存在活性炭超期未更换预警,疑似超标排放VOCs废气导致臭氧浓度过高。
参会单位现场观摩数字生态大脑实战实效成果。
随后,大气科推送环境问题线索至执法支队、监测站、渝州路街道环保办。执法和监测人员抵达现场对两家企业进行核查,将活性炭放入水中无气泡产生确认已失效,再利用快检设备对其烟道排口进行测量,发现其VOCs浓度超标。企业立即关闭涉气生产线,更换活性炭确保臭氧数据下降至正常水平。
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发现异常到现场精准溯源,前后耗时约1小时,比起过去靠人工现场排查效率大幅提升。据统计,“活性炭监管”上线以来发现并整治预警事件751件,高效助力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
“我们的智慧执法探索在全市来说要快一步!”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政委马华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试点内容主要聚焦线索发现、电子取证和案审三个环节的探索。
这个“超级大脑”还曾通过两条预警信息,帮助执法人员发现一园区污水处理厂人为干扰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执法人员甚至通过其中的“数智执法”应用启动立案,生成行政处罚文书,自动计算行政裁量金额。
为让非现场执法精准高效,九龙坡区探索构建了5个生态环境大数据模型,通过单模型智算和多模型协同筛选,如同为“数字生态大脑”装上一双“火眼金睛”。
这些都是该区一体推进生态环境执法和监管数字化转型的成果。记者现场了解到,“数字生态大脑”作为全市首个生态智治一体化平台,整合该区历年分布建设的10余个感知系统共2071个感知点位,初步构建起“空、天、地”多维度的一体化生态环境感知“一张网”,集成“数智执法”“数智应急”“数智蓝天”“数智碧水”等10个核心业务,打造“生态环境线索发现一件事”“扬尘一件事”“活性炭监管一件事”等N个场景应用实战实效。
目前,“数字生态大脑”和智慧执法的核心业务数字化率达到80%,业务流程压缩30%以上,执法流程时长减少60%。同时,以此实现了环境违法线索全天候密切监视、非现场精准识别、全流程闭环管理,环境污染溯源精准性和时效性提升70%,非现场线索发现同比提升50%,已智能生成执法线索70余条,执法立案查处46件。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