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美术报》社
申报单位
京徽画院
学术主持
陈明
展览时间
2024年12月18日—12月21日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开幕时间
12月19日15:30
前 言
人在山水间,山水是人在造化之间精神的延续。山水画是寄托感情的诗篇,承载了艺术家内心对生命的理解。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象”“以形媚道”等观点,把山水画的本质提高至“道”的高度,对后世的审美活动和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心象媚道”是通过内在心灵的构建来符合道的要求,并将其传递出来,体现了山水画的本质,既是周松竹之前作品的主题,也是她的创作状态。本次展览的主题是之前的一种延续。
在当代多元语境中,作为创作个体对传统的哲学观念、各自的文化结构与认识方式,包括对人文精神的理解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如何以当代的视角因心造境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面对山水画,人们首先会受到一些先验性的认知与审美标准的制约;但这个时代的人每天接受着海量的信息与图像,人们将不再满足于那些习以为常的认识和以往的视觉经验,从而陷入另一种思考,画家和观者如何重新获取一种视觉和心理的满足。
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及其延续性建立,以及验证各发展阶段里此种延续特质之显现值得当下创作主体重视。人作为本体,其内心有无限的延伸空间与表现能力。正如一些抽象绘画,在画面中放弃了人们熟悉的具体内容和情节,突出运用纯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节奏等抽象的内容。相反,古代传统山水画从内容到形式面对当代人的心理应该是逝去的风景,无论哪种技法似乎从当代意义上都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迷雾,犹如我们看宋画时那种做旧般的效果。那种经过时间而滋生的沉稳是无法取代的时代经典,而在当代值得反思的则是冷静后如何将过去的艺术形式画上一个句号,或是在此之前再加上一个逗号,那么在艺术形式上是否可以采取理性的方式表现内心的感受,营造一种境界?
松竹始终保持着清灵空淡的心境,感受自然的那份深沉与寂寥,体现出她对传统哲学的理解。她的画面立足于传统笔墨,墨色要么深重晦暗,要么淡墨清岚,注意墨气与韵味,以笔墨生出画意,如随风而起,随水而流,无为之中见真章,使之更接近生命节奏的核心。从“心象媚道”系列又延续到“夜静空山”系列,作品呈现出气韵清冷秀媚,寂寂疏林,山静水止,云停风歇,似时空的永恒,通过笔墨外延构成新的图式,在图式上吐故纳新,画面中间保留了向传统山水文化的敬意和对古法笔墨的深切眷恋,而外沿溢出部分则明显流露出她的心路所指和思想意念!利用形式语言对人的知觉产生的影响,像设计一样重新构造一种视觉形式,使之更为理性,更为耳目一新。她的夜山水作品,在艺术观念和作品形式上已经走入水墨当代探索的先行行列,作品概念和个人理念的运用在哲学性和美学价值的追寻上超越了时间和现实的距离,寻求的是人类的终极问题——永恒的宇宙观,这也是展览主题“心象媚道”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 陈明
艺术家简介
周松竹,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江大学书画院(北京)院长。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教育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人才(二类),主持2024年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在《人民日报》《文艺研究》《美术》《美术观察》《艺术百家》《文艺理论与批评》《艺术工作》等报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作品,并出版专著《周松竹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收藏。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编辑 | 刘 晶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