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月,我国正式实行军衔制。 同年9月底,在北京怀仁堂也举行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大授衔仪式。
坦白讲,这次授衔不仅仅是对各位将领军衔的评定,还颇有一丝丝论功行赏的意思。
而为了授衔,就连毛主席都感叹到“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不过也有很多高风亮节的同志,一如毛主席、周总理、邓公等人就没有选择参与大授衔。
作为四大野战军的重要一支,二野的三号人物张际春同样缺席了大授衔。不过他的缺席却是毛主席“有意为之”,在看到授衔名单内有张际春时,毛主席划掉了他的名字,并表示此人不能授衔。
毛主席为何这么做?
张际春的老家是湖南宜章县,算是主席的乡党。因为家庭条件还算宽裕,所以他接受了系统的教育,考入了湖南第三师范学校。
在校读书期间,他聆听了毛主席的演讲,于是决心投身到斗争中,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
到1928年,经历了几次斗争失败后,他决定投笔从戎,参加了湘南起义,跟随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
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师后,他在部队里主要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经常深入到战士中间,与大家伙谈心,提高了大家的凝聚力,部队战斗力显著增强。
毛主席对此十分满意,因此在1930年,毛主席推荐他担任了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处处长职务,没过多久又去红军师担任师政委,在实战中锻炼了政治工作能力,成为了一名能文能武的优秀干部。
两年后,他担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当时根据地非常困难,但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为了团结大伙一起奋斗,他主办了《战士报》,借助该报纸把毛主席的战略思想传递到了广大基层指战员和战士们心中。因此毛主席十分器重张际春,很多人都认定他是毛主席的追随者,所以在毛主席受到“左倾”路线拥护者们排挤的时候,他也受到了打击。
到1935年的时候,张际春去红军大学担任政治部主任教员。
当时张国焘正准备带领红四军南下,在部队内部制造分裂,要成立第二中央。张际春对此坚决反对,听到红军大学的学员们也支持张国焘后,他把大家叫到一起,讨论为什么北上才是正确路线。
后来张国焘南下连续碰钉子,被迫转而北上,期间为了解决部队吃饭问题,张际春带领战士们去少数民族地区筹粮。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和少数民族的同胞们好好沟通,千万不能制造矛盾。为此,张际春多次将指战员们召集起来,共同开会讨论如何才能和少数民族处理好关系,不停地总结经验,既要宣传红军的理念,同时也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和生活习惯。
虽然筹粮队筹措到的粮食不算多,但也解决了一部分军需。到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的时候,张际春被调到抗大担任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
为了鼓励年轻干部们,他一点官架子都没有,经常和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军事,聊一聊井冈山的故事,很多年轻军官都特别喜欢和他聊天,亲切的喊他为“老妈妈”。
抗日战争打响后,他担任过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长期担任组织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凭借出色的政工组织能力,被任命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地位仅次于刘伯承和邓小平。
后来野战军改为第二野战军,他可以说是二野的三号人物。在1947年11月,二野面对很大困难,没有过冬棉衣。关键时刻,他决定改变思路,把部队里会弹棉花和裁缝衣服的人挑选出来专门成立了几个裁缝铺和服装厂,全军大动员做棉衣,仅用半个月时间解决了野战军的过冬难题。
到1949年的时候,张际春参加了渡江战役。全国解放后,张际春在西南军区任要职,稳定了西南地区局势。
毛主席对他的工作非常关心,在1954年,安排他回北京在中央宣传部任职,并单独和他见面,鼓励他干好宣传工作,这时候,他其实已经脱离了军队系统。
到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按照规定,如果在部队已经没有职务,是不能参加授衔的。
但张际春的资历和功劳在,因此还是入选了拟定名单。而在毛主席看到名单中有他的名字后,选择了划掉,并表示“此人不授衔”。事后周总理专门去问他的意见,他表示服从组织安排,尽显高风亮节。
特殊时期到来后,他受到很大冲击。
1968年,病逝,终年68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