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春艳

“到底是专业出身,脑子活,点子多,用智能化手段解决了班组不少安全隐患。”在河南豫光锌业有限公司锌业一厂焙烧班组,提起90后安全员卢俊锋,班组同事牛克强由衷地夸赞道。

其实,卢俊锋刚开始干安全工作时,大家都不看好他,因为他一脸学生气,看起来没有一点“安全震慑力”。但时间久了,大家发现这个戴眼镜的斯文小伙“有两把刷子”。

卢俊锋学的是安全工程专业,进入班组当上安全员之后,他特别有心,遇到问题时,不满足于治标不治本地解决问题,而是喜欢摸索快捷高效的创新路子。

比如安全培训,他不搞眉毛胡子全员抓,而是积极构建“3+N”安全培训体系。首先建立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3类关键人群的一级电子教育培训档案;后又延伸辐射到“N种人”——新入厂员工、作业负责人、违章人员以及临时性外来人员等。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立不同的培训课题和内容,特种作业人员重点学特种设备专业安全内容,新入厂员工主抓初级安全知识和危险源学习,大大提升了培训的有效性。

外来人员流动频繁,不确定因素多,安全管理难度大。为此,卢俊锋摸索建立了微安全入场教育及外包作业功能模块。外来人员只需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培训,不但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而且实现了外来人员全流程安全信息化应用管理模式。

为重拳打击检修现场的“三违”现象,卢俊锋积极引进安全技术监管模式。在关键检修风险点安装“天眼”,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此举不但强化了过程信息采集,固化了违章作业证据,而且减轻了“人盯人”的管理负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管安全让卢俊峰渐渐尝到了甜头,他更加开阔思路,把创新当成开展工作的“撒手锏”。交接班是厂里的一项关键基础性工作,但经常会出现推诿扯皮或者纸质化交接不清晰的现象。卢俊峰在微安全信息化平台上开辟出交接班模块,交接班情况实时记录,有图有真相,一举解决了交接不清的混乱现象。

成品车间里行车吊装、叉车转运、过称等交叉作业多,现场环境嘈杂,极易导致地面操作工因听不清指挥信号造成事故。一天休班时,卢俊锋路过广告公司看到门头上的投影灯,突然联想到要是给行车梁安装一台镭射灯,或许就能有效解决上述隐患。镭射灯装好后,行车启动时地面投射出“注意安全”圆形光圈并随之移动,保险又安全。对这个新做法,行车工们纷纷点赞。

“如今,公司上下都在推行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变了,思维要变,工作方式也要变。我们要在班组不断摸索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卢俊锋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