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长征之路,充满了艰辛,可在这条路上,又出现了太多太多的英雄。

其中有一个人,他曾渡乌江天险时立下赫赫战功,又在娄山关、腊子口等地打出了自己的名声,得到毛主席的嘉奖。

然而,前途光明的他,竟然因为职务过低而从队伍中“叛逃”,要不是毛主席替他说情,彭德怀早就将他“绳之以法”。

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叛逃”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又为何替他求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长征

前因后果

1935年1月15日,杨上堃看着《红星报》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上面清晰地写着,他被奖励军衣一套。而他之所以能登报获得奖励,还要从半个月前的那场战争说起。

1934年12月31日,红四团到达乌江南岸,他们后面有十几万敌人紧追不舍,当务之急,就是要赶快渡江,可是,对岸也有敌人一个师把守,红四团的处境十分危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上堃

次日,毛振华连长根据指令,带着4位战士偷渡,然而他们之后却杳无音讯,在这种情况下,二连长杨上堃临危受命,在战友的掩护下强渡乌江。

而后杨上堃幸不辱命,他不仅渡江成功,还把敌人追得丢盔弃甲,拿下了乌江几个山头,后面的大部队也得以顺利渡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渡江

在后面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地,杨上堃的表现同样出色,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他还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许。

后来,为了共同抗击日寇,红军被改编成3个师,这时好多将领只能降低职位,许多连长都成了战士。

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大家都没有怨言,可随着胜利曙光的到来,杨上堃心中的不满也愈加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娄山关

1940年,一团的团长得到提拔,恰巧那时副团长外调,在大家眼中,团长这个职位便成了杨上堃的囊中之物

那时,杨上堃的脸上也满是笑容,他干了那么多年的连长,终于有机会当团长了。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就当杨上堃想要走马上任时,没想到团长这个宝座被一位名叫宋玉琳的营长捷足先登,而他,被安排当支队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上堃(右)

细说的话,这个新职务十分适合杨上堃,可当时他满脑子都是团长,怎么会愿意当一个参谋长呢?所以他的心里积攒了太多不满

让人没想到的是,除了杨上堃外,还有一个人同样如此,在对方的“耳边风”下,杨上堃还真“上了头”

他是侦查科的袁彪,对于那次职务调整也不满意,所以他便蛊惑杨上堃“叛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休整的红军

可是,杨上堃想的并不是叛逃,他当时想着出去后继续和日军斗智斗勇,靠自己的真本事,让组织刮目相看

在这种情况下,杨上堃带着数十人,趁着夜色的遮蔽,悄悄离开了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部队

第二天一大早,杨成武就听到了一个惊天的消息——杨上堃带着枪擅自离队,好在他及时反应过来,急忙安排部队到必经之路拦截,同时将这件事报了上去。

那么,杨上堃会被拦住吗?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成武

毛主席说情

当彭老总得知这个消息时,脸上满是怒意,不管是谁,对于叛徒总是难以容忍的。

而且,对于叛徒,杨上堃又不是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处罚,可他明知故犯,彭老总当即下令,抓到后直接枪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在彭老总大发雷霆的同时,远在徐水县的一个村子里,杨成武安排的队伍终于遇见了赶来的杨上堃,一番交流下,杨上堃才知道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

被误解的杨上堃,自然不愿背着“叛逃”的名声,所以他选择回到队伍,解释清楚一切,然后接受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就这样,杨上堃被五花大绑,送到了彭老总面前,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彭老总就说出了“枪毙”两个字

对于彭老总的命令,部队里可没人敢不听,于是杨上堃又被押了出去,他的命运可想而知。

不过,在杨上堃危难时刻,毛主席站了出来,希望彭老总可以将这件事调查清楚再做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看到毛主席开口,彭老总才压住心中的怒火,给杨上堃一个解释的机会,一旁的杨上堃,赶忙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可惜的是,他的解释并没有让彭老总信服,对方还是坚持用对待叛徒的方式将他枪毙。

对于这个结果,杨上堃选择认命,不过毛主席再次站了出来,他说:“杨上堃既然不是叛逃,就不能这样对他,彭老总,还是给他留条活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彭老总

对于毛主席的建议,彭老总还是皱了皱眉头,但是毛主席的话很有道理,最后他才放了杨上堃

后来,杨上堃来到抗大学习5年,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炼,他真正意识到了当初的错误,后来从这里离开后,他再次走上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大

1955年,杨上堃成为了上校,对于这个决定,他并没有什么不满,他利用空闲时间,将自己这么多年打的仗写了下来。

1984年,杨上堃在南昌去世,这位英雄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结语:

立下过赫赫战功的杨上堃,曾因为职务的事情而犯了错误,好在他及时悔改,再加上毛主席说情,才让彭老总“回心转意”,没有坚持枪毙他。

在那以后,杨上堃来到抗大学习,在那里,他深刻认识到当初的错误,后来又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最后在1955年成为上校。

他利用空余时间,将自己打了那么多年的仗,通过10万余字记录下来,最后在1984年,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