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色列已经签署了和真主党的协议,在明面上终结了黎巴嫩冲突,但这依然没有平息其他国家对以色列的不满。大部分国家依然在批评以色列在加沙地区的行动,这让西方地区的国家相当愤怒,因此它们不再管控国内针对以色列的抗议活动。
参考消息网报道称,就像爱尔兰,它批准了大部分针对以色列的抗议活动,同时还要加入针对以色列的指控中。爱尔兰政府此前指出,自己会和南非政府一起行动,在国际法院指控以色列推动“种族灭绝”。对此,以色列开始反击。以色列外交部长指出,已经下令关闭驻爱尔兰大使馆,因为这个国家在推动“反以色列政策”。
不过,这样的反击起不到太大作用,因为对以色列不满的国家,可不止爱尔兰一个。以色列对加沙地区的打击行动,无疑触动了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导致与诸多国家的关系进入冰河期。
特别是那些秉持不同中东政策立场的国家,如欧洲联盟成员、非阿拉伯世界中持温和态度的亚洲大国,可能对以色列采取不同程度的外交抵制,甚或在国际场合联合发声,表达不满与谴责。以色列曾依赖的良好外交网络面临严峻挑战,国际谈判桌上的席位不再稳固。
还有制裁与国际压力,国际社会的广泛抗议,可能转化为具体的制裁行动,涵盖经济、文化和旅游等多个领域。以色列的商品出口、外商直接投资、海外援助项目均可能遭受重创,影响深远。以色列政府必须警惕,外交挫败不仅伤害国家软实力,更可能动摇其经济命脉。
而且,资本市场的寒风也即将到来。国际市场对以色列的军事冒险主义反应敏感,投资者信心下滑,股市、债市、汇率承压明显。外商直接投资意愿低迷,现有投资项目搁置或撤离。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农业、服务业等支柱行业面临增长放缓,经济活力大幅缩水。
同时,军事开支激增,财政赤字扩大,国民赋税负担加重。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劳动力市场收缩,消费疲软,内需不足。加之国际贸易摩擦和供应链断裂,以色列经济体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社会福利支出捉襟见肘,民生改善计划被迫推迟。
此外,还有软实力的流失。文化、学术、体育等领域原本为以色列提供国际影响力的源泉,却因军事行动而遭受冷遇。海外展览取消,国际会议绕行,留学生数量骤减,文化交流项目暂停,以色列在人心上的吸引力逐渐褪色,昔日光鲜的“创新国度”形象蒙尘。
社交媒体、主流新闻平台充斥着对以色列的严厉批评,公共外交努力付诸东流。负面印象深化,国际声誉受损,以色列的文化传播与信息战线遭受重创,正面叙事空间被压缩,公关战役陷入被动。
还有,“哈马斯”及背后的的武装力量很可能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报复性行动,中东地区再次被战火笼罩的风险大幅提升。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紧张态势加剧,战略平衡破裂,连带效应辐射至更广的地理范围。
最后,外部干涉可能性的也会加强。美国等西方大国虽传统上支持以色列,但在国际压力面前也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立场,可能在援助力度、政治庇护等方面作出调整。第三方势力介入中东乱局,国际协调机制趋于失效,和平进程艰难曲折,地区稳定遥不可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