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有一支特殊的 “十音八乐” 残疾人乐团,那便是秀屿区“韵志飞扬”乐团。这支队伍由十位肢体存在障碍的成员组成,自 2017 年 3 月成立以来,可谓一路风雨兼程。他们先后在众多表演和比赛中崭露头角,已然成为乡村残疾人艺术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活跃于埭头镇的各个村落乃至全市的舞台之上,用音乐尽情诠释着自己丰富多彩的生命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周末,莆田晚报热线0594-2516110接到热心读者林先生的来电,希望能够对莆田“十音八乐队”残疾人乐团“韵志飞扬”进行关注和报道。热线记者便第一时间与“韵志飞扬”乐团负责人林志雄进行了联系。

12 月 16 日,寒风凛冽,恰似细密的冰针般直往衣领里猛钻。晚报记者一行三人驾车奔赴秀屿区埭头镇,踏入埭头镇道德力量体验馆。眼前的排练场景着实令人动容。十位肢体障碍者早早来到现场,随着队长林志雄那洪亮的集结之声,大家迅速且整齐地归整队伍,反复演练曲目《古台序》,为即将到来的第十二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选拔赛做着最后的准备。尽管他们起初都毫无音乐基础,但如今排练起来动作却娴熟无比,配合默契十足,与专业人士相比也毫不逊色。

因命运而相聚,勇克重重难关

莆仙十音八乐,俗称 “十番八乐”,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历史可追溯至汉唐时期,宋元时流传开来,在当代更是蓬勃兴盛。这是莆田独有的民间古老曲种,在莆田民间广泛流行。

“这支队伍刚成立的时候,那困难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有的队员家住在黄瓜岛,出岛得坐船,到这边很不方便。就算在埭头镇,也有人住在赤石、石塔等八个偏远村庄,每次聚在一起排练都特别不容易。不过大家毫无怨言,积极投入到排练当中。”韵志飞扬民乐队的 “创始人”、在队中吹笛子的林志雄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14 年,涵江区申报的莆仙十音八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 年,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林志雄出于对音乐的热爱,组织成立了韵志飞扬 “十音八乐” 残疾人乐队。刚成立时仅有八人,后来又增添了两位。队伍中的成员大多是个体户或者退休人员,年纪最大的 79 岁,最小的也有 54 岁。虽然他们在身心方面存在缺陷,但却虚心好学。林志雄多次前往云南等地交流学习,回来后便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主动帮助他人融入团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音乐零基础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挑战。好的队伍需要好的老师引领。由于乐队属于公益性质,聘请老师没有任何酬劳。成立初期,林志雄找到原埭头镇文化站干部谢建奇帮忙,谢建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林志雄感慨万分地说:“谢老师这个人特别好,专业性很强,对每个人的教导都非常细致。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这支队伍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他的默默奉献。” 如今,在林志雄的诚挚邀请下,谢超腾和郑国太这两位民间音乐爱好者也无偿加入,继续带领这支队伍奋勇前行。“不管多忙,我们都会克服困难,一起把音乐做好。” 谢超腾对记者说道。

因热爱而坚持,必定坚持到底

“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聚在一起确实不容易。这次选拔赛我们准备了三个月,商量好每个星期排练一次,每次三个小时,每个人都必须到场。” 休息时,坐在林志雄旁边的林文庆对记者说道。林文庆今年 60 岁,是赤石村人,在队伍中负责敲打云锣。早些年,他因一场车祸失去了右手,为了适应生活,在右手安装假肢后,每天用左手拿着筷子练习夹黄豆,以此提高左手对云锣棒的掌握程度。他说:“正常人是左手拿锣,右手拿棒敲打。我失去右手后,改成左手敲打,最大的困难就是右手神经线不在了,整个手拿着锣稳定性很差,还担心被人嘲笑,心里特别委屈。为了在队伍中不掉队,我每天练习左手夹黄豆来增加灵敏度,自创了左手打锣的方法。”

刘天福,1948 年出生,今年 77 岁,是一位海产品老板,左腿不灵活。他在队伍中负责八角琴演奏。今年刚加入这个团队,多年前就开始学习各种乐器,像笛子、唢呐、二胡等,也参加过各种表演,但十几年没接触八角琴了,所以跟着队伍重新认识这项音乐。陈志强,57 岁,负责吹笛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表演时肩膀经常疼痛,他会努力克服疼痛,疼得难受时就加强药疗来缓解。还有何新略、张洪楼、林庆水等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让大家保持着很强的集体意识,也坚定了追求音乐梦想的决心。

一路走来,乐团最大的阻碍就是没有经费,每次活动都得自己想办法解决。此外,大家还遭遇过歧视和不理解,但也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付出终究会有回报,墙上、书架上随处可见乐队一路成长的获奖锦旗和奖状。记者在馆内的墙壁上看到两面锦旗,一面是 2019 年 6 月,在永福杯十音八乐大赛十音组中乐团勇夺二等奖;另一面是 2024 年 4 月,在莆仙十音八乐联谊赛上乐团获得二等奖。陈文明对记者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残疾人和健全人是一样的。” 时至今日,每当林志雄打开手机相册,展示乐团这些年获得的证书和奖状时,他都激动得手舞足蹈,厚厚的镜片后折射出骄傲神情。他说:“我们靠的是实力!”

音乐愈己愈人,感恩每一个人

如今,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已超过 60 岁,但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和全新方向。在一遍又一遍的排练中,他们脸上洋溢着朴实、自信的笑容,让人几乎忘记他们是一群残疾人。黄国友说:“身体的障碍没有打败我们对音乐的追求,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在音乐中寻找属于我们的‘太阳’。”

在这支队伍中,还有一个人值得关注,他就是志愿者刘庆勇。他是一位退休人员,并非残障人士。但只要有训练或比赛,他都会跟随大家,用手机全程记录,为他们 “助力”。

当天上午,记者用手中的镜头将他们演奏的画面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宣传,用生动、写实的镜头讲述乡村基层普通老百姓的故事,短视频发布后获得一片好评。至截稿前,记者收到林志雄的一条微信:“受那天你们短视频的影响,又有一位残障人士跑过来找我报名参加,我特地去残联申请追加人员,现在获得通过,整个队伍现在就有十一个人了。”

音乐愈己愈人,不管是谁,他们内心深处散发出的光芒,都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采编手记:身残志坚,乘梦翱翔。在采访莆田 “十音八乐队” 残疾人乐团韵志飞扬队的过程中,记者深深地被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所打动。在很多人眼中,残疾人似乎是需要同情和怜悯的弱者,然而实际上,他们完全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多样性和美好,活出精彩的人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整个采访中,这些老男孩让我们看到了残疾人在追求音乐梦想的道路上所创造的无限可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衷心希望这支队伍能够继续 “乘风破浪”,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力量,创造更多的 “奇迹”,愿他们的音乐梦绽放出绚烂无比的光彩。

来源:莆田晚报 记者 朱国庆 陈震 林双辉

责编:许伯英

编审:黄凤珍

审核:许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