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28日,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一行坐上了飞往重庆的专机,下午3点多到达重庆。蜂拥而至的中外记者拍下了毛泽东挥动盔式帽,向大家招手的照片,并把毛泽东到重庆的消息及时发布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赫尔利和张治中的陪同下到重庆谈判

蒋介石商谈是假,挑战是真的面貌显露无遗

对于毛泽东等人的到来,很多报纸发表了社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报纸指出,毛泽东来重庆是“中国的一大喜事”,毛泽东“维系着中国目前和未来历史和人民的幸福”。新华日报在8月28日下午,便发出号外,首先传播毛泽东到重庆的喜讯。8月29日重庆的《大公报》上发表了这样的言论:

八年抗战,多少悲欢离合,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新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作为国民党喉舌的《中央日报》与别的报纸的热情截然相反,仅用冷冷清清的几十字介绍了毛泽东来重庆的消息。这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来重庆商讨国是的恳切之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再看谈判情况。对于这次谈判,中共做了充分准备,预先商讨出与国民党谈判的11条意见。这11点意见,包括了中共主张的原则立场和中共向国民党提出的条件,也包括中共为力争和平民主向国民党所做的重要政治让步和中共为解决实质性问题而提出的具体办法。

比如,中共向国民党提出这样的条件,国民党需承认中共领导的解放军政权和抗争,尽快确定和平民主建设方针,迅速停止一切武装冲突,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和党的等合作。

反观国民党,根本没有为谈判作任何准备。在8月28日,毛泽东一行到达重庆后,蒋介石才匆忙召集会议,讨论谈判方针,才匆匆定下3条谈判方针。这也与他急切电邀毛泽东来重庆的做法极为不协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与蒋介石等人的合影

张群后来曾经尴尬地承认,中共提出的办法事先经过党内决议并经公布,而国方事前党内并未有任何讨论,亦未准备任何方案与中方谈判,甚至连蒋介石的主张也未经党与政府讨论。蒋介石既然三番五次电邀毛泽东来重庆,为什么不做谈判的准备工作呢?

上面这两件事,完全可以从侧面揭开蒋介石商谈是假,挑战是真的真实面貌。毛泽东真能来重庆,确实超出了蒋介石的预期。

艰难的谈判,双方针锋相对

既然毛泽东出乎意料地来了,为了表示诚意,蒋介石特意在林苑官邸为毛泽东举行的欢迎宴会。然而,仅仅到了第二天,蒋介石的态度就急转而下。当毛泽东表示希望通过谈判结束内战时,蒋介石立刻变了脸,大声说道,中国根本没有内战。

实际上,重庆谈判是一场艰巨的拉锯战,双方针锋相对,持续了43天。谈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8月29日至9月3日为普遍交换意见阶段;9月4日至9月21日为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商谈的阶段,此后谈判停顿5天;9月27日至10月10日为最后达成协议阶段。谈判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一个是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和蒋介石直接交换意见,另一个是两党谈判代表周恩来、王若飞与张群、邵力子、张治中等人之间的切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与蒋介石

双方的分歧突出表现在4个问题上。第一,关于总的原则,也就是和平、民主与统一的关系。中共提出以和平、民主、团结为统一的基础,国民党提出民主与统一必须并重,其实这就是蒋介石所说的统一,是解决一切政治问题的前提。第二,军队问题。中共要求把中共部队整编为48个师。国民党只允许中共部队编为12个师。第三,中共要求承认解放军的合法地位,国民党拒绝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第四,国民大会问题。

在这4个问题中,军队和解放区问题是双方斗争的焦点。事实上,对中共提出的11条意见,国民党在答复中仅对拥护蒋主席的领导地位意见表示满意,其余十项国方代表或提出附加条件,或认为根本无从讨论。谈判一时陷入僵局。

此时,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出面了。他急于回国述职,急于想把国共谈判的某些成果带回美国,作为自己的政绩。于是,他给中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他对周恩来和王若飞说,中国军队的数目,蒋委员长可同意增至20个师,但中共必须同意立即缩编至此数。同时,军队与行政不能合起来谈,要么承认由国民党统一,要么谈判破裂。

为此,毛泽东主动找赫尔利,并告诉他中共的态度是“不承认也不破裂,问题复杂,还要讨论”;“虽然目前有很多困难,但总可以想出合理的办法解决,不会向分裂的方向走。”就这样,赫尔利无功而返。

以谈对谈,以打对打

在重庆谈判艰难进行的同时,国民党在进行着积极进攻解放区的准备。早在8月中旬,蒋介石授意阎锡山的部队,入侵太行山腹地的上党地区,当时,由于中共的部队准备不足,直接撤出。因此,国民党占领了襄阳,潞城,长泽,长子,壶关,屯留等城。一时之间,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四面八方向共产党的解放区开进。

至9月中旬,国民党调动了36个军73个师向解放军进兵,企图尽快控制华北和东华东的战略要地,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并抢占东北,以强大的军事压力逼迫中共在谈判中屈服。

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和平的同时,从未天真地放弃战斗的准备。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之前,已有了两手准备。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部队侵犯上党地区,毛泽东曾说过:

“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13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中共晋冀鲁豫区的主要任务是粉碎国民党在平汉、同蒲两个方向的进攻。但是,鉴于当时进犯上党之敌已构成心腹之患,如不迅速予以歼灭,在国民党主力北上之时,中共将会腹背受敌。

基于这一判断,刘伯承,邓小平决定上报中央决定,进行上党战役,将阎锡山进犯之敌坚决消灭。中央批准了这一作战方针。毛泽东还向中共晋冀鲁豫区的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作出指示:

只有你们在上党打得好,我才能在重庆谈得好。

刘伯承、邓小平立即进行全区战斗部署,集中太行、太岳、冀南三区主力及地方兵团一部,共31000人。9月7日,刘、邓下达发动上党战役的命令,10日,战役正式发起。八路军连克屯留、潞城、壶关,长子,橡垣,陷长治于孤立,并在战斗中从敌军手中夺取大量武器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邓小平

在这一基础上,八路军合围长治。刘、邓发布作战命令,以勇猛速决的动作拿下长治,并以围城打援的作战方法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随后又围困敌援军,经数日激战,敌援军军心动摇,向北突围,后被全歼。长治之敌待援无望,弃城突围,八路军紧追不放。至10月12日,上党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歼敌11个师,一个挺进纵队,共35000人。

对于上党战役的结果,毛泽东很是满意。对于蒋介石来说,那就是再糟糕不过了。上党战役的胜利也为重庆谈判的中共一方争取到了更有利的砝码。

如感兴趣,可以明天继续接着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背后不为人知的那些事情:风云突变。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