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众日报报道,有记者就美国对中方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出口管制有关言论进行提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美方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企业实施单边霸凌行径,是典型的经济胁迫行为,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中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决定加强有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是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的合理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方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之际,中方潜在的反制措施引起西方媒体的密切关注。“中国正在切断无人机供应”,彭博社周二声称,中美在贸易问题上不断升级的冲突已延伸至无人机领域,并称中国政府预计最早将在明年1月收紧对无人机的出口管制。报道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国无人机制造商最近开始限制向美国和欧洲销售用于制造无人机的关键零部件,恐是更广泛出口管制的前奏。彭博社在报道此事时渲染潜在管制可能对乌克兰战场造成影响。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政府一直严格依法依规管控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所有两用物项出口,并多次发布公告。关于无人机及相关部件的管制范围和技术标准,可以查看12月刚刚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秉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支持中国企业在民用领域开展无人机国际贸易与合作,坚决反对民用无人机被违规用于非和平目的,这既有利于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也有利于保障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剩38天之际,拜登政府突然对中国采取强硬制裁措施。面对中方的连续反制,美方似乎并未吸取教训。然而,部分美国媒体却对中国的反制力度提出质疑,认为其过于严厉,有损大国形象。然而,美国媒体却对此只字不提,如果不是拜登政府在卸任前暗中使绊,对中国实施制裁,中国又怎会不顾情面?但美国媒体并未完全失实,中国此次实施的制裁确实相当严厉。中国宣布制裁后,锗、镓、锑等两用物项迅速出现供应短缺,市场几乎无货可售,价格也随之不断攀升。

从长远的角度看,出口战略资源可不是个聪明的选择呢。因为这种资源大多有着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呀。要是把它用光了,到时候得付出的代价恐怕得是现在的十倍百倍还不止呢。我国现在被美国限制,这就意味着往后不会再把大量稀有资源拿去出口,而是会用来满足国内需求。大体来讲,我国限制对美国的出口,主要是为了管理好我国自己稀有资源的出口,合理地规划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样就能防止资源被开发枯竭,进而避免被西方世界掐住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的反击意义重大。第一,咱不再当软柿子捏了,谁敢欺负咱,咱就揍回去!第二,也让全世界看清了美国“国家安全”的幌子有多虚伪。要是真关心安全,就该踏踏实实搞研发,而不是只会打压别人。第三,也给其他国家上了一课:跟美国打交道,不能太怂,得有自己的脾气。这次的管控,不仅针对美国,还捎带上了欧洲。也给欧洲提个醒:别老跟美国屁股后面跑。以后的国际竞争,咱会更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世界和平发展做贡献。

他们肯定会在国内加大研发力度,寻找替代材料,或者想方设法从其他国家进口。但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成本也会大幅增加。短期内,他们的军工企业恐怕要面临一段“阵痛期”。美国想通过打压来遏制中国的发展,恐怕是打错了算盘。未来,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科技领域的角力也会更加白热化。中国能否保持优势,关键在于能否持续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瓶颈。这场“牌局”才刚刚开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