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能源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与国家能源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以卓越贡献奠定了在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中的特殊地位。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教育强国和“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把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着力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加强能源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努力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以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政治担当,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行业特色高校答卷。
一、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学校始终高擎信仰旗帜,坚定正确方向,强化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石大力量”。
一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和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决策部署,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师生宣讲,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坚持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效,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常态化推进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坚决扛牢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政治担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标党和国家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以召开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为契机,科学分析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发展路径,未来十年、三十年的战略安排和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坚决扛牢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政治担当。以建校七十周年为契机,全面总结七十年办学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展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发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使命愿景红皮书》,提出学校新时期办学使命和目标愿景,明确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策略与重点任务,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三是着力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坚持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党建统领和思想引领、组织引领、骨干引领、风气引领、价值引领、目标引领”“1+6”党建工作体系,实施“政治固本、思想铸魂、组织强基、人才强校、生态涵养、文化凝心、发展蓄能”七项工程,切实将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牢固树立抓基层强基础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贯彻有力、执行有效的组织体系,学校23个院级党委对照“五个到位”充分发挥办学治校中坚作用,451个党支部对照“七个有力”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获批全国党建“双创”“双带头人”项目20项,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对学校中心工作的引领力、保障力和支撑力持续提升。
二、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学校把本科教育作为立校之本,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强校之路,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一是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针对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着力构建反映科技发展趋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学校目标和优势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构建本硕博纵向贯通、多学科横向交叉的培养机制,建设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本硕博相衔接,文体素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相平衡,多学科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行动、通识教育提质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行动、精品教材培优行动,构建适应“四新”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方案”。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32个、省级一流专业16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44门、省级一流课程64门。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实施生源质量提升工程,优化招生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5项成果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人才培养成效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教育部网站宣传报道。
二是完善具有石大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着力构建具有石大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实施本科课程思政“三百工程”、研究生课程思政培育工程,构建“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全方位保障”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全面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一批、转一批、聘一批、备一批”,选优配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足额配齐专职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持续提升。着力构建“一二五三”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相关成果获2022年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入选山东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高等教育领域十大典型案例。学校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入选山东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1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学院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三、牢牢把握服务国家这一最高追求,不断增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学校将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双轮驱动”确立为重大发展战略,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体系。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筑高端科研创新平台,牵头新增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第二依托单位获批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重组,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准纳入新序列,形成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部级实验室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高端科研平台体系。2022年获批“超深特深层油气钻采流动调控”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我国油气领域首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024年再次获批“圈层相互作用与陆相油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A类),成为少数同时拥有两个及以上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高校。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取得一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双一流”建设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山东省和教育部科技奖励一等奖20项,解决国家能源领域重大问题的能力持续提升。
二是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对接山东“三个十大”行动,大力拓展海洋、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学科,调整成立相关学院和研究机构,增设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1个本科专业,每年签约毕业生半数选择留鲁就业创业。依托服务山东产业发展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引进国家杰青等一批专家学者。与青岛市等五方共建的青岛软件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高标准建设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十四五”以来为400余家山东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服务,技术合同金额超过5亿元。
四、牢牢把握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作,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学校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聚焦引才、育才、用才等关键环节,健全引才体系、优化师资队伍成长环境、激发师资队伍活力,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入实施“光华学者计划”,建立校企合作引才机制,完善外籍教师聘用制度,实施“一院一策”差异化招聘,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创办“能源科学与工程”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建设海外引才工作站,搭建引才聚才高端平台。实施高端人才培育计划、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打造激励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生态。“双一流”建设以来,新增院士和“四高”“四青”“泰山学者”等高端人才212人次,新增国家级团队3个,新增4个、滚动建设2个国家“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二是强化教育家精神价值引领。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不断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教育家精神和师德培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职业发展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同、内在要求和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开展“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师德建设月活动,打造“荟萃午餐叙”教师思政品牌,持续加强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大力倡树“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价值追求,营造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干部全心服务育人、学生静心学习思考的良好氛围,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教育强国建设事业中来。
五、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学校坚持系统观念,夯实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各项议事规则,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健全完善以23类、278个规范性文件为主体的制度体系,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层次清晰、分类科学、规范统一、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深化治理结构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支持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完善学校理事会、教代会、学代会等制度,做好离退休职工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民主协商机制,拓宽师生参与管理的渠道。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多方支持、合作共赢。完善信息公开长效机制,推进党务校务信息公开。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重点任务,推进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选人用人等评价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优化“两校区一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便捷高效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机制,实现校(园)区功能互补,低成本、高效运行。
二是汇聚师生强大合力。大力倡树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实行重点工作以校领导为责任人牵头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学校战略指导下的以“基数+贡献”为导向的资源分配机制,把抓落实情况作为校内巡察的重要内容,推动各项工作有始有终、善作善成。加快推进古镇口校区建设,推进师生服务“一网通办”,构建一流后勤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附属幼儿园、青年人才公寓、地下停车场、游泳馆等一批惠民工程建成投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发挥校史馆、图书馆等文化地标辐射作用,增强“交响乐团”“黄岛讲坛”“思创论坛”等文化品牌引领作用,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
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