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抗美援朝中的贡献被低估了——这公平吗?
有人说,周恩来在抗美援朝中只是个“后勤部长”。这话,真不公平。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毛泽东决策,彭德怀挂帅,志愿军浴血奋战,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可问题是,战争可不是光靠前线流血就能打赢的,后方的指挥、后勤保障和外交谈判,哪个不重要?而周恩来,恰恰是这场战争的幕后推手之一。他不仅要协调复杂的国内外事务,还得为整个战争的战略部署操碎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周恩来成了“幕后英雄”,因为他低调又实干
说到抗美援朝,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名字总是挂在前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毛泽东是最高决策者,彭德怀是前线总指挥,风头自然都在他们身上。周恩来呢?他从不争功,甚至有点“隐身”的意思。但实际上,抗美援朝的很多关键决策,比如出兵朝鲜、调整战略方针、建立后勤保障系统,哪一件不是他拍板或者亲自执行的?
1950年10月,苏联拒绝提供空中掩护,毛泽东一度犹豫是否要出兵。周恩来刚从苏联回来,带回了这个坏消息,却马上和毛泽东一起调整战略,最终决定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而后来的“轮番作战”方针,也是周恩来和毛泽东几经商议后提出的,用以缓解志愿军的疲劳和后勤压力。他是“幕后英雄”,但大家只看到了前台的光芒。
2. 后勤保障这件事,做得好没人夸,做不好就是罪人
战争有句老话:“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朝鲜战场上,粮草哪有那么容易送?朝鲜国内一片废墟,所有物资都得从国内运过去。问题是,新中国刚成立一年,经济还在恢复,能拿出多少资源支援前线?周恩来硬是从牙缝里抠出了“粮草”。东北作为后勤基地,周恩来一句话:“东北有需要,全国支援!”不仅动员了全国力量,还调运了大批干部、车辆和物资到东北。
更别说美军还搞起了细菌战,用跳蚤、苍蝇传播疾病。志愿军前线很快开始流行传染病,周恩来一口气下达了六条指示,从防疫到宣传,把美军这套阴招彻底揭穿。结果,美国在战场和舆论上都栽了跟头。可是,说到抗美援朝的英雄,谁会记得这些“后勤活”呢?
3. 周恩来的外交谈判实力,直接决定了停战协议的内容
抗美援朝的最后结果是什么?美国被拖回了谈判桌,战争以停战协议结束。这份协议的背后,周恩来几乎扮演了“影子主持人”的角色。从1951年停战谈判开始到1953年签署协议,周恩来指导中朝代表团制定谈判方针、调整策略,还亲自起草了300多份文件。
停战线的问题上,美国一开始咄咄逼人,要求以他们的军事控制线为准。周恩来的指示很清楚:“三八线是底线,不退让。”但他也懂得灵活变通,提出了“临津江以东北划,临津江以西南划”的方案,这种务实策略最终让美方妥协。更妙的是,他在战俘问题上坚持“自愿遣返”,既捍卫了原则,又赢得了朝鲜的支持,可以说是斗智斗勇的典范。
周恩来在抗美援朝中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个“后勤部长”。他是战略的协调者、后勤的保障者、外交的谈判者,几乎撑起了这场战争的“隐形战线”。低调不叫没贡献,实干才是真英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