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道运中心消息,近日,随着内环高架外圈沪太路至中山北二路桥面隔离墩、标志标线恢复交通原状,内环高架设施提升及功能完善工程(沪太路—中山北二路)三期第二阶段外圈主体结构施工如期顺利完成,标志着内环“年轻化”三期工程在历时140余天的施工后已全面焕新,将为上海市民提供更安全、舒适的交通服务。详见↓
焕新施工“加量不加时”
作业时间压缩1小时
工作量增加30%
此次完成改造的内环沪太路—中山北二路段,是内环高架继四平路至政本路试验段一期、中山北一路至四平路段、政本路至周家嘴路段二期后的第三次“年轻化”升级,总长4.72公里,含5条匝道,施工主要包括桥梁结构和附属设施功能完善提升、智慧化升级改造及环境景观优化等内容。
由于三期施工区间与共和新路立交交错,南北高架转内环高架的交通压力更大,因此较二期相比夜间施工时间需缩短1个小时,工作量却要额外增加约30%。项目团队充分总结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设经验,锁定关键节点、倒排施工进度、细分工序责任,根据时段、场地、设备、人力等实际情况统筹进行施工筹划,并通过数字孪生模拟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将每一道工序精确到“小时”,争分夺秒完成更新建设。
得益于前两期经验,三期项目团队施工效率提升近15%。自7月27日零时启动内圈改造以来,共完成205跨防撞墙拆除、1729片防撞墙安装,近10万平方米桥面系更新,更换新型降噪伸缩缝70条及降噪声屏障6310米。
城市交通“无感更新”
减噪减废避封堵
打造低影响工程标杆
内环高架“年轻化”改造项目紧邻居民区与商务区,交通流量大,如何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是项目团队的核心目标。
针对老防撞墙根部混凝土水射流破除时的噪音与废水收集难题,团队优化工艺与废水收集系统,改造设备并增设防护、降噪设施,设计制造废水反滤净化收集系统。改良后的设备体积更小,经实地检测噪音降低10%。为解决盖梁端及接缝处废水滴漏问题,在盖梁和梁段接缝两侧各0.5米范围内采用人工破除,并在原有集水装置下方增设集水布袋,有效改善桥下通行与环境保护。
在减少交通影响方面,通过抢抓国庆假期节点、调整换梁施工方案等措施,有效避开国庆假日“一头一尾”的交通出行高峰,在短短53小时内成功完成边梁更换,将工程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打造城市“绿色秀带”
数字技术赋能内环高架景观提升
高架沿口绿化
绿化滴灌泵站
在内环高架“年轻化”工程中,项目团队还创新打造了智慧化的景观绿化系统。在高架防撞墙顶部,设有景观绿化安放槽和智慧灌溉系统,可根据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等数据自动为高架绿植浇灌。智慧灌溉系统还可调整为定时喷灌、周期喷灌、手动喷灌等多种模式,由中控室实施统一调度管理,便于实现后期精细化灌溉和养护管理。新的智慧灌溉系统不仅有效降低了绿化养护的人力成本,更实现了节水、降碳、保护绿植的“三重目标”,真正把内环高架打造成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绿色秀带”。
此次完成改造的内环沪太路—中山北二路段,是内环高架继2022年成功改造四平路至政本路试验段一期、2023年改造中山北一路—四平路段、政本路—周家嘴路段二期后的第三次“年轻化”升级。经过三期接续建设,内环高架从周家嘴路至沪太路全长约10公里焕然一新。
来源:市道运中心、隧道股份
编辑:徐清漪
精彩看点
上海市交通委宣传展示中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