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86岁了,已到垂暮之年,但我还经常怀念着自己的几位小学老师,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到“没齿不忘”这句成语的深切意义和人世间的师生之情!
当1951年土改运动,我失去了父亲,全家老小还有六口人,全靠80多岁的祖母和体弱多病的母亲白天做童帽、拦腰,晚上借月光编织魚网,挣点劳苦工钱,养活全家。当时我还只是十二岁的孩子,下面还有一个弟两个妹,这-家子的生活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我还在长街小学就读四年级,因为交不起每学期一斗两升米的学费,而且地主子女不得申请减免, 因此不得已只好缀学。我当时的班主任黄汉文老师,是城关东门人,当时二十一岁,没见到我去上学,就来到我家家访,了解情况后,回到学校把我不去上学的实际情况,向教导主任冯永奎老师如实反映,冯老师说:“不管有多大困难.总不能把孩子糟塌掉!”两位老师商量以后,一起去请示校长应可珍老师,应老师得知情况后,很是为难。他又看看冯黄两位老师在迫切等待和期盼的眼神,应校长沉思良久才作出了一个睿智的决定:“先把孩子叫回来上学,这是我们的职责,至于学费或其他问题以后再说吧!”在几位老师的关怀下,我又背起书包回到学校上学,直至小学毕业。
我小学毕业后 就跟随外公大湖胡少泉医师学习中医,二年后外公去世,我又去宁海名医徐亦仁医师诊所学习,他是上海中医学院早期毕业生,当时宁海名医严苍山任该院院长,我在徐医师的指导下后来取得了上海中医学大学的结业证书。
“文革”结束,百业待兴,文化技术人才尤其稀缺,我被调到浙江省十里坪监狱三分校教研室,担任文化技术教师,这是个特殊学校,无论医学知识,农业科技,新闻写作……都靠自已认真备课,先学后教。从教近二十年,直到退休。回想当年,如果没有这几位小学恩师的关怀和指教,我就没有后来的机遇!
光阴荏苒,我在1994年退休回归故里。我已离开家乡小学五十多年了, 黄汉文老师仍在苦苦地寻找打听我的下落,以及我心中也念念不忘的人生中的几位恩师。到了2004年春天,黄老师去西岙旅游,在祠堂无意中看到我写的几张条幅,他喜出望外,一到长街就迫不及待,给我打来电话,我去车站把他接来家中,久别重逢,悲喜交集,黄老师已是七十五岁的老人,我也六十有六了,从此他每年都要来我家走走,师生情深,如同父子,他对我还是一如既往,关爱有加。
2008年秋,我们小学同学,组织了一次企望已久的同学会,这时我们都已七十上下了,黄老师七十九岁了,冯老师九十高龄了,应校长早已作古。参加这次聚会的老师还有林力行老师、郭学宗老师、葛雅清老师、张贤琴老师……我们的一生都得益于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真是师恩似海没齿不忘 !
我当时还即席赋诗,以谢师恩:
仓促光阴似电驰,老年犹忆少年时。
艰辛事业心常系,曲折人生力可支。
月下寄书怀旧友,灯前走笔念恩师。
举杯同庆团圆梦,再写春秋再赋诗!
黄老师于2019年9月在他儿子和孙子的陪同下,又来长街看望我,他已经是89岁高龄的老人了,他的思维也没有以前那么敏锐了,但他还是真切的关怀着我,他最后对我说:“我很敬佩你的父亲,我见到过他,他是一位非常聪明和优秀的人才!”这次分别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面,再也打不通他的电话,我和同学周云芽几次去宁海惠民路他的寓所寻找黄老师,总是家门紧闭,至今己渺无音讯,啊,敬爱的黄老师您在那里……
王大可 撰稿
2024年11月15日写于玄平斋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微信:18969872107
□ 图文:王大可
□ 编排: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 宁波南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