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这是《核舟记》中对明代奇巧人雕刻技艺的描写。

在临海市汇溪镇,也有这样一位“奇巧人”,虽身患残疾,却凭借着对木雕的热爱和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掌握了高超的木雕技艺,雕刻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他,就是木雕手艺人吕学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4年5月,吕学晓出生于汇溪镇聚贤村。出生后不久,他被确诊为小儿麻痹症,疾病导致他双腿无法行走,双手无法发力,仅有5根手指能动。

在轮椅上长大的吕学晓儿时最喜欢缠着父亲带他去农耕。偶然得到一本木雕小画册后,他萌发了一个想法,想把农忙的景象通过木雕的形式展现出来。吕学晓的木雕之路比常人走得艰辛很多,一开始,他连拿刻刀这一基础动作都很困难,双手经常因拿不稳刻刀而被划伤。为了实现木雕梦,不服输的吕学晓用绳子把刀绑在手上进行训练,日复一日,直到能够熟练掌握各类雕刻工具为止。

没有师傅的教学,吕学晓就通过电视网络自学雕刻技术。一件木雕工艺品的制作包括选材、设计、切割、雕刻、打磨、雕饰、上漆等步骤,吕学晓通常需要花上数月时间才能完成这些步骤,在雕刻桌前,他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甚至为了完成一件作品一两个月不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做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我能做,那我就更要证明自己我可以。”吕学晓说,他的第一件作品是农村里最常见的耕犁,他整整花了10天的时间。成品完成后,村里乡亲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刻,他感到非常自豪。在木雕中,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在得知吕学晓逐梦木雕的情况后,社会各界纷纷向吕学晓伸出了援助之手。临海市残联通过“净居亮居”改造,打造全新的工作室,让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汇溪镇政府对吕学晓家门口进行道路硬化,解决了他出行不便的难题;村里的乡亲们每次上山时都会为他留意雕刻的材料,也时常关照着他的日常生活。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积累,吕学晓的木雕技艺日臻成熟。现在,他的工作室也成为了一个由木雕构筑的缤纷世界,有形象逼真的雕花桌椅,小巧精致的木雕风车,还有惟妙惟肖的曲辕犁......这些木雕也成为了一道光,照耀在吕学晓身上,让他灰暗的人生变得光亮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铁生曾说:“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吕学晓虽身陷轮椅,但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勇敢追梦,无畏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临海市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