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高凌朗

编辑| 汪戈伐

2024年,一股智能眼镜热潮正在席卷全球科技市场。统计数据显示,Meta旗下AI眼镜自去年上市以来全球销量已突破122万部。

这股热潮也迅速蔓延至中国市场,华为、百度、字节跳动、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眼镜零售商博士眼镜凭借提前布局和渠道优势,一举成为市场瞩目的AI眼镜概念股。

自2024年7月以来,博士眼镜股价从12元/股攀升至11月29日的58.76元/股的历史高点,五个月内涨幅接近400%。这一涨势使得公司实控人刘晓和范勤夫妇的身家猛增25亿元至35亿元。

显然,在"暴利"背后,预示着这家传统眼镜零售商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士眼镜成立于1993年,于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经过30年的发展,博士眼镜已成为中国配镜行业的龙头品牌,在全国拥有500多家门店,业务覆盖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场占有率连续多个年度稳居行业前列。

但随着眼镜行业日益被中低端市场所占领,众多新兴品牌和电商平台的崛起,使得竞争环境愈发复杂。另外,眼镜行业的营销费用、租赁费用、人工成本等都在不断上升,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以博士眼镜2016年的数据为例,一副售价916.69元的眼镜,其中镜架和镜片的采购成本仅为117.88元,毛利接近800元。然而,高毛利背后,公司的净利率始终徘徊在10%左右。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行业的高成本特征。

一方面,眼镜行业具有强烈的线下属性,验光和试戴必须在实体店完成,这导致门店租金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行业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期间,而成年消费者平均两年才更换一副眼镜,导致日常客流量有限。

根据博士眼镜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虽然销售毛利率高达58.55%,但净利率只有9.12%。期内,公司总营收为9.15亿元,同比微增1.09%;净利润为0.83亿元,同比下滑14.46%。

其中,博士眼镜销售费用就达3.66亿元,管理费用达0.64亿元,而销售费用率同比小幅提升3.40%,影响了利润率指标。

实际上,博士眼镜近年来的经营业绩始终起伏较大。2020年至2023年,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93%、37.02%、-20.70%和68.93%,2024年前三季度又出现-14.46%的负增长。即便是2023年的业绩大幅增长,也有相当部分来自于892.39万元的理财收益,占当年利润总额的5.44%。

面对这些挑战,博士眼镜也在积极寻求突破。2023年,公司自有品牌镜片和镜架销量分别占总销量的65.81%和68.83%,同比增长6.04%和7.03%。同时,公司大力发展线上渠道,在主流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布局,2023年线上渠道GMV达2.08亿元,营收占比升至15.64%。

当然,比起在传统配镜业务上耐心寻求突破,博士眼镜已经找到了能够“一飞冲天”的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士眼镜早在2019年就嗅到了智能眼镜的发展机遇。

公司首先与华为达成合作,成为其智能眼镜产品在线下眼镜零售渠道的独家合作商。此后,公司不断扩大合作版图,先后与Rokid、魅族、李未可等多家智能硬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截至2024年10月,公司已将业务触角延伸至界环AI音频眼镜,并在全国100家线下门店开展销售。

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8月博士眼镜与雷鸟创新共同出资30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双方股权比例为20:80。这也标志着博士眼镜首次尝试从单纯的渠道商向产品研发领域延伸。据规划,合资公司将着手研发拍摄眼镜和AI眼镜产品,首款AI眼镜预计于年底推出。

目前,多家海内外龙头企业如Meta、苹果、谷歌、华为等都在加速布局AR领域,提升了市场对该领域的关注度。

去年6月份,苹果推出的Apple Vision Pro被视为虚拟现实领域的“王炸”,但其上市后的反响却平平。

实际上,许多科技媒体人与从业者在亲身试用后都给出了一致的结论:尽管Apple Vision Pro提供了惊艳的视觉体验,但其高昂的价格和过重的佩戴感成为了阻碍其受欢迎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穿戴智能设备通过视觉作为主要交互方式,智能眼镜很可能成为最终的解决方案。随着需求的增长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崛起,智能眼镜将被推向更广泛的市场。

然而,公司在2024年半年报中明确表示,智能眼镜镜片验配服务的营收规模和占比仍然极小,短期内对公司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与雷鸟创新的合资公司尚未完成设立和出资,研发工作也未正式启动。在公司股价持续上涨之际,包括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在内的五名股东也开启了减持计划,其中第四大股东江西江南道的减持规模达7402.84万元,创下2018年以来的最大减持记录。

这些迹象表明,博士眼镜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能否通过智能眼镜这一新赛道突破传统业务的增长瓶颈,将是考验这家老牌眼镜零售商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内容沟通请联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电话若未接听可留言)

更多内容请关注

关注下方备用号,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