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近日,一条1元试喝“进口红酒”的新闻刷屏了。

澳洲进口红酒1元试喝,买两瓶还送开瓶器……北京消费者刘女士近日无意间搜索到一款低价进口红酒,仔细查看产品标签才发现,所谓的“进口红酒”实际上是“原酒进口”,即酒汁虽产自国外,但灌装却在国内酒厂完成。

依照几家酒厂提供的代工报价,此类低价“原酒进口”葡萄酒出厂价可低至5.5元/瓶,即便算上运费,其综合成本也不超过6.5元/瓶。

这些所谓的“进口红酒”,简直就是一群乔装打扮的骗子。它们堂而皇之地高举“法国进口”“澳洲进口”的大旗,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招摇撞骗,仿佛自己是来自葡萄酒圣地的贵族。外文包装?那不过是它们伪装身份的面具;虚高扫码价?纯粹是用来迷惑消费者的海市蜃楼。可一旦揭开这层虚伪的画皮,真相令人作呕——不过是国内灌装的“混血儿”,生产许可证和执行标准完完全全是国内的“土特产”。

更有甚者,一些黑心商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利润,丧心病狂地在酒汁里勾兑各种不明所以的杂质,将红酒的品质践踏得一文不值。

瞧瞧那“辛特 HTN407”澳洲进口干红葡萄酒,与知名品牌“奔富”BIN407 系列的包装如出一辙,这哪里是什么巧合?分明是赤裸裸的恶意抄袭、无耻“碰瓷”,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就是要让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稀里糊涂地掏钱,沦为他们欺诈的牺牲品。

商家的这种行径,简直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残暴蹂躏。消费者满心欢喜地以为能以超低价格品尝到正宗进口红酒的美味与优雅,结果呢?换来的却是口感糟糕透顶、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的“毒酒”。那些所谓的好评,恐怕只是商家自吹自擂、自导自演的闹剧,而众多消费者在品尝后才如梦初醒,愤怒地高呼:“这是什么玩意儿?根本就是垃圾,别想让我交智商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欺诈行为的危害,犹如一场肆虐的风暴,席卷整个市场。正规的进口红酒商家和兢兢业业的国产优质红酒商家,在这些不良商家的虚假宣传和低成本恶意竞争的双重夹击下,艰难求生,市场的生态平衡被彻底打破,“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剧愈演愈烈。

面对如此猖獗、如此嚣张的欺诈恶行,监管部门若还能坐得住,那简直就是失职渎职!必须像勇猛无畏的猎鹰一样,瞪大双眼,以雷霆万钧之势加大执法力度,对商品标签信息进行地毯式审查。一旦发现有虚假标注产地、成分等欺骗消费者的恶劣行径,就要以最严厉的法律手段予以重罚,让这些欺诈者倾家荡产、身败名裂,永远不敢再踏入商业领域半步。

同时,要全方位、无死角地加强对进口红酒从源头生产到终端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绝不能让监管链条出现一丝一毫的松动,绝不能给欺诈者留下任何可乘之机。行业协会也别再袖手旁观,要挺起胸膛,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制定铁一般的行业规范,对违规商家毫不留情地进行通报批评和严厉惩戒,让他们在行业内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而广大消费者,也不能再继续懦弱地任人宰割。要擦亮双眼,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购买红酒时绝不能被那看似诱人的低价和浮夸到极致的宣传冲昏头脑。要像精明的侦探一样,仔细审视产品标签,深入了解其真实的产地、灌装地和成分等关键信息。一旦察觉到商家有欺诈的蛛丝马迹,就要毫不犹豫地拿起法律武器,勇敢地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让这些欺诈者为他们的恶行付出惨痛的代价。

“进口红酒”骗局,就是一颗侵蚀市场健康肌体的恶性肿瘤。唯有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消费者携手并肩、同仇敌忾,才能将这颗毒瘤连根拔起,让红酒市场重归纯净与清明,让真正的优质红酒在阳光下绽放光彩,让消费者能够毫无顾虑地畅享美酒的香醇。否则,若任由这种欺诈行为如野草般疯狂蔓延,商业的诚信基石将彻底崩塌,市场的繁荣盛景也将化为乌有,只留下一片欺诈与混乱的废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