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八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被几十万国军疯狂围剿。毛主席先后给粟裕发送七份电报,要求他亲率华野西线兵团进入鲁西南作战,以解刘邓大军之围。却没想到统统被拒绝了,不管党中央如何催促,粟裕迟迟不动身, 足足拖延了一个月才率军驰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粟裕多次拒绝主席命令呢?1947年六月底,刘邓大军奉命挺进大别山,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他们动身后,老蒋急匆匆派遣二三十万重兵对刘邓大军展开疯狂的围堵追截,但行动均以失败告终。在部署大别山行动之前,毛主席就已经预测到蒋介石一定会出兵追击,于是召集陈粟,陈谢等将领,要求他们各自率军在鲁西南地区作战,策应刘邓大军完成战略目标。
会议后,陈粟将手里的三十多万战士重新组成了两个兵团,他和陈毅亲率西线兵团在内线作战,陈世举和唐亮指挥动东线兵团在东线牵制将军。七月中旬,陈唐兵团兵分三路对蒋军展开进攻。陈粟本意是想通过这次的分兵能牵制更多的蒋军。但他却忽略了双方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华野战军在之前都是集体作战,战斗力自然强大。然而分兵之后战力下降,几乎连战连败,尤其是南宁战役,导致战斗伤亡和非战斗减员达到了两万多人。除了装备还有天气,地点等因素。陈唐指挥的部队有叶飞一纵,陶勇四纵和宋时轮的十纵。前两支部队战斗力相对较强,十纵较弱。
在往常的战略部署中,十纵通常担任主攻,可在此次的鲁西南战役中,陈唐却让他们担任主力,攻打的对象还是位列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编第五军。华东军区最初的战略计划是,三支军队并肩作战,可以互相照应。但陈世举为了完成消灭敌人一个整编师的战略目标,将他们分开了,改为三纵八纵在正面进攻,让宋时轮带着十纵单独在梁山阻击邱清泉整编第五军。梁山距离总指挥部较远,再者十纵本身战斗力较弱,遇上国民党一个整编美械师,只有挨打的份。宋时轮十分清楚这一点,因此在战斗初期,在正面战场部署少量兵力与敌人作战,剩下的兵力埋伏在周围,利用地形优势进行袭击。初期十纵通过这个策略几乎消灭了第五军一个连,但很快邱清泉察觉到了宋时轮的意图。
在探明梁山只有他们这一支队伍后,集中所有火力发动猛攻。十纵只能边打边退,最终被迫北渡黄河。渡河之时,邱清泉趁机召集多架飞机,几十门高射火炮,对渡河的解放军轮番轰炸,致使十纵折损了近一万人。当消息传回到中央,以及华东军区后,所有领导心痛不已。不光是十纵损失惨重,叶飞一纵和陶勇四纵先后多次遭到国军围剿,打赢的战斗很少,不仅没有帮到刘邓大军,反而拖了后腿。主席亲自起草,命令粟裕即刻率领纵队前往鲁西南统一指挥,随后又给陈毅发了封电报,说胶东战场形势十分胶着,让他带着六纵九纵驰援,协助许谭大军扩大战果。却没想到粟裕直接拒绝了。
粟裕虽然在内线作战,但一直关注着鲁西南和胶东战场。面对麾下几个纵队的多次失利,粟裕从来没有怀疑过中央分兵的战略,也没有斥责手下将领,而是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扭转不利局势。只不过当时他还没有想好稳妥的解决方案,但他从心底里认为,中央此时将他和陈毅分开,并不是最佳的方案。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告诉了主席,本以为中央会延缓让他前往鲁西南的时间,然而几天后,主席还是命令他前往鲁西南,策应刘邓作战。粟裕再一次拒绝了,主席看完电报后十分生气。要知道如今在鲁西南受重创的可是粟裕的兵,作为华野战军的副司令,粟裕应该比任何人更加着急才是,却一而再再而三拖延,也难怪毛主席如此生气了。
此时粟裕脑子里非常乱,他认为中央此次的战略部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胶东和大别山,鲁西南部队所面临的难题,可他暂时也没有想出更好的方案。不管主席如何催促,就是不愿意带兵支援。以至于到了后面,主席还要求他直接把指挥权交给刘邓二人。粟裕很清楚中央的战略布局,他之所以迟迟不动是有几方面的问题。华野兵力此时不够充足,当务之急是要补上兵力的缺口,才能增强军队士气。因此粟裕建议,不让六纵去胶东,跟着他一起去鲁西南。这个建议后来也被中央同意了,第二点粟裕不太愿意将部队交给刘邓指挥。一来临阵换将容易打击战士们的信心,二来就算他同意,也要问问战士们的想法。
相比之下,让他这个老领导指挥更能发挥战士们的战斗力。于是他向中央申请,让自己继续领导军队,并且将陈毅也调到鲁西南,原因是陈毅在军中威望高,有他在军心就会更加稳固。这一点中央也批准了,随后主席再次致电,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粟裕可以即刻动身了,结果对方还是没有一点要离开的意思。解决完这些问题,粟裕又遇到了更大的麻烦。打仗除了有充足的兵力外,还要有强大的后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粟裕耗费了二十多天的时间筹备军资,他忽然又考虑到了华东军区的党政工作。除了主力部队在鲁西南作战之外,地方武装在附近进行一些军事活动,这样可以更加分散老蒋的注意力,迫使对方调动大别山部队回援。
那么胶东部队也得打出更大的战果才行,于是他联系了许谭二人,给他们在战略部署上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建议,能更好发挥品字阵型对国军的攻势。紧接着他又对部队机关人员进行了人识调动,使机关能更好配合作战部队。看着粟裕在军区忙得手脚不停,陈毅也不着急赶往鲁西南了,而是去了渤海军区和粟裕一样处理后方事务。做完这些差不多就一个月了,剩下的时间里,陈粟一直在复盘和观察,他们复盘鲁西南三个纵队打过的失利战役,并且观察当前的形势。八月中旬,粟裕领导的西线兵团在鲁中打了两场战斗,南麻临朐战役。由于判断失误,天气不好等因素,使得伤亡惨重,西线兵团被迫转移到附近的山区休整,当时他心中已经有了支援鲁西南的具体计划。
最初他制定的支援路线是,经过菏泽,运城顺着中间的小县城进入鲁西南,但这些县城大多数都被国军占领,因此他选择到菏泽之时,转向西北经过聊城,路城。这中间只有少量城镇是国军据点,且防御相对薄弱,西线兵团完全可以轻松穿越。但实际上走到半路,粟裕突然提出改变路线,向西南方向行军。这个方案几乎遭到了所有领导的反对,但粟裕仍旧坚持自己的想法。陈粟手中有五万的兵力,其中包括后勤部队,因此全军只能缓慢行军,在当时我军并没有汽车这类的交通工具,奔赴战场都要徒步。
按照华野正常的徒步速度,半个月就能抵达陈塘那里。但实际上陈粟部队走了一个多月,粟裕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支援陈唐兵团不是最关键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如何完全跳出包围圈,重创敌人,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场战斗在哪打。粟裕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些问题,再加上陈唐兵团和他手里的几个部队都需要时间休整,于是他便放慢了速度,秘密观察国军动向,时不时给他们身后来一个袭击。粟裕的这些举动让老蒋摸不着头脑,对方很想一举消灭华野战军,但他们不敢在正面战场展开围歼,陈粟二人抵达鲁西南后,迅速组织军队,并对国军发动了袭击。仅三天时间就歼灭了老蒋一个整编师,给国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提高了全军士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