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12月17日,“党建引领 改革创新”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工作“枣庄篇章”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枣庄市年内新增社区工作者856名、全市总数达到4292名,提前一年完成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不低于18人的任务。
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一级调研员刘侠,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市市民诉求办理服务中心主任、党组书记、市市长热线服务中心主任李利萍,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杜宝涛,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绪彬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侠介绍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市委社会工作部牢固树立“大社会、大治理、大服务”工作理念,聚焦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功入选全省人民建议征集试点市、全省将防范集资纳入基层治理试点市,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做好新时代党的社会工作,对于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领域各类组织健康发展,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汇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组建社会工作部是适应社会工作领域新变化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重新建构与社会关系的巨大解构并存。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发展迅速,社会工作呈现服务对象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等新特点,亟需构建与新型社会形态相契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市委社会工作部于4月3日揭牌成立;5月8日,市委主要领导到市委社会工作部调研指导,提出“思想融合、职能融合、队伍融合、目标融合”的具体要求。市委分管领导多次到市委社会工作部调研,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为社工部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社工部始终践行“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坚持“政治立部、制度建部、学习强部、从严治部、作风兴部”20字方针,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本市网约配送行业党建工作案例《探索党建引领网约配送员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新路径》成功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聚焦改革赋能,推进新兴领域党建高质量发展。新兴领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织和群体,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是当前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枣庄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万户、登记社会组织2017家,活跃的新就业群体4.4万余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选派56名党建工作专员到开发区、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协助抓园区、行业党建,实施行业党建对标登高行动,举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党员出资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成立“骑手友好医院”3家,建设一批“骑手友好社区”“骑手友好商圈”,打造“骑手药堂”70家、“骑手食堂”30家,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实施重点非公企业“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全市重点非公企业党支部单独组建率较去年底提升近30个百分点。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管行业就要管党建意识,理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管理体制,将36家已脱钩的市级行业协会商会逐一明确主管单位,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联席会议、负责人政治审查、政治监督等制度机制,助力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将防范非法集资纳入基层治理,坚持强组织、抓源头、摸线索、重宣传,聚力开展“双零”村居建设,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选聘100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基层治理信息员”、兼职网格员,在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的同时化身社情民意“信息员”和服务群众“志愿者”,组建6支“枣城骑手”红“新”志愿服务队,引导新就业群体就近就便参与基层治理。
聚焦提质增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深化基层减负赋能。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重要抓手,锚定“壮马、轻车、畅路、聚力”目标,向镇街下沉编制和人员举办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基本公共服务成效提升报告会,推动基层力量“由弱变强”;明确镇街职责任务清单,动态调整“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取消118条不合理证明,梳理政务服务领域证照证明“零提交”事项,有序实现基层工作“化繁为简”。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创建“枣解决·枣满意”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整合归并中国政府网等12个网络渠道和12345等46条政务热线,实现政务服务“一号响应”、群众关切“一线通答”,有力促进了全市信访量和舆情量“双下降”、市民百姓和市场主体满意度“双提升”、干部执行力和党委政府公信力“双增强”。注重基层源头治理。建强用好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队伍力量,充分发挥联系群众密切广泛优势,对各类问题诉求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切实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将基层治理的“末梢”变成服务群众的“前哨”。四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年内新增社区工作者856名、全市总数达到4292名,提前一年完成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不低于18人的任务。制定《枣庄市城市社区后备人才培育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每个社区动态储备3—4名后备力量,主职干部后备人才1—2名,蓄足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源头活水。
聚焦健全体系,增强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实效。社会工作面对群众广泛、联系群众密切、服务群众直接,其核心价值在于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创新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创立“枣智汇”人民建议征集品牌,制定印发《枣庄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征集、办理、转化、反馈的有效工作闭环;8个市直部门围绕居住环境等六大民生领域,率先发布征集专题,不断推动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强化人才支撑。筹建枣庄市社会工作联合会,与枣庄职业学院搭建合作框架协议,设立枣庄市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以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为基层治理升温着色。动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量,吸纳33名政府部门、高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领域专家人才,组建第一批枣庄市社会工作专家库和实务人才专家库,启动全省第一个社会工作专项课题研究工作,为枣庄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探索启动志愿“枣”行动155行动计划,开展“枣”到你志愿者故事征集、“六边”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引导全市129个志愿服务组织在移风易俗、防范非法集资、演艺赛事、重大节日、“五为”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成效。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领域民生工作,探索建立“群众诉求收集办理—未诉先办—接诉即办—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成效”为主体的基层治理全生命周期闭环格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成效,让群众持续看到新变化、收获新感受、增加认同感,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是市委社会工作部的重要职能,关于新兴领域党建,今年重点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刘侠: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是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聚力开创经济发展新空间、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抓手,着力在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措施、加强关爱凝聚上下功夫求实效,扎实推动新兴领域(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一、运行机制更加完备高效。市、区(市)两级优化调整“两新”工委委员单位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运行规则,制发年度工作要点。建立市行业协会商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已脱钩的市级行业协会商会逐一明确主管单位。将行业主管部门抓行业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市直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将新兴领域党建重点工作纳入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进一步压实党建责任。充分发挥“两新”工委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资源导入机制,委员单位深入开展“帮包联企、纾困助企”“问题帮办、助企发展”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党建、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
二、政策措施更加有力有效。实施行业党建对标登高行动,指导12家市级行业(综合)党委主动对标本行业党建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市,分别制定工作方案。会同团市委、市妇联分别制定新兴领域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我市被确定为全国“两企三新”团建工作重点城市。选派56名在职党员干部担任党建工作专员,制发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精准指导。全面实施“班组党建工作法”,指导企业根据工种班组分别成立党小组,将党组织嵌入生产经营各环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企业生产经营活力。
三、关爱凝聚更加精准精细。实施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行动。大力推广“新新向党一骑鲁通”扫码进门应用小程序。建设“骑手友好医院”“骑手友好社区”“骑手友好商圈”等友好场景141个,新建15个暖新驿站。新选聘100名优秀网约配送员担任兼职“食品安全监督员”“移动网格员”,组建6支志愿服务队,引导1877名新就业群体到街道社区报到,就近就便参与社区治理。评选外卖行业市级“金头盔”20名,表彰新兴领域市级“两优一先”代表23名(个);我市2名新兴领域党员纳入省级党内先进典型宣传对象,2名社会组织负责人入选齐鲁和谐使者,进一步增强了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枣解决·枣满意”社会治理智慧平台,作为实现“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推进基层治理的具体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请问,有哪些具体措施?
李利萍: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发展大局和民生现实需求,将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建设了“枣解决·枣满意”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健全完善“接诉即办”工作体系,并通过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保障体系顺畅运行,取得一定成效。一批市民百姓和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一是党的领导贯穿平台建设运行全过程。市委十二届四次全委会明确“以‘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平台为依托创优营商环境”作为市委“五个一”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设计、推动,平台运行以来,各级各部门都把“枣解决·枣满意”平台作为“一把手”工程,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安排调度,持续推动诉求办理提质增效。二是整合渠道一网通办。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打通政务内外网通道,实现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国家、省、市三级14个渠道的诉求扎口办理,实现从“各自为战、呼多应少”向“系统集成、有呼快应”的转变。三是智能去重负担减轻。平台开发智能去重功能,重复诉求只派一次,多渠道反映同样诉求一平台督办,基层负担明显减轻。四是创新机制提供保障。建立市民诉求交办例会制度,实施党政领导“领衔办”机制,常态化开展“回头看”集中行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为诉求高效办理保驾护航,集中攻坚破解难点重点诉求,通过解决一个诉求带动破解一类问题、优化一类服务。五是数据汇集助力决策。平台升级后,各类数据一网通览,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所需数据自动生成,资政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六是规范办理提升质效。经过一年多的创新实践,“枣解决·枣满意”平台扁平化、集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诉求办理成效逐步得到验证,部分渠道诉求办理不规范、无法监督的问题,现在统一按“枣解决·枣满意”流程办理,为民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记者:社区工作者是基层的一支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关注。今年,中央、省级层面均出台了关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文件,请问社区工作者的范围是什么?他们的工作职责有哪些?我市今年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杜宝涛: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区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给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为进一步做好基层治理工作,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从事党建、治理、服务工作的全日制专职工作人员,主要包括社区“两委”专职成员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的直接执行者,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市社区工作者共有4292人,特别是今年新配备社区工作者856人,提前一年完成“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不低于18人”的任务。
今年4月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主要从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激励保障、提升服务水平3个方面着手,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实践锻炼,重点加强依法办事、矛盾调解等方面的履职能力培训,多开展“短平快”“急需缺”“实战化”培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引导社区工作者参加继续教育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系统化提升专业水平,全市社区工作者持证人员由年初的649人增加至1062人,增长率达64%。二是强化激励保障。各级文件从社区工作者的递进培养、评先树优、薪酬保障、晋升渠道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持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动力,让社区工作者更有奔头、有盼头、有劲头。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落实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制度,全面推行居民事务“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推动社区工作者立足“小网格”、融入“微服务”、发挥“强作用”,全力解决群众诉求,积极践行党建引领“未诉先办”工作理念。处理好群众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加快构建“群众诉求发现—未诉先办—接诉即办—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成效”为主体的基层治理全生命周期闭环格局,实现由社会治理的末梢变为社会服务的前哨,强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记者:信访工作是严肃的法定行为,有规范的程序和流程。当前,各级都在大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请解答一下,什么是信访工作法治化?通过信访可以为老百姓解决哪些问题?
王绪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我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信访工作,确保受理办理信访事项依法规范运行,确保人民群众信访行为依法有序理性。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就是以《信访工作条例》为遵循,以推进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为实施路径,以信访工作行为和群众信访行为“双向规范”为发力重点,把防范化解风险、守牢安全底线贯穿始终,着力塑造信访工作法治化体系,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根据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部署,自今年开始,在全国推开信访工作法治化。再回答第二个问题: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信访工作条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采用信息网络、书信、电话、传真、走访等形式,向各级机关、单位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有关机关、单位应当对属于其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及时予以受理。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信访工作融入党的社会工作大局为契机,着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更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基层网格员和社会工作者走村入户,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并现场进行纾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二是常态推进领导干部包案化解信访积案活动,聚焦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案结事了、事心双解”的工作标准,强化会商研判、约谈议案、提级办理,推动市、县级领导包案信访事项基本“清零”。三是探索开展市、区(市)两级政法“四长”公开接访日活动,每周二上午由政法、公安、法院、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轮流带队,到本级信访接待场所公开接访,重点接待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将一大批矛盾隐患化解在属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