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财经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述,对中美两国两大经济体而言,“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是至关重要的”。她还表示,她相信保持对话是非常有价值的。2023年9月,为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根据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与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达成的共识,中美双方商定,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包括“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
耶伦的态度转变也反映了她从“经济学家”变成了“政治家”。过去,她为全球自由贸易站台,但现在为了美国的短期利益,她开始支持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这个转变,简直就像是从一个理性的学者变成了一个急功近利的政客。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耶伦现在提到的“自由贸易的弊端”,实际上是美国在面对中国经济崛起时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更有意思的是,耶伦以前可是坚决反对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的,那时她可是自由贸易的卫士。
长期以来,美国都有一个错觉,就是他们想要对华做什么,中国“必须”逆来顺受。但他们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从贸易战到“小院高墙”,再到战略威慑以及外交围堵,美国对华抛出的各种问题,都被中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化解。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拿贸易战来说,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对华发起的贸易战,最终让中国形成了“内外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二个,就是台海问题。对于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叫嚣,中方的回应非常强硬,这其中就包括解放军举行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的围台军演。
回顾过去,中美之间曾有过一段美好的合作历史。历史的回响提醒我们,早在多个经济领域,两国间的互动便是互利共赢的典范。正如耶伦所言,沟通的重要性在这段关系中不可小觑。中美金融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双方理解彼此的利益关切,更为全球经济的稳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一份子,中国的那些金融举动和决策会影响到国际市场。经济学家们觉得,中国的那种战略上的灵活性和政策方面的适应性,让它能够早早地察觉到潜在的金融风险,接下来采取对应的办法去应对。
作为全球经济的双引擎,中美互动格局牵动世界,我国始终主张互利共赢,但美国似乎仍未摆脱零和思维,若美方不能真诚改变对华态度,终将自食其果。早在今年四月份,耶伦财长就表态访华,但在当时美国仍未停止对中企的打压行动,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令人质疑其真实意图。要知道,耶伦可不是一般的官员,作为克林顿政府时期的高级经济学家,她曾经对中国抱有极大热情,甚至认为21世纪初中国出口增长是个“积极信号”。
据海峡导报报道,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在最新的采访中表示,不会承诺出兵“保卫台湾”,引发岛内舆论的高度关注。“醒醒吧!美国不可能为台湾出兵。”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对此发文指出,美国只在乎台湾值多少钱,能为美国贡献多少GDP,美国要的是台湾人的钱,是台湾的高科技,压根不会在乎台湾人的命。
而台大历史学者陈翠莲更是提及一段历史,那就是1950年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力尚有限时,美国政府曾经试探“台湾独立”的可能,但是没有机会,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力强劲,“台岛独立”更没有机会。如今的美国更愿意牢牢控制台岛,美国最重要的核心原则是必须使台湾掌握在亲美政权手中,以符合美国利益。而不是助长“台岛独立”趋势。
特朗普不愿与中国军事冲突的立场非常明显,更强调与北京“交易与协商”,不似拜登那样更倾向竞争甚至对抗的零和游戏。拜登曾5度叫嚣“会出兵保台湾”,创历届美国总统之冠,其管理台海冲突是“战略更清晰、战术更清楚”。而现在的特朗普在台海问题上比第一任期更清醒意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第一任期,特朗普升高贸易战,在正式就任前与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祝贺电话,强化刺激北京,虽然他后来不到半年就回归一个中国政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