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风奏响冬季的序曲,近期,位于东阳江镇的横锦水库迎来了一批批特殊的“客人”——越冬候鸟。鸬鹚、野鸭、鸳鸯等远道而来的候鸟成群结队,在横锦水库的广阔水域和周边湿地翱翔、栖息、觅食,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灵动的生机,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每年冬天,我都会来这里探访候鸟,欣赏它们在青山绿水间自由飞翔、嬉戏的百态,每一个瞬间都很珍贵,横锦水库就是它们温馨的家园。”网名“刚刚”的摄影爱好者,已专注拍摄记录鸟类十多年,是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省野鸟会的鸟类调查专家,以及省动植物保护协会会员。他每年都会对横锦水库及东阳江流域的过冬候鸟情况开展调查监测,记录生态环境的变化。
中华秋沙鸭
青头潜鸭、凤头潜鸭、白眼潜鸭(从左往右)
近几年,“刚刚”调查记录到不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东阳出现,其中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棉凫、鸳鸯等。除水鸟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林雕、游隼、普通鵟、白尾鹞等猛禽。近日,“刚刚”又沿着横锦水库对今年前来过冬的候鸟进行全面的调查记录,并用相机定格了它们最美的瞬间。
普通鵟
调查候鸟的过程中,“刚刚”采用了开车、乘船、徒步等多种方式,确保覆盖水库的每一个角落。他根据候鸟的活动规律和栖息习性,利用高倍望远镜和专业相机,在最佳时间和观察角度捕捉候鸟的各种姿态和特征。记录数据的同时,他还密切关注候鸟的生态环境状况,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即联系水务部门及派出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他还积极拆除非法捕鸟网、渔网等,解救受伤的鸟类,确保候鸟的安全。
花脸鸭
鸳鸯群
“从调查记录的监测数据来看,来横锦水库过冬的候鸟数量逐年上升,野鸭的品种多达十余种,其中斑嘴鸭数量最多,有近千只,鸬鹚、绿翅鸭、绿头鸭、罗纹鸭等都有数百只;二级保护动物鸳鸯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刚刚”表示,候鸟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与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密切相关。“水库周边都安装了监控,随着国家政策的宣传,老百姓发现有疑似的盗猎者都会报警,近几年非法盗捕行为越来越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绿头鸭
这些候鸟从北方甚至是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而来,一路往南,跨越数千公里,只为寻找合适的过冬地点。横锦水库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生态环境,成为它们重要的中途停歇站和越冬地。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候鸟就会陆陆续续抵达横锦水库准备过冬,来年三四月份春季再往北迁徙,到北方繁衍生息,下半年成鸟带着会飞的亚成鸟再次来到横锦水库过冬,周而复始。
横锦水库究竟凭借何种魅力吸引了众多候鸟?
水质好环境美,过冬候鸟把家安
作为“浙中大水缸”,横锦水库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发电、供水、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78平方公里,总库容2.74亿立方米。“横锦水库水域面积广阔,水质优良,周边生态环境丰富多样,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适宜的栖息场所。近年来,我们也加大了对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生态好了,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这里越冬。”横锦水库运行中心副主任戴刚介绍。横锦水库运行中心科学调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水质动态变化,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如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水体净化等,确保了水质的稳定与优良。此外,该中心通过联合执法部门严厉打击水源地垂钓、非法捕捞等行为,对山林开展日常巡查,禁止砍伐、野外用火,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候鸟栖息地的干扰,让自然生长的树木为候鸟创造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横锦水库全景
“候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迁徙路线和越冬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反映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横锦水库能够成为候鸟的重要越冬地,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各方的保护努力。候鸟还存在于我市的南江水库、东方红水库等其他水域,标志着我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副站长傅国栋表示,他们将继续与生态义警开展联合行动,持续加强监管和保护工作,确保候鸟在我市能够安全越冬。
相关专家呼吁广大市民,在欣赏候鸟时,保持适当距离,不要惊扰它们的生活,共同维护候鸟的自然栖息环境。如发现受伤或异常行为的候鸟,立即联系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切勿自行处理,以免对鸟类造成二次伤害。
记者丨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韦敏航 摄影 吴意琼 通讯员 吴向群
编辑:许琳琳
二审:陈云
终审:史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