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拆弹式”手术。一位61岁的女性患者,因盆腹巨大肿物压迫,无法正常行走,无法进食,无法平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四肢瘦骨嶙峋,而腹部却高高隆起。经测量,肿瘤体积77×38×16.5cm,重量更是高达40kg。然而,面对如此棘手的困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联合多学科诊疗团队并未退缩,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医术,毅然踏上了这场艰难的 “拆弹之旅”。
患者腹胀、查出巨大肿物3年,肿块逐渐增大,竟压断了肋骨
三年前,患者首次因腹胀前往外院求医,超声检查发现盆腹腔内一大小约32×16cm的包块,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可患者因对畏惧手术而退缩。此后,肿物如恶魔般不断生长,腹胀愈发严重,胸闷憋喘、不能平卧等症状接踵而至,左肋缘处也传来难忍的压迫性疼痛。2024年7月,患者再次前往外院就诊,检查后提示盆腹腔巨大肿物,伴多器官功能受损,肋骨压迫性骨折。手术治疗的建议再次被提出,然而她依旧拒绝。直至2024年10月,患者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张向宁教授的门诊。张教授仔细梳理既往病史,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初步评估,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患者毅然选择入院接受治疗。
术前患者照片,体重83kg
原来此庞然大物性质有迹可循!
入院后,医疗团队深入追溯患者的病史,发现早在2017年,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因 “盆腔肿物” 接受了子宫 + 双附件切除 + 子宫圆韧带 + 阔韧带肌瘤切除+ 盆腔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回示:(圆韧带及阔韧带)形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未查见核分裂像及凝固性坏死,考虑非典型平滑肌瘤,建议会诊明确诊断。右盆腔淋巴结0/4未查见瘤组织。当时当地医院病理科曾建议患者携带病理切片前往上级医院会诊,可惜患者及家属拒绝,术后仅进行了4程化疗,且未定期复查。此次入院建议既往病理切片我院会诊。结果显示:(圆韧带、阔韧带)结合免疫组化,符合多形性脂肪肉瘤。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回顾病例,结合多形性脂肪肉瘤术后短期复发率极高的特性,因此本次肿物考虑脂肪肉瘤复发可能性大,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
多学科齐上阵,为患者围术期安全保驾护航
这场手术注定充满挑战与艰险。患者的肿块巨大无比,多器官功能受损,长期进食困难,营养不良,盆腹腔解剖关系如同迷宫般难以捉摸。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器官衰竭甚至患者死亡的可怕风险,这无疑给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术前影像学提示盆腹腔巨大肿物
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前多学科团队展开了紧张而细致的会诊,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后确定其无绝对手术禁忌。随后,团队积极投入术前准备工作,全力纠正患者的一般情况,大量备血,并提前与 ICU 做好对接,为患者的围术期安全构建起坚固的 “防护网”。
值得欣慰的是,患者及家属在充分了解手术的极高风险后,依然对齐鲁医院的医生团队充满信任,坚定地选择手术治疗,这份信任与理解成为了医生们战胜病魔的强大动力。
手术历经6小时,成功切除重达80斤的肿物
手术当日,张教授带领团队打开腹腔,见肠管纵盖覆盖于肿物表面,实性肿物上抵膈肌,下至盆底,左肾及肠管受压移位至右侧盆腹腔,肿瘤边界不清。张教授医疗团队仔细辨认解剖结构,将肠管及血供仔细分离,轻柔地将其整个掀到另一侧。
利用肿瘤分叶,切除部分肿瘤
在分离过程中,发现肿瘤呈分叶状,但间隙微小难寻。遂先切除部分肿物送快速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盆腔) 间叶源性肿瘤,倾向肉瘤,具体类型有待免疫组化进一步确定。
之后,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医生团队依次切除剩余部分肿物。当处理到盆腔下段剩余肿瘤时,下方出现了直径约10cm的巨大钙化区,坚硬无比,部分与耻骨上方紧密相连。分离周围粘连完整暴露肿瘤后,请骨科医师上台协助,使用骨刀将肿瘤钙化部分与耻骨精准分离,成功切除最后一部分肿瘤。
最终,经过6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团队与多学科紧密配合,如同在黑暗中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切除了这颗如人般沉重的巨大肿瘤,为患者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之光!
患者告别巨型肿瘤,步行出院
术后患者插管状态转到了重症监护病房,经过精细护理后,术后第2天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病情稳定后转普通病房。术后第8天患者顺利出院,曾经困扰她的胸闷憋喘、皮下水肿等症状已完全消失不见,体重前后相差82斤,她终于可以告别那可怕的巨型肿瘤,以健康的姿态步行出院,开启全新的生活篇章。
患者术后与张教授团队合照(右二为张向宁教授)
患者术后与护理团队合照
闪电新闻记者 苏发东 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