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溥仪得到特赦,终于回到了北京,办理了北京市普通市民的户籍手续,从此开始了全新的公民生活。

第二年,溥仪在组织的安排下在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和售票工作,植物园为了安顿溥仪这个特殊员工,曾事先规定人们严禁围观和指点溥仪。

可是植物园所在的香山附近住着很多旗人,经常为了一睹溥仪的风采,去植物园围观,不免令溥仪十分苦恼,由于自己特殊的身份,刚开始的溥仪总是一声不吭,开会时也是一直闷头做笔记,从不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很久以后,溥仪的这种拘束才慢慢消除,跟同事们熟络后的溥仪还经常和大家开玩笑,和别人聊起来宫廷秘闻,也丝毫不避讳,而且由于虚心好学,很快学会了给花卉剪枝、换盆、嫁接等。

在植物园锻炼了一年以后,溥仪于1961年3月6日离开,此后他多次到植物园看望曾经一起劳动过的“工友”。

离开植物园后,溥仪进入了中央文史馆担任文史资料研究专员,负责研究清末时期的文史资料。

此时,经过改造后的溥仪,皇帝架子早已放下了,他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毕竟从小没有劳动过,做什么都显得笨拙,所以他的手上常常贴上胶布和涂了红、紫药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有人来找他时,回答的人总是说:“你看哪个人手上贴了胶布和纱布的便是溥仪”。

当时,在文史资料委员会的每个文史专员都亲历、亲闻了不少重大的历史事件,而溥仪一生的经历,几乎都有列入历史大事年表的事件,但是他在担任文史专员后亲自写的东西却不多。

在担任文史专员期间,溥仪上班期间只写过《张勋复辟前后》《我怎样当上伪满执政》和《我第三次当皇帝》等几篇。

虽然溥仪没有多少学术研究的能力,可是因为末代皇帝的身份,自然引起了文史界的名人的关注,时任中科院院长和文化部部长的郭沫若就是其中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郭沫若正负责清史研究,想要创作一本记录晚清皇室生活的一本书,而在他眼中,溥仪便是他收集素材的不二人选,于是便打算邀请溥仪担任自己的助手,进行这方面文史资料的研究。

按理说,收到郭沫若的邀请,大多人会接受,可谁知溥仪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反而对郭沫若冷冷回复五个字,当场让郭沫若无地自容,一脸的尴尬。

溥仪说了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不懂满语”。

溥仪的这句话,为何让郭沫若尴尬不已呢?其实,这个很牵强的理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溥仪给郭沫若一个打脸的回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清的很多史料是有满语,但是大多数史料中的汉语才是正篇,就算不懂满语,照样可以给郭沫若当助手。

而且溥仪从小受到了系统的教育,是掌握一些满语的,之所以对郭沫若说不懂满语,实际是一种变相的推脱。

至于溥仪为何对郭沫若这个态度,可能更多的是因为郭沫若曾经考古挖掘明皇陵一事,虽然不是自家的清皇陵,可说到底,溥仪对此很抵触,使得溥仪对郭沫若没有好感,所以当郭沫若邀请给他当助理时,溥仪才会冒着得罪郭沫若的风险,也断然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郭沫若也是个聪明人,自从吃了闭门羹,以后和溥仪的相处也保持距离。

溥仪自从被特赦后,在很多场合大多保持唯唯诺诺和谦逊的姿态,在对待郭沫若的态度上也算难得硬气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