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许多重磅信号。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再次强调: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基层是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才能启动治理效率,促进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基层治理却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举步维艰。基层是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才能启动治理效率,促进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中央多次指出:“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决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 中央表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励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必须努力解决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寻求减轻基层官员的工作负担,以确保刺激经济的政策能得到有效执行。
为什么要为基层松绑减负?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基层干部不仅是政策执行的直接责任人,也是民生问题的最前线处理者。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形象地表明了基层工作的重要、复杂和繁重。然而,冗余的文书工作、繁琐的考核指标和无效的督导检查,侵占了基层干部的精力,导致真正的服务和治理工作被边缘化。正如有的官员所言:“工作要做好,更重要的是,报告要写得漂亮。” 还如一位群众所说,被繁杂事务拖累的官员们 “猛踩油门不挂挡”。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无疑削弱了政策的执行力和群众的获得感。
松绑减负有助于经济政策的有效落地
当前经济复苏的关键在于激发地方活力。然而,基层干部由于担心因微小错误而受到惩罚,往往对政策执行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这种现象不仅延缓了政策的落地,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力戒形式主义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浪费资源,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近年来,基层干部被迫使用手机应用追踪任务进度、每天早晨打卡上传活动日志,这些表面上高效透明的监督方式,实则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甚至引发了官员和公众的强烈不满。
如何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与文书工作
基层减负的首要任务是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中央多次明确指出:少开会、开短会。减少不必要的文书工作,不要让“基层”(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承担繁琐而无成效的任务。停止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追踪工作人员并向他们发送大量指令。不要用绩效考核来压垮他们,以免他们专注于取悦领导,而不是完成工作。同时,杜绝过度依赖报告形式的绩效考核机制,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实际工作。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考核指标不科学是基层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简单以文字材料和数据为衡量标准,导致干部花费大量时间粉饰数据,而非解决实际问题。未来需要优化考核机制,以实地调研和群众反馈为主要依据,确保绩效考核与实际工作成效挂钩。
推行包容审慎的问责机制
当前,部分干部因担心失误而选择按部就班,不敢创新。对此,中央已多次强调,应区别“善意尝试”与“私利行为”,对因经验不足而非主观恶意导致的错误采取宽容态度。这种机制能够有效鼓励干部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减轻基层负担
尽管数字化技术能够提高效率,但过度依赖却会适得其反。一些地方要求基层干部使用多种应用平台完成繁琐的任务反馈,这不仅增加了技术成本,还对干部心理造成压力。因此,应整合数字化工具,简化平台流程,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技术支持。
引导正确的政绩观,破除形象工程
部分干部为了短期业绩,不顾科学论证仓促上马项目,最终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矛盾加剧。例如,某市旅游官员推动不适合当地条件的葡萄种植项目,结果失败且损害了民众利益。为避免此类事件重演,需加强干部培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资源集中于民生优先的项目。
建立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
基层松绑减负不仅是当下经济工作的需要,更关乎中国未来的治理现代化。一方面,需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地方自主性,给予基层更多资源和权力,以便更灵活地应对本地需求。另一方面,基层减负需要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形成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从根本上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死灰复燃。
经济工作要在基层落地生根,唯有松绑减负,才能释放干部的活力,让他们从“对上负责”转向“对下服务”。正如中央多次指出的,“激励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这不仅是一次思想观念的革新,更是新时代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财富中文网)
作者王衍行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副秘书长、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本文转自12月17日财富中文网。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