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11日,周总理拖着病痛的身体出现在了北京西郊机场,此次总理是专程来迎机的。

不一会,从飞机上下来一名女子,只见她怀里抱着一个骨灰盒,面露哀伤,径直朝着总理的方向走来。

周总理见了,也迎了上去,在寒风中接过骨灰盒,顿时潸然泪下,对女子说到:

“中央正要重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地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毛主席又罕见地拒绝了四川会议代表见面的要求,黯然神伤地说到:

“不见了,再也见不到他了。”

机场怀抱骨灰的女子名叫樊近真,正是张国华将军的妻子。毛主席口中的他,也正是张国华。周总理一生只为两位将领迎过骨灰:一位是患难与共多年的陈赓大将,而交往不多的张国华中将是第二位。

周总理亲迎骨灰、毛主席罕见拒绝四川代表见面,张国华将军缘何能受领导人如此待遇?

率部出征,痛失爱女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就十分关注那片积雪的高原。

1950年初,远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致电彭德怀,其中便聊及西藏问题:

“解决西藏问题不出兵是不可能的,出兵不只西北一路,还有有西南一路。故西南局到川康平定后,即应着手经营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也深以为然,将毛主席的指示传达给了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等,他们纷纷表示赞同,并一致表示:

“西藏人口虽然不多,但国际地位极其重要!”

随即几人经过商讨得出了结论:考虑到由青海、新疆进军西藏非常困难,于是决定把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确定由西南局担负。

在经过中共中央及军委的合议下,最终确定了战略部署:

“以西南局和第二站野战军为主,在西北局和第一野战军配合下,于4月向西藏进军。”

并指出,西南局务必抓紧部署,先拿下康定,以此地为基础,再图西藏。

刘邓接到中央指示后,随即在重庆曾家岩召开了兵团领导会议,在会议上,就任命进军西藏的指挥官时,刘邓二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

张国华自井冈山加入革命以来,经战火的洗礼,早已成为了一名能征善战、军政兼优的干才,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本领。

毛主席得知刘邓二人推举张国华时,也当即表示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原本正赶往川南赴任主任的张国华,被刘、邓以及贺龙联名召回重庆。

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返回到重庆后,刘邓在西南局会议室会见了二人,转达了中央以及毛主席关于进军西藏的决策。

大家对于解放西藏的任务都心知肚明,仅高原反应就是极其折磨人的,何况当时的西藏还比较混乱,各种势力纷杂。

邓小平对二人说到:“今天的谈话凭党性。”张国华毫不犹豫:“一切听从党安排!”

随后刘邓二人强调了解放西藏的重要性,也表示解放西藏是不容易的,但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光荣的任务。

张国华听了并未有丝毫退缩之意,就此和谭冠三扛下了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历史性任务。

随后二人马不停蹄地赶到乐山,随即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向他们传达了进军西藏的指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张国华的十八军,是被指派到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川南,部队一些指战员和士兵都极其高兴,憧憬在川南安家立业。

如今突然被告知,要转战遥远、艰苦的西藏,消极情绪也随之出现。

还有人调侃到:

“张国华军长这是要去西藏当土皇帝咧!”

张国华能感受到了一些将士的不满,听了这话也毫不在意,还笑呵呵地说到:

“我去西藏不是当土皇帝,而是去给西藏人民当长工。”

显然,要顺利进军西藏,必须要做好政治动员,还有物质准备等各方面耳朵准备工作。

张国华也一心扑在了关于进军西藏的事情上,就在一次会议召开的早晨,张国华的秘书打来电话:

“难难病了,高烧不退,您是否回去看一下?”

难难是张国华和夫人樊近真的第一个孩子,听到秘书说孩子病了,张国华心里一紧,忙问道:

“什么病?”

秘书回答道:

“可能是肺炎,又咳又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华心里担心,但进藏在即,脱不开身,于是说道:

“一会我要开会,请你先去医院帮我照看一下。”

便挂了电话,开始了会议。

可就在会议进行的时候,张国华的警卫员惊慌地跑了进来,报告张国华:

“难难病情十分严重,夫人和医生请您马上去医院。”

张国华顿时火了:

“3万多人马上要进藏,百事都得有个轻重,今天这会,我当军长的能离开吗?”

直到晚上会议结束,张国华这才匆忙赶往医院。一路上他嘴里念念有词:难难,爸爸要带你去西藏看火焰山,找孙悟空.....

可当张国华赶到难难病床前时,只听到妻子的哭泣声,难难躺在病床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作为父亲没能在女儿需要自己的时候陪在身边,那种痛苦可想而知。

但进藏在即,张国华还是强忍着悲痛的情绪,甚至来不及处理女儿的后事,又回到了部队准备入藏事宜,安抚了军心,为的就是不耽误进藏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5日,第十八军全体指战员召开了“进军西藏誓师大会”。

在誓师大会上,张国华说:

“进藏确实苦,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在农奴主残酷压迫之下生活,岂不更苦?人民解放军以解除人民痛苦为己任,我们怎能眼看他们受苦而无动于衷?”

迎来底下一片热烈的掌声,将士们也被这激昂的情绪调动起来。随即大军离开乐山,按照计划的那样,占领了康定。

他强忍悲痛,在付出进藏的第一个牺牲后,继续指挥大军一路向西。但进军西藏并非易事,等待张国华的还有更大的考验。

解放西藏,苦难重重

18军分批进藏,沿路打土匪、修公路、筹备物质、做群众工作,可谓是历经千辛万苦。

其中较为艰难的是粮荒,西藏地处荒凉,原本食物就不比南方丰饶,与此同时,十八军还得

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

藏族人视老鹰为天菩萨、鱼为水菩萨、老鼠为地菩萨,那部队就严令打鹰、钓鱼、捕鼠。在十八军中有这样一个共识:“宁可饿死,也决不违反部队纪律和民族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无疑增加了部队士兵解决食物问题的难度。

与此同时,为了能和当地群众搞好关系,消除历史遗留的藏汉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宣传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

部队依旧保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连柴草都的向藏族同胞购买。起初藏民对此无法理解,甚至还不敢收,直到士兵将银圆硬塞到他们手里,他们表现得又惊又喜,感叹道:“过去的军队一来,都是白烧我们的柴草,从未见过军队要老百姓的柴草还给钱的。”

但也因此解放军在西藏生活比较艰难,粮荒的时候,就靠着挖野菜、捉麻雀熬了过来。

即便如此,先遣部队52师,在师长吴忠带领下在西藏还继续发扬以往部队在豫皖苏区的老作风,展开“满缸行动”,就是每天帮助百姓挑满水。还有帮助当地藏民免费治病等,这都让藏民惊讶不已。

他们都说:“国民党军、藏军我们都见过,都是吃藏民、拿藏民的,甚至抢藏民的,只有解放军是给藏民、帮藏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举虽说艰难,但很快完成了康区的民族团结。

除去粮食问题外,那就是高原反应,给将士们生理上的折磨。然而这些都不是最为艰难的,进藏的最大阻碍是西藏的反动势力。

他们鼓吹“藏独”,拒绝解放军的和平谈判,在得知解放军进藏后,集结了三分之二的藏军和其他一些士兵,共计8000余人,部署在昌都、金沙江难当等入藏要道,试图阻止解放军入藏。

在多次交涉无果后,为清扫入藏障碍,西南军区决定发起昌都战役。1950年,张国华抵达甘孜,随即组织了战略部署。为歼灭这些发动藏军主力部队,防止他们退逃,张国华制定了了大纵深的迂回包抄战术。

10月6日,昌都战役打响,十八军一分为二,分为南北两个作战集团,翻山越岭,长途奔袭,完成对藏军的包围。此战,历时18天,共歼灭藏军及士兵5700余人,藏军损失惨重,此后未曾再能一战。

此战后不久,西藏地方政府就派出代表团来到北京谈判。1951年5月23日,双方签署了十七条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毛主席亲切接见了张国华,赞扬到:“好哇,办了一件大事,这是一个胜利。”

两天后,毛主席签发额《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此后,张国华、谭冠三率军从昌都继续进发,顶着严寒、缺氧,进行了艰难的“第二次长征”。

在5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翻越12座大雪山、横渡十几条江河,穿越沼泽、戈壁,于10月26日抵达了拉萨。又历经艰险,将五星红旗插到了喜马拉雅顶峰,完成了解放西藏历史性的任务,至此宣告全面解放西藏。

然而这不过是解放西藏的第一步,西藏地处偏远、气候恶劣,且长期遭受封建农奴制度的影响,当地是排斥多民族国家治理模式的,加之一些帝国主义者不断从印度进入骚扰西藏。

如果要在西藏真正实现解放,那必须要全面解决团结、群众温饱、交通运输等问题。

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深知其理,于是又亲自带队扎在乱石滩上,投身西藏的建设,进行开荒生产,南泥湾精神再度在西藏这片土地上发光发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收获粮食20多万斤,藏族同胞得知后惊呼“有神庇佑”,他们说得“神”不过是无数解放军战士汗水的耕耘。

到了1954年,仅在拉萨西郊就开荒了6万余亩、产粮高达170万斤,还有土豆等瓜果蔬菜高达上千万斤,全面解决了藏族人民的温饱问题。

另外有句话说得好:“要想致富,必先修路。”接着,张国华率领部队在西藏大兴土木,高呼“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口号。

在那个没有机器的时代,就靠着无数双手、简单的工具以及满腔的热情,打通了二郎山、雀儿山等14座大山,横渡10多条大河。

历时4年,修通了康藏公路,全长2255公里,可谓是“鬼斧神工”。进一步巩固了西藏地区的解放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5月,西藏军区升格为大军区,张国华和谭冠三依旧坚守在西藏这片土地上。

他们依旧在行使着自己的使命,平息少数武装叛乱、进行民主改革,推翻了西藏几千年来的农奴制度,西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亲切的称张国华为“佛光将军”。

然而对于张国华而言,或许在当初接到进军西藏指示的那一刻,早已就注定了他的一生都离不开西藏这片土地了。

献身西藏,不朽的“雪域战神”

50年代末,中国内忧外患,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印度也试图步帝国主义的后尘,于1959年8月,开始入侵我国西藏地区。

1962年10月,中央政治局就中印问题召开了会议,面对印度的屡屡试探,毛主席指出:

“既然尼赫鲁非要打,那我们就只有奉陪了!”

话锋一转看向张国华:

“听说印度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我的西藏军区司令同志!”

张国华信心满满:

“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后,刘伯承也提醒张国华,不可轻敌,印度正规军有一支王牌军队,战斗力并不弱。张国华表示自己有信心能打赢。

10月19日,张国华率军抵达麻玛地区,准备在克节朗地区作战。

在指挥所里,张国华征询意见第一仗怎么打,有说先吃点印度一个营,有说吃掉一个旅,张国华思索再三,决得吃一个营,不痛不痒,坚决表示先吃掉他一个旅。

中央得知这一决策后,有人觉得张国华这是在冒险,但毛主席果断支持:

“他是前线指挥员,让他打嘛!”

果不其然,次日自卫反击战打响,解放军就像印度第7旅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只三天时间,印军溃败,被歼2000余人,解放军收复了此前被印军非法侵占的大部分领土。

就在我军准备大举进攻时,在翻越高山的进军途中,张国华发起了高烧,但他以身作则,坚持行军,再次一鼓作气拿下驻守的印军。

战至11月,反击战取得重大胜利,解放军歼灭印军7000余人,俘其王牌旅长达维尔、准将旅长辛格。我方伤亡总共千余人,而且没有一个士兵被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毛主席对此次战役作出了高度评价:

“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你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10年的稳定。”

然而毛主席的估计还算是保守了,自1962年一战后,中印边境一直保持稳定了数十年,时至今日,也未曾有多大的冲突。

这场战争,让张国华打出了名声,和他交过手的印度军官,甚至尊称张国华为“中国的雪域战神”!

西藏终于迎来了和平,然而张国华的身体也在追寻西藏和平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但他依旧坚守在西藏,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

因长期在高原环境和高强度压力下工作,张国华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1972年2月20日,在主持一次会议时,这位58岁的热血将军突然倒在了会场上,当晚猝然离世。

作为解放、建设西藏的第一功臣,周总理迎骨灰、毛主席黯然神伤,也就能理解了。

如今西藏之和平盛世,也如张国华将军所愿,谨以此文致敬张国华将军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老一辈革命家。